《故都的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必修上第七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
语文素养:1.整体感知文学作品,涵泳品味,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2.从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的思考,感受作品文辞之美;3捕捉创作灵感,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写作。
这一课是高中阅读教学里面的第一篇教读散文,下一课是《荷塘月色》,编排的是自读。
二、说学情:在初中也学过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步》等,里面感情教容易把握。学生对郁达夫这样老牌文人的作品是有距离。在读时学生能感受到清静,却难味悲凉。学生能读出到语言的韵味却说不出其中的妙处。
结合以上情况,我做了如下设计。
三、说设计
重点:1.体味秋的特点。
2.学习作者写景的手法、情景交融的手法。
难点:品味秋的悲凉。郁达夫的语言美。
一、走进一个季节,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不远千里赶上北平来尝秋?
这能看出作者对故都的秋怀有怎样的情感?
情感:向往,眷恋。
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让郁达夫如此的一往情深?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作者通过写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呢?
二、走进一个季节,品味味清、静、悲凉
请同学们同郁达夫一起到故都去看秋:比如,在第3段作者住在哪里?租人家一椽破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像院子一坐,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内心会感受到什么?又或许能想到什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心临其境,感受每一幅画面。
拿出笔,一边读,一边划出那些让你感受到“清”、“静”、“悲凉”的词语。
第一幅:秋晨静观 色彩 声音
点评并板书:作者善于“以词造境”,描写很细腻。引导对词语敏锐的感知能力。
善用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词突出事物特点,营造意境。
碧绿 青天 蓝朵
驯鸽的飞声、细数着一丝丝、静对着
破屋、浓茶、破壁腰、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第二幅:秋槐落蕊 触觉 联想补白
铺得满地、极微细极柔软 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细腻、清闲、落寞?
(落蕊,你会想到什么?生命的逝去,心生落寞、深沉的思索)
第三幅:
思考:秋蝉叫声又是怎样的?衰弱的残声,生命将尽。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寒蝉凄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第四幅:秋雨话凉。
灰沉沉 凉风 息列索落 很厚 微叹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你再不争取就没机会了)
第五幅:秋果胜景
淡绿微黄 枣树叶落 枣子红完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尘沙灰土
总结:清和静我们能从景物描写中直观的呈现出来,悲凉却需要展开想象,用心体会。所以读写景文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想象,进入作者营造的意境,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些景物描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三、探究那份悲凉
1.过渡:你同意作者在12段的观点吗?他说:这秋的深味,只有到北方才能感受的到底。
幻灯片:“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2.过渡:这一段作者还论述说古今中外的文人,对秋总是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
幻灯片:“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作为传统文人,他也是这样。其实作者的悲凉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幻灯片:
其一:与个人气质和经历有关。郁达夫三岁丧父,两次婚姻失败,两次丧子之痛,在日本十年的生活饱受屈辱,他的身世命运决定了他悲伤压抑的性格。因此,作者心中的悲凉与落寞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其二: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北平岌岌可危。郁达夫受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颠沛流离,蛰居杭州,思想苦闷。
总结:作者的心境是悲凉的,北平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
故都的秋是悲凉的!
诱导:3.我们再思考,作者为什不远千里非得来故都尝秋?
江南的秋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这个人、国家层叠在一起的忧愁?只有故都的秋这杯浓烈的老白干才能作者内心层层的悲凉相契合!
过渡:层层悲凉叠加起来,使作者的情感一发不可收,他多么想在风雨飘摇中留住故都秋的那份清净!!!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直接表达的深情了吧,就让我们读出作者的这份深情吧!
幻灯片: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整理几处收获]
1.文章读透了,我们梳理一下写景散文阅读的方法吧。
理清线索 身临其境 展开联想 探究因果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自读《荷塘月色》吧。
2.郁达夫把从我们身边悄然溜走、波澜不惊的秋,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能从中学到哪些手法呢?
(1)以词造境 (2)情景交融
作者的心情是悲凉的,写得景物也是悲凉的。情景交融。
形散神聚 选择意象 注意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