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作文独创型满分作文集锦含点评】 10 新颖布局编
目录
01勇敢原来如此平常
02任性后的清醒
03心里美滋滋的
04“三国”问答
05黑板上的记忆
06凡世里的微感动
07深处
08慢下来的时光
09我与蔷薇再见时
10清明节的呼唤
01勇敢原来如此平常
一考生
“梆梆梆,梆梆梆!”刚进学校门口,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锣声。“有没有搞错,唱戏都唱到学校大门口了!”我笑着说道,一起走的同学脸色却不是我这般轻松,很严肃地说:“我估计是卖艺的,而且是未成年。”“怎么会呢?”说着我们便加快了脚步。
刚出校门,眼前的一幕竟让我有些发怵。一个只及我胸部高的孩子,穿着一身黄色却又发黑的衣服,弓着腰,拿着锣,在人群周围不停地敲着;在他旁边,还有一个比他更小的孩子,只着一身红色薄衣,腹部撑在一个转盘上,瘦弱的身体随着转盘一圈圈地飞转……
“怎么可以这样,这么小的孩子哪受得了啊?哪家的父母这么狠啊!”
“哪会有这样的家长啊,是自己的骨肉会舍得让他这样受苦吗?”
“那,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疑惑道,“被逼得呗!”同学一语道破天机,“他们是被人贩子给贩来的?”随着“梆梆梆”声愈走愈近,我心头升起一股熊熊的怒火,真想立即把那孩子抱下来,然后把那人贩子痛打一顿。但理智制止了我,我和很多同学一样,一咬牙,一狠心,闭着眼便走过去了。虽然“梆梆”声一直在耳边激荡,但仍是不敢回头,是怕自己做鲁莽之事吗?还是胆怯了?
我心烦意乱,匆匆进入文具店,胡乱买了东西出来之后,“梆梆”声又隔着马路传来了。我内心的怒火已经爆棚了,我实在受不了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转身又走进文具店,拨了三个数字:“县中这儿有流浪儿童,可能被人挟持了。”挂了电话要付钱,老板连连推却说:“算了这种事警察早该管了。”
我和老板道谢,正准备返回学校联系老师,警察队伍就开来了。一阵急促的警笛声呼啸而来,十几辆警车奔驰而过,那情形颇有几分攻城克敌的阵势,我心里也升起几分自豪,我其实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呢!
原来,勇敢如此平常。
【高分解密】
此文是一篇极富个性和创新特色的考场标杆满分文,其主要亮点有三:
1.取材独特,关注现实。缺德的人贩子,拐来人家孩子,逼迫他们在街头表演,以达到敛财的目的,这种犯罪行为残忍之极,作者面对此情此景,不但心动,而且行动,毅然拨打电话报警,解救了受害儿童。这是同情心的表现,更是责任感的表现。
2.结构自然。线索清楚。文章以时间序,记叙解救被拐儿童的过程,先写看到的现场表演,再写自己的思想斗争,最后写毅然打电话报警。“梆梆梆”的声音一再出现,牵动人心。全文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3. 篇末点题,恰到好处。结尾写警车开来的情形:“一阵急促的警笛声呼啸而来,十几辆警车奔驰而过,那情形颇有几分攻城克敌的阵势”,然后生出一句“我心里也升起几分自豪,我其实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呢!”为篇末点题蓄势,恰到好处。
02任性后的清醒
一考生
夏日的午后,一场暴雨刚过,往昔烈日当空、蝉鸣树稍的景致不现,路边水塘映出过往行人匆匆的背影。
一场家庭风波刚袭卷完这个家,所有的人闭口不语,生怕打破这片刻的安宁,无情的气氛却将“尴尬”二字清清楚楚地刻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终于,耐不住性子的我歇欺底里地叫嚷了一声“你爱怎样怎样吧”便夺门而去。
雨已经停了,天上的乌云却还未散,相互偎依着,他们也累了吗?我一口气冲到最近的茶社,点了一杯咖啡,愤愤地咬着吸管,压抑气恼萦绕在心头,很快倦意塞满了脑袋,我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你烦不烦,这么大点雨,带什么伞啊?”
“哪有人家下雨天不打伞的,感冒了怎么办?”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丁点大的雨也能感冒?”
“万一感冒了呢?个鬼天气又是买药又是跑医院,谁陪你忙活啊!”
她就是这样,总对我唠唠叨叨,我也知道这是对我好,但青春期与更年期似乎永远无法妥协。
不知何时又下起小雨,雨打玻璃,奏出“叮叮咚咚”的乐章,随即敲入了我的梦境。再度醒来,怕是已经过了一小时左右,看看桌上凉了的咖啡,瞧瞧天上被雨遮住的乌云,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哎呀!”我突然想起下午还要补课,眼看时间就要到了,雨似乎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我匆忙跑到门口,却寸步难行,早知道就该老老实实地带把伞的,我懊悔不已。
“这位顾客,请等一下!”这转过头,是在叫我,我又匆忙走到吧台,“账我已经结了啊?”“不是,刚才有位女士,让我把这把伞给你。”说完,她递过一把蓝白格的伞,哈,真是雪中送炭。我还没来得及欣喜,却惊诧得发现,这不就是我的伞么?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顶着一天的雨,挨着整条街,处处寻找我的身影这。也许不是,可能打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在这,“谁让她是我妈呢?”我笑着自言自语道。
天渐渐放晴,我撑着伞,哼着小曲,轻快地走着,已经没什么好烦恼的了,因为,接过伞的瞬间,我就已经知道,刚才我在任性。
【高分解密】
这是菏泽考区推出的一篇一类上等典范作文,阅卷组认为,这篇令人眼前一亮的典范作文,有以下两大突出亮点:
1.构思精巧,剪裁恰当。家庭爆发风波,“我”破门而出,母亲没忘叮嘱带伞,“我”嫌她啰嗦,毅然走进茶社。从梦中醒来,真的下起雨,在“我”懊悔不已的时候,茶社有人给“我”一把伞,那正是“我”的伞,原来是母亲冒雨送来的。母爱无垠,母亲却始终没有出现,而是通过“我”的回忆和店中人之口得以表现。全文构思精巧,剪裁恰当。
2.卒章显志,点题巧妙。文章以“我在任性”为题,记叙了自己任性的一件事,一个“在”字表明正在发生的事情,文章补题恰当,表现有力。文章以自己接过雨时的感受“接过伞的瞬间,我就已经知道,刚才我在任性”结束全文,卒章显志,水到渠成,点题巧妙。
03心里美滋滋的
一考生
厌倦了城市冰冷无情的高楼,厌倦了城市车水马龙的街道,我趁着假期重返故乡——一个风景秀丽的江南小镇。
清清河水
信步于江南小镇的河边,心情是喜悦且满足的。与城市的繁忙不同,江南的早晨总是悠然。初春时节,嫩绿的草皮还残留着滴滴春雨,春风抚过,便飘起一阵沁人心脾的草香,和煦的阳光照在河面,仿佛浮起千万片金箔,光是看着便让人心醉。泛舟游览,木桨划出一阵涟漪,河岸碧绿的杨柳垂在水面,使河水也染上零星绿意。船夫在船头吆喝着,粗犷有力的声音盘旋在小镇上方的天空久久不散。
袅袅茶香
走累了,茶楼便是个不可多得的休息地。坐在竹质的桌椅上,欣赏窗外的瑰丽风景,心情是悠然且惬意的。记得年幼时,我总爱拉着外婆到茶楼喝茶。外婆总会点上一杯绿茶,再为我点上一碗豆花。茶香和豆花香笼罩起祖孙俩相互依偎的身影,我总爱与外婆谈论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茶水送来,茶叶在茶水里舒展着、轻舞着,映着雪白的瓷杯,轻抿一口,一阵清新醉人的茶香在嘴里悄然散开,甘甜之味充盈在口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暖暖人情
小憩一会儿,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丝如银针在空中细细密密地交织着,把整个小镇都笼罩进一片朦胧中。“孩子,你怎么来了!”听见一阵熟悉的声音,我转过头,眼前竟是茶楼的老板娘王阿婆。她的脸庞爬上了些许皱纹,但笑容却仍是记忆中那般温暖人心。阿婆看向窗外,仿佛才想起什么似的,匆忙走到柜台又折回:“孩子,这把伞给你吧,别回头淋了雨冻坏了身子。”我愣住,她便把一把小巧的雨伞递到我手边。没想到幼年时的几次见面,竟让阿婆几年来都把我记在心田。耳边熟悉的声音送来句句问候,我看着伞上精致的朵朵碎花,便觉一股暖流从心底流淌而过……
窗外的雨仍不知疲倦地下着,我的心中没有丝毫烦闷,反而充盈着喜悦和满足。该是离别之际,我挥挥双手,向眼前的一切轻轻道声“再见”。
坐在回程的火车上,我想,这一切的美好记忆,将会永远珍藏在我心灵的远景里,长一点儿,再长一点儿……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如细雨般滋润心灵的佳作,显示出小作者高妙的构思立意能力与语言驾驭能力。作者选取风景秀丽的江南小镇作为吟咏对象,通过对眼前所见之景的叙写,在轻柔曼妙的叙述中完美地诠释了江南小镇所带给人们的心里美滋滋的感觉。那清清的河水,染上零星绿意,让人心醉;那清新醉人的袅袅茶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那暖暖的人情让人心底涌腾起一股暖流,这一切的美好记忆,怎能不永远珍藏在心灵的远景里?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篇引入,结尾升华,主体部分以三个小标题牵引出三个独特的场景,使得主题与形式之间达成高度的契合,在相得益彰中生成美妙的意蕴。文章用语灵动,清新雅致,无论是绘景还是叙事,都给人以清朗明丽之感。尤其是对独特意境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与在场感,更显示出小作者不俗的语言功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04“三国”问答
一考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时时有问答,事事有问答,处处有问答。一问一答间,充满着智慧的碰撞。
——题记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各路诸侯独霸一方,上演着一场场残酷的厮杀,留下一幕幕智慧的问答。
青梅煮酒之问答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曹操与刘备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二人凭栏观之。曹操问曰:“当今天下,孰为英雄?”玄德避实就虚,从袁术、袁绍到刘表、孙策等,装傻卖愚。曹操步步紧逼,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箸落于地下。而时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自嘲:“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躲过一劫。
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是何等的豪情,又是何等的凶险。在紧张的问答中,真可谓十面埋伏,步步惊心。我们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若不是当时滚过的雷声,如果不是刘备足够机智,历史可能就此改写。
三顾茅庐之问答
刘备,中山靖王之后,虽有仁德之心,心怀光复汉室之大志,但四处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听闻诸葛孔明乃是当世卧龙,便亲临隆中,三顾茅庐。最后,孔明深感其诚意,开门纳客,促膝而谈。刘备问天下大计,孔明运筹帷幄,答曰:“占据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招募天下英雄,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定能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一个求贤若渴,一个胸有成竹,在这番明君与良相的“隆中对话”结束后,刘备携诸葛亮出山,奉为军师。孔明随刘备南征北战,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巧借荆州,定鼎成都,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奠定了蜀国的社稷江山,成为了历史的一段佳话。
乐不思蜀之问答
公元263年,魏国大举进攻蜀国。大敌当前,刘禅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最后接受了降魏的建议,被魏帝封为安乐公。但晋王司马昭对他却怀有戒备之心。一次宴乐,司马昭特地安排歌姬演奏故国蜀地的乐音,司马昭戏问刘禅:“颇思蜀否?”此问一出,蜀国的降臣们都脸上变色,而刘禅却喜滋滋地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听了,哈哈大笑,遂不再对刘禅生毒害之心。刘禅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乐不思蜀”的典故却从此流传,见证着这位亡国之君的愚蠢昏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有多少问答扣人心弦,千古流传。问答看似简单,展示的却是智慧的交锋。一问一答,俯仰之间,尽显智慧之高低,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名师点评】
作者紧紧围绕“问答”这一线索,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向诸葛亮问计”“司马昭试探刘禅”三个典型的事例入手,表现了“问答是智慧的交锋碰撞”的主题,使人信服。。文章先用题记点明主题,然后运用三个小标题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议论,结构严谨,论证十分严密。运用文言白话,使得语言十分简洁,而且富有表现力;对话描写生动,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05黑板上的记忆
一考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可我怎么也进入不了角色。清晨妈妈喊我起床时,我却莫名地生起气来。
“这么迟才叫我,是存心不让人吃饭吧!”
说完我把门一摔,冲出了房门。家里,只留下妈妈满脸的惊愕与委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老师的手在黑板上轻轻一点,我顿时感到一股燥热涌来。是啊,怎么能够忘得了“慈母手中线”呢!
那年,天气特别寒冷。屋外,片片雪花被寒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屋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不断从裤管往上钻。“好冷啊!”我被冻得直打哆嗦,手被冻得僵了,还时不时感到一丝疼痛。妈妈看到我那副模样,心疼得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几天后,妈妈把我叫到身边,笑着说:“这颜色可是你最喜欢的。”说着,拿出了一件花毛衣。看着妈妈熬红的双眼,我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鼻子陡然一酸,不由扑进了妈妈温暖的怀抱。
可早上,明明是自己的错,却硬要将气撒到妈妈身上。渐渐地,一丝内疚涌上心头。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师那动听的声音宛如一条潺潺的小溪娓娓而来,那富含诗意的文字,再次推开了记忆的大门。
在我印象中,妈妈是位唠叨女神,也是一位可爱的思想家。小的时候,妈妈见我不讲礼貌,便经常嘱咐我,“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句六月寒”。有时,懒得做作业,想偷偷跑出去玩一会,妈妈便会丢来一句“光阴一去难再见,水流东海不复回”。进入初中后,住校了,妈妈怕我与同学处理不好关系,第一个电话便再三说,“好胜逞强是祸胎,谦和谨慎一身安”……试想,没有妈妈的时时叮嘱,没有妈妈的殷殷期盼,错误会溜得远远的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的手依然在黑板上移动,那磁性的声音依然在讲台前响起,可我早已心潮起伏。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我又回报了什么呢?望着老师那温和的眼光,我突然明白:自己差点忽视了一份最美的情感——母爱!
【名师点评】
本文虽无波澜迭起的情节,亦无新颖别致的内容,但其精妙的构思与真挚的情感,却展示了考生非凡的才情。考生以孟郊的《游子吟》为线索,以其诗句为序,依次展开,充溢着诗情画意:开篇,用全诗引出自己对母亲的埋怨;接着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引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继而用“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引出母亲对自己的叮嘱与教育;最后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出愧疚之心。全文宛如一条精美的项链,串联紧密,浑然一体。
06凡世里的微感动
一考生
时光太长,长得像一幅怎么都铺展不完的画卷。在这一幅幅画卷里,有些事如惊涛巨浪,让人感动万分,有些事却如湖中的涟漪,带给我微微的感动。
凡世里的微感动,在那所老药房里。我体弱多病,常看中医。记得一格格的红木抽屉,正楷的标签,精致的铜拉手,泛着古旧的气息。我踮起脚尖,看一味味药草从抽屉里取出,心里痴痴地想,再寻常不过的植物,竟有这般标致的名字——香溆、半夏、茵陈、当归、佩兰、紫苏、忍冬、青黛……看着它们躺进陶瓷药罐里,文火慢熬,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心里便充满了细微的感动。好像是古时一位位温婉的医家女子,与须发皆白的老中医一道,将一滴一滴的心血熬进一碗碗中药里。我的身体,也因这些中药的浸润逐渐强壮起来。
草药里缭绕着中医千年的精魂,微药香,让我微感动。
凡世里的微感动,在外婆的戏本子里。空闲时,我常坐在外婆身边,听她讲那些老故事。外婆年轻时是戏班子里的青衣,最是出色。她讲昆曲,讲京剧,讲崔莺莺待月的西厢,讲陈妙常盟誓的秋江,讲李香君染血的桃扇,讲杜丽娘寻梦的牡丹。她亦讲梦里的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我听外婆用云淡风轻的语调讲着这些故事,内心微微感动,为戏曲中的人物,也为外婆无人再懂的寂寞。
凡世里的微感动,在开片的瓷花里。我家书房里,住着一件钧瓷。青色如月夜晴空的瓶身,红蓝紫三色如行云流水,又分明一副山水画,恍觉暮沉霞飞,秋山无重数。瓷是父亲带回的。他常对着钧瓷,一看就是半天。他说,这纹看着像裂痕,一摸,却是光滑的。这裂纹,使瓷活了。它是瓷的血管。它在不停地“开片”,就是说,它的纹路,在不断变化,开出一朵朵瓷花。
父亲的神情,宁静而执着,一如瓷花,让我内心微微感动。
这些凡世的感动,虽然细小,但它们像美丽的花朵,绽放在了我的心中,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美好。
【名师点评】
将中药比作一位温婉的医家女子是比喻;叙写外婆讲戏采用的是排比;描绘钧瓷之美引用的是诗词佳句。小作者对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让人叹服。对中药名如数家珍,对文学名著信手拈来,对古董的行话也略知一二。“微感动”点滴浸润在心里,作者的感受可谓细腻,他感动于中药对世人的奉献,感动于外婆对戏曲的热爱,感动于父亲的执着。三个片段,围绕“微感动”,并行推进,结构清晰。
07深处
一考生
空中的云散了,我们就要分别了。
不过,那高大的香樟,唯美的玉兰,清新的睡莲,飘飞的柳絮不会作别西天的云彩,同我们一起哭泣。你要相信,生命深处的那份灵动仍会在这里绽放。
朋友,不要悲伤,我们一起迈着轻松的脚步,慢慢向深处行走,带着一份回想,几许怀念。
记忆的深处,我们曾带着欣喜与向往,进入中学。手牵手来到操场,有些无奈地踏起正步,汗水浸透了神圣的迷彩服,坚强浇筑了幼小的心灵。来到寝室,面对新生活,我们歌唱,我们憧憬。初一教室里的我们用纯真的心,感受初中生活的旋律;用火一样的热情,燃烧在如花的岁月里。
记忆的深处,我们带着疑问与寻觅,步入初二。世间万物的枯荣衰败已与我们毫不相干,没有了自在的生活,听着老师总也讲不完的课程,我们时而昏昏欲睡,时而哄堂大笑,但,我们开始学会沉思,在思维的深处思考牛顿定律;我们开始诠释青春,坐在窗台哼着似懂非懂的流行歌曲;我们开始释放力量,在偶尔的下午品味偷偷跑去打篮球的快感……在这空旷的校园里,飘荡着我们的歌声;在这如花的季节的深处,带着一丝迷茫,让青春的魅力弥散开来。
记忆的深处,我们饱含着深情与凝重,迈入初三。秋的深处,当第一片黄叶飘落,初中三年已然所剩无几。体育课似乎成了我们唯一的企盼,总渴望下课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们都有那么一个梦想,都在努力都在追寻,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一样美丽。天黑,天明,放学,上学,日子一天天流过,生命的价值一点一点地在思想的深处实现……
同学,让我们闭上双眼,进入灵魂的深处,慢慢放松你的身体,让时光飞快倒退流转穿越到记忆的深处,再一起重温那如歌岁月,可好?
花在笑,雨在唱,记忆的深处飘来四个大字:同学,珍重!
【名师点评】
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初一写到初三,从燃烧、迷茫到追寻梦想,层层推进,使“深处”的题旨不断走向深入,极具感染力。本文紧抓住“深处”的题旨,以“青春”为整个话题的灵魂,将初中生活促使“我们”成长成熟的过程写得形象可感,可触可摸,手法独到,意蕴丰满。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08慢下来的时光
一考生
日历撕过了一页又一页,那些凝聚在日历上的时光也随之被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里,漫漫时光汇成了历史的长河,以始终不变的速度向前流淌着,像涨潮的海水一样覆盖了未来的每日每夜。不同于潮水的是,时光只会覆盖而终究不会回退,身后像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断推着你向前,没有后退的余地,于是你便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感到一丝无奈和焦躁,于是你便想:如果时光走慢一点该多好。
伏案而书,你发现学习变得不再那么枯燥。曾经在书桌前坐不了一个小时,煎熬着漫长的学习时光的你,变得渐渐有耐性,心像是泡在水中的茶叶一样,在一段时间的沉浮后学会了安静地沉在杯底,平静的心在书海、题海中尽情畅游。你也惊讶,惊讶自己竟然能在学习中享受自我,在书海中忘却自我。时光依旧缓慢地移动脚步,像老奶奶的脚步一样迟缓,不知不觉,你已在书桌前坐了两个小时,你觉得,时光慢下来了。
漫步公园,你发现,长椅上年过古稀的老人在享受着夕阳的余晖,双眼微闭着,脸上像被镀了一层金边,往日的疲倦消退了几分,替而代之的是对人世静好的感念和对平静生活的享受。你觉得,是时光放慢了脚步,凸显了细节。
仰望星空,星辰交替不再匆匆,漫天的星星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在看似无秩序中井然有序,你发现,大熊座的星星排列俨然像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北极星的确是最闪亮的。欣赏着夜空,你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没有一夜星空如此美妙,遥远的黎明便无法企见,你沉浸、陶醉其中,你诧异大自然竟如此神奇。你觉得,因为慢下来的时光,美好变得更加长久。
其实你不知道,时光永远不会放慢脚步,你觉得时光慢下来了,其实是你对于生活的态度转变了。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态度,学会发现,欣赏,享受,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活得更充裕,时光便慢了,因此得到的是另一种收获,是一片艳阳天。时光慢下来,便好。
【名师点评】
作者精心选取了三个富有代表性的、能充分说明时光慢下来的画面:静心伏案学习、古稀老人享受夕阳余晖、欣赏美丽的星空,再三照应题目,紧扣题意,结构圆润。细腻优美的文笔、散文诗般的语言使文章充满了美感。作者善于描摹,善用修辞,善于选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尤其是比喻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在叙述的基础上,起承转合,最后以议论收尾,升华主旨。
09我与蔷薇再见时
一考生
满架蔷薇一院香。
——题记
微风乍起,吹得阳光碎落一地,“哗啦哗啦”。
我站在老旧的朱色铁门前,仿佛看见时光穿梭的身影,在小巷尽头消失不见。
记忆里,也是这样的香气。
“十六号,十七号……”雨水的洗刷,让原本新艳的门牌变得锈迹斑斑,难以辨认。蓦地,一股清香钻进鼻腔里,顿时送来从头至脚的清爽,“是了,阿婆家的蔷薇!”
很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地穿着开裆裤,被阿婆紧紧地牵着小手,在小巷里穿行。虽然走路还是踉踉跄跄,却先学会了认路。小巷环环绕绕,我却能爽利地告诉阿婆:“走这里!”其中的奥秘,我从没同别人讲过,只是每次回到家里,都用力嗅嗅阿婆院里的花香,以便下一次,还能灵敏地把回家的路认出来。而如今十年已逝,未变的,还是这花香。
记忆里,也是这样的面容。
“吱呀”一声,门轴转动,果真是阿婆,带着慈祥的笑,愣住一会儿,难以置信地揉揉眼睛,才惊讶地说道:“呦,小姑娘都长这么大了,快进来,快进来!”我小心翼翼地踏过门坎,抚摸青灰的墙壁,似乎许多事一齐涌到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浅浅笑了,“阿婆,蔷薇开得还是那样好。”我指着一株沉沉颔首的花。“是啊,我记得你小时候就喜欢,来,我剪一朵给你。”阿婆转身到屋里取剪刀,眼神里满是疼爱,笑得咧开了嘴,露出微黄却整齐的牙。未变的,还是这笑容。
记忆里,也是这样的乡愁。
阿婆拿着一朵蔷薇,用纸包好递给我,“当心,有刺哦。”我甜甜地应着,“城市,可没人种这么漂亮的花呢。”“可不是,城里人忙,哪有工夫侍弄花草呢?”我把蔷薇凑近鼻尖,用力地嗅了嗅。我没有告诉阿婆,搬进高楼之后,我还未同邻居说过话。我想,阿婆若知道,一定要说:“你要多对人家好,人家才会和你交朋友啊,是不是?”可是,阿婆,我觉得城里的高楼大厦隔开的,不仅是街道,更是人心。未变的,只有这淡淡的乡愁。
家乡的定义,似乎永恒地静止,在这个斑驳的院落里。
想想,离开老屋有十年之久了,蔷薇啊,你抬起头告诉我,去哪里再找这样真挚的情,这样明澈的心,这样温柔的故乡?
再见蔷薇,再见……
【名师点评】
作者对儿时与现在两个时段的“蔷薇”进行了精雕细琢的刻画,三个画面都用相同句式“记忆里,也是这样的……”来开启,巧妙地将人、事、情交织到了一起,情感浓烈真挚。文中作者的叙述娓娓道来,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神态还是心理,都刻画得活灵活现,都散发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爱。作者与蔷薇再见时已是十年,十年来“花香”没变,“笑容”没变,“乡愁”没变,变的是自己生活的环境、人们所处的时代,在“变”与“不变”的辩证对比中,凸显了作者对生命、生活的思考,也加深了文章主旨的内涵。
10清明节的呼唤
一考生
清明节。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和姥姥去给姥爷扫墓。“老头子……”一声轻唤,这声音在打湿的空气中飘散……
“这声音曾经很温馨……”我看着坟前的燃香袅袅飘升,看着姥姥往纸盘里摆着饺子。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涌出五年前的画面。
“老头子,去菜地里割点韭菜,去豆腐坊称二斤豆腐,去……去……”姥爷忙不迭地应着“哎,哎,哎……” “笃笃笃”……姥姥在厨房剁着肉馅,置办好东西的姥爷,安闲地看着姥姥,择菜、洗菜、切菜……饺子出锅了,姥爷笑眯眯地吃着。姥姥总会时不时地喊一声“老头子,沾点醋……喝点汤……”。姥爷总会不厌其烦地应着“哎”。喊应之间蕴藏着点点滴滴的幸福,相濡以沫的情意。
“这声音曾经是一种心安……”我看着坟前燃烧的纸钱,记忆涌出三年前的画面。
月爬上树梢。我和姥爷躺在院里的摇椅上,我叽叽呱呱地说着,姥爷听着听着,就不言语了,打起了鼾声。这时,屋内的姥姥迈着细碎的步,急急走到姥爷跟前。轻声唤着,“老头子”。姥爷在梦中连忙应一声“哎”,这一喊一应之间该是怎样的一种牵挂,你在,整个世界就在。
“这声音曾经是一种不舍……”我看着坟前燃完的灰烬。记忆的闸门又一次打开,涌出一年前的画面。
姥爷躺在急诊室,双眼紧闭。“老头子!”低沉而急切,这声音回荡在空寂的病房中。姥爷有时会眼皮动一下,嘴也会张一下,却没了声音……“老头子”,姥姥的喊声掠过屋顶,向天空飘去……
我回想着。一年来,在厨房,姥姥时常会呼喊着,老头子,端饺子啊;在客厅,她时常会呼喊着,老头子,来吃香蕉啊;在夜晚,她会对着空空的摇椅,呼喊着,老头子……再也没有了回应。
清明雨纷纷。姥姥对着那一方墓碑轻轻地呼唤着,“老头子!你安心地在那边过吧。我们都挺好的。”姥姥用一块布细细地擦拭着墓碑。
清明,是生者对逝者的呼唤,将最真诚的思念遥寄远方。
【名师点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全文以“姥姥的呼唤”为线索,选取“喊姥爷吃饭”“从梦中喊醒姥爷”“在病房中喊姥爷”“姥爷去世后呼唤”等琐事,剪裁得当,疏密有致,将姥姥与姥爷之间的真情表现的极具感染力,与主题“清明节的思念”高度契合。开篇即点题、营造出清明节凄清冷寂的氛围,自然引出主体部分关于“呼唤”的三个片段;结尾两段回到清明节的现实,首尾照应。语言生动细腻,采用语言、动作、细节等各类描写来塑造“姥姥”这一形象,将她对姥爷无微不至的关怀、刻骨铭心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