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RJ·A)选择性必修第二册5.1 第1课时 变化率问题和导数的概念 同步学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新RJ·A)选择性必修第二册5.1 第1课时 变化率问题和导数的概念 同步学案+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02 10:19: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1课时 变化率问题和导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把握航向 目的明确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会求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3.会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知识梳理 回顾教材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瞬时速度
(1)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2)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s(t),则物体在t0到t0+Δ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如果Δt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v,我们就说当Δt无限趋近于0时,的极限是v,这时v就是物体在时刻t=t0时的瞬时速度,即瞬时速度v==.
知识点二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对于函数y=f(x),给定自变量的两个值x1和x2,当自变量x从x1变为x2时,函数值从f(x1)变为f(x2),我们把式子称为函数y=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
习惯上用Δx表示x2-x1,即Δx=x2-x1,可把Δx看作是相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Δx代替x2;类似地,Δy=f(x2)-f(x1).于是,平均变化率可表示为.
知识点三 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如果当Δx→0时,平均变化率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即有极限,则称y=f(x)在x=x0处可导,并把这个确定的值叫做y=f(x)在x=x0处的导数(也称为瞬时变化率),记作f (x0)或y ′|x=x0,即f ′(x0)==.
典例讲解 题型探究 重点突破
题型一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例1已知函数f(x)=3x2+5,求f(x):
(1)从0.1到0.2的平均变化率;
(2)在区间[x0,x0+Δx]上的平均变化率.
解:(1) ∵f(x)=3x2+5,
所以从0.1到0.2的平均变化率为=0.9.
(2)f(x0+Δx)-f(x0)=3(x0+Δx)2+5-(3x+5)=3x+6x0Δx+3(Δx)2+5-3x-5
=6x0Δx+3(Δx)2.
函数f(x)在区间[x0,x0+Δx]上的平均变化率为=6x0+3Δx.
反思感悟:求平均变化率的主要步骤:(1)先计算函数值的改变量Δy=f(x2)-f(x1);(2)再计算自变量的改变量Δx=x2-x1;(3)得平均变化率=.
跟踪训练1 (1)函数y=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为(  )
A.-1 B.- C.-2 D.2
答案:B
解析:平均变化率为==-.
(2)已知函数y=3x-x2在x0=2处的增量为Δx=0.1,则的值为(  )
A.-0.11 B.-1.1 C.3.89 D.0.29
答案:B
解析:∵Δy=f(2+0.1)-f(2)=(3×2.1-2.12)-(3×2-22)=-0.11,∴==-1.1.
(3)已知函数f(x)=x+,分别计算f(x)在自变量x从1变到2和从3变到5时的平均变化率,并判断在哪个区间上函数值变化得较快.
解:自变量x从1变到2时,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为==;
自变量x从3变到5时,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f(x)=x+在自变量x从3变到5时函数值变化得较快.
题型二 求瞬时速度
例2 一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是s(t)=3t-t2(s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
(1)求此物体的初速度;
(2)求此物体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
(3)求t=0 s到t=2 s时的平均速度.
解:(1)==3-Δt.
当Δt→0时,→3,所以v0=3.
(2)==-Δt-1.
当Δt→0时,→-1,∴t=2时的瞬时速度为-1.
(3)===1.
反思感悟:求运动物体瞬时速度的三个步骤:(1)求位移改变量Δs=s(t0+Δt)-s(t0);(2)求平均速度=;(3)求瞬时速度,当Δt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的常数v即为瞬时速度,即v=.
跟踪训练2 (1)一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7t2-13t+8,且在t=t0时的瞬时速度为1,则t0=________.
答案:1
解析:∵Δs=7(t0+Δt)2-13(t0+Δt)+8-7t+13t0-8=14t0·Δt-13Δt+7(Δt)2,
∴=(14t0-13+7Δt)=14t0-13=1,
∴t0=1.
(2)一质点M按运动方程s(t)=at2+1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若质点M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为8 m/s,求常数a的值.
解:质点M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即为函数在t=2处的瞬时变化率.
∵质点M在t=2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4a+aΔt,
∴=4a=8,即a=2.
题型三 求曲线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或方程
例3 (1)求函数y=x-在x=1处的导数.
解:∵Δy=(1+Δx)--=Δx+,
∴==1+,
∴==2.
从而y ′|x=1=2.
(2)求抛物线f(x)=x2-2x+3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
解:由==Δx,可得切线的斜率为k=Δx=0.
∴切线的方程为y-2=0×(x-1),即y=2.
反思感悟:用导数定义求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或方程的步骤:(1)求函数的增量Δy=f(x0+Δx)-f(x0);(2)求平均变化率k==;(3)求极限;(4)利用点斜式y-f(x0)=k(x-x0)写方程;(5)将点斜式方程化为一般式方程.
跟踪训练3 (1)f(x)=x2在x=1处的导数为(  )
A.2x B.2 C.2+Δx D.1
答案:B
解析:===(2+Δx)=2.
(2)已知f(x)=,且f ′(m)=-,则m的值等于(  )
A.-4 B.2 C.-2 D.±2
答案:D
解析:∵===,∴f ′(m)= =-,∴-=-,m2=4,解得m=±2.
(3)求曲线f(x)=x2-x在点(2,2)处的切线方程.
解:∵==3+Δx
∴切线的斜率k===(3+Δx)=3.
则切线方程为y-2=3(x-2),即3x-y-4=0.
习题精练 基础落实 强化落实
选择题
1.函数y=1在[2,2+Δx]上的平均变化率是(  )
A.0 B.1 C.2 D.Δx
答案:A
解析:==0.
2.已知函数f(x)=2x2-4的图象上两点A,B,且xA=1,xB=1.1,则函数f(x)从A点到B点的平均变化率为(  )
A.4 B.4x C.4.2 D.4.02
答案:C
解析:===4.2.
3.物体运动方程为s(t)=3t2(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若v==18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 m/s是物体从开始到3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18 m/s是物体从3 s到(3+Δt)s这段时间内的速度
C.18 m/s是物体在3 s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18 m/s是物体从3 s到(3+Δt)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C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t)=-t2+2t,则t=0时,其速度为(  )
A.-2 B.-1 C.0 D.2
答案:D
解析:∵==(-2t+2-Δt)=-2t+2,∴当t=0时,其速度为2.
5.函数y=x2在x0到x0+Δx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k1,在x0-Δx到x0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k2,则k1与k2的大小关系为(  )
A.k1>k2 B.k2答案:D 
解析:k1===2x0+Δx;
k2===2x0-Δx.
∵Δx可正也可负,∴k1与k2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6. (多选)设f(x)=t2x,若f ′(1)=4,则t的值是(  )
A.-2 B.-1 C.1 D.2
答案:AD
解析:∵ f ′(1)==t2=4,∴t=±2.
7.(多选)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单位:m)与时间t(单位:s)的关系是s=3t-t2.则下列正确的是(  )
A.此物体的初速度是3 m/s
B.此物体在t=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C.t=0到t=2时平均速度1 m/s
D.t=3 s时的瞬时速度为0 m/s
答案:ABC
解析:A中,初速度v0===(3-Δt)=3(m/s).即物体的初速度为3 m/s.即A正确.
B中,v====(-Δt-1)=-1(m/s).即此物体在t=2时的瞬时速度为1 m/s,方向与初速度相反,即B正确.
C中,v===1(m/s).即t=0到t=2时的平均速度为1 m/s.即C正确.
D中,v==(-3-Δt)=-3.故D错误,故应选ABC.
8.(多选)如图显示物体甲、乙在时间0到t1范围内,路程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到t0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在0到t0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在t0到t1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在t0到t1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答案:BC
解析:在0到t0范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都为=,故A错误,B正确;在t0到t1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乙的平均速度为.∵s2-s0>s1-s0,t1-t0>0,∴>,故C正确,D错误.
9.A,B两机关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机关的用电量W1(t),W2(t)与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一定有(  )
A.两机关节能效果一样好
B.A机关比B机关节能效果好
C.A机关的用电量在[0,t0]上的平均变化率比B机关的用电量在[0,t0]上的平均变化率大
D.A机关与B机关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A,B两机关用电量在[0,t0]上的平均变化率都小于0,由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知,A机关用电量在[0,t0]上的平均变化率小于B机关的平均变化率,从而A机关比B机关节能效果好.
10.设函数f(x)可导,则等于(  )
A.f ′(1) B.3f ′(1) C. f ′(1) D.f ′(3)
答案:C
解析:== f ′(1).
二、填空题
11.函数f(x)=x2-x在区间[-2,t]上的平均变化率是2,则t=________.
答案:5
解析:∵函数f(x)=x2-x在区间[-2,t]上的平均变化率是2,∴==2,即t2-t-6=2t+4,从而t2-3t-10=0,解得t=5或t=-2(舍去).
12.设函数f(x)=ax+3,若f ′(1)=3,则a=________.
答案:3
解析:∵f ′(1)===a.又∵f ′(1)=3,∴a=3.
13.若可导函数f(x)的图象过原点,且满足=-1,则f ′(0)=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f(x)的图象过原点,∴f(0)=0,∴f ′(0)===-1.
14.抛物线f(x)=x2-4x在(-1,5)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6x+y+1=0
解析:∵k==-6,∴切线方程为y-5=-6(x+1),即6x+y+1=0.
15.若抛物线f(x)=4x2在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为8,则x0=________.
答案:1
解析:k==(4Δx+8x0)=8x0=8,解得x0=1.
三、解答题
16.若函数f(x)=ax2+c,且f ′(1)=2,求a的值.
解:∵f(1+Δx)-f(1)=a(1+Δx)2+c-a-c=a(Δx)2+2aΔx,
∴f ′(1)===(aΔx+2a)=2a,即2a=2,
∴a=1.
17.曲线f(x)=x2上哪一点处的切线满足下列条件?
(1)平行于直线y=4x-5;
(2)垂直于直线2x-6y+5=0;
(3)倾斜角为135°.
解:设P(x0,y0)是满足条件的点,
曲线f(x)=x2在点P(x0,y0)处切线的斜率为k==2x0,
(1)∵切线与直线y=4x-5平行,
∴2x0=4,x0=2,y0=4,
即P(2,4)是满足条件的点.
(2)∵切线与直线2x-6y+5=0垂直,∴2x0×=-1,
得x0=-,y0=,即P是满足条件的点.
(3) ∵切线的倾斜角为135°,∴其斜率为-1,
即2x0=-1,得x0=-,y0=,
即P是满足条件的点.
18.某物体按照s(t)=3t2+2t+4(s的单位:m)的规律做直线运动,求自运动开始到4 s时物体的运动的平均速度和4 s时的瞬时速度.
解:自运动开始到t s时,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t)==3t+2+,
故前4 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3×4+2+=15(m/s).
由于Δs=3(t+Δt)2+2(t+Δt)+4-(3t2+2t+4)=(2+6t)Δt+3(Δt)2.
=2+6t+3·Δt,=2+6t,
当t=4时,=2+6×4=26,
∴4 s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26m/s.
19.若一物体运动方程如下:(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
s=f(t)=
求:(1)物体在t∈[3,5]内的平均速度;
(2)物体的初速度v0;
(3)物体在t=1时的瞬时速度.
解:(1)∵物体在t∈[3,5]上的时间变化量为Δt=5-3=2,
物体在t∈[3,5]上的位移变化量为Δs=3×52+2-(3×32+2)=3×(52-32)=48,
∴物体在t∈[3,5]上的平均速度为==24,
∴物体在t∈[3,5]上的平均速度为24 m/s.
(2)求物体的初速度v0,即求物体在t=0时的瞬时速度.
∵===3Δt-18,
∴物体的初速度v0== (3Δt-18)=-18(m/s).
(3)∵==3Δt-12,
∴物体在t=1时的瞬时速度为(3Δt-12)=-12 (m/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数学(新RJ·A)选择性必修第二册5.1 第1课时 变化率问题和导数的概念 1/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1课时 变化率问题和导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把握航向 目的明确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会求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3.会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知识梳理 回顾教材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瞬时速度
(1)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2)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s(t),则物体在t0到t0+Δ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如果Δt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v,我们就说当Δt无限趋近于0时,的极限是v,这时v就是物体在时刻t=t0时的瞬时速度,即瞬时速度v==.
知识点二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对于函数y=f(x),给定自变量的两个值x1和x2,当自变量x从x1变为x2时,函数值从f(x1)变为f(x2),我们把式子称为函数y=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
习惯上用Δx表示x2-x1,即Δx=x2-x1,可把Δx看作是相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Δx代替x2;类似地,Δy=f(x2)-f(x1).于是,平均变化率可表示为.
知识点三 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如果当Δx→0时,平均变化率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即有极限,则称y=f(x)在x=x0处可导,并把这个确定的值叫做y=f(x)在x=x0处的导数(也称为瞬时变化率),记作f (x0)或y ′|x=x0,即f ′(x0)==.
典例讲解 题型探究 重点突破
题型一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例1已知函数f(x)=3x2+5,求f(x):
(1)从0.1到0.2的平均变化率;
(2)在区间[x0,x0+Δx]上的平均变化率.
解:
反思感悟:求平均变化率的主要步骤:(1)先计算函数值的改变量Δy=f(x2)-f(x1);(2)再计算自变量的改变量Δx=x2-x1;(3)得平均变化率=.
跟踪训练1 (1)函数y=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为(  )
A.-1 B.- C.-2 D.2
(2)已知函数y=3x-x2在x0=2处的增量为Δx=0.1,则的值为(  )
A.-0.11 B.-1.1 C.3.89 D.0.29
(3)已知函数f(x)=x+,分别计算f(x)在自变量x从1变到2和从3变到5时的平均变化率,并判断在哪个区间上函数值变化得较快.
解:
题型二 求瞬时速度
例2 一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是s(t)=3t-t2(s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
(1)求此物体的初速度;
(2)求此物体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
(3)求t=0 s到t=2 s时的平均速度.
解:
反思感悟:求运动物体瞬时速度的三个步骤:(1)求位移改变量Δs=s(t0+Δt)-s(t0);(2)求平均速度=;(3)求瞬时速度,当Δt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的常数v即为瞬时速度,即v=.
跟踪训练2 (1)一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7t2-13t+8,且在t=t0时的瞬时速度为1,则t0=________.
(2)一质点M按运动方程s(t)=at2+1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若质点M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为8 m/s,求常数a的值.
解:
题型三 求曲线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或方程
例3 (1)求函数y=x-在x=1处的导数.
解:
(2)求抛物线f(x)=x2-2x+3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
解:
反思感悟:用导数定义求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或方程的步骤:(1)求函数的增量Δy=f(x0+Δx)-f(x0);(2)求平均变化率k==;(3)求极限;(4)利用点斜式y-f(x0)=k(x-x0)写方程;(5)将点斜式方程化为一般式方程.
跟踪训练3 (1)f(x)=x2在x=1处的导数为(  )
A.2x B.2 C.2+Δx D.1
(2)已知f(x)=,且f ′(m)=-,则m的值等于(  )
A.-4 B.2 C.-2 D.±2
(3)求曲线f(x)=x2-x在点(2,2)处的切线方程.
解:
习题精练 基础落实 强化落实
选择题
1.函数y=1在[2,2+Δx]上的平均变化率是(  )
A.0 B.1 C.2 D.Δx
2.已知函数f(x)=2x2-4的图象上两点A,B,且xA=1,xB=1.1,则函数f(x)从A点到B点的平均变化率为(  )
A.4 B.4x C.4.2 D.4.02
3.物体运动方程为s(t)=3t2(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若v==18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 m/s是物体从开始到3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18 m/s是物体从3 s到(3+Δt)s这段时间内的速度
C.18 m/s是物体在3 s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18 m/s是物体从3 s到(3+Δt)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t)=-t2+2t,则t=0时,其速度为(  )
A.-2 B.-1 C.0 D.2
5.函数y=x2在x0到x0+Δx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k1,在x0-Δx到x0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k2,则k1与k2的大小关系为(  )
A.k1>k2 B.k26. (多选)设f(x)=t2x,若f ′(1)=4,则t的值是(  )
A.-2 B.-1 C.1 D.2
7.(多选)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单位:m)与时间t(单位:s)的关系是s=3t-t2.则下列正确的是(  )
A.此物体的初速度是3 m/s
B.此物体在t=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C.t=0到t=2时平均速度1 m/s
D.t=3 s时的瞬时速度为0 m/s
8.(多选)如图显示物体甲、乙在时间0到t1范围内,路程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到t0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在0到t0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在t0到t1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在t0到t1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9.A,B两机关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机关的用电量W1(t),W2(t)与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一定有(  )
A.两机关节能效果一样好
B.A机关比B机关节能效果好
C.A机关的用电量在[0,t0]上的平均变化率比B机关的用电量在[0,t0]上的平均变化率大
D.A机关与B机关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
10.设函数f(x)可导,则等于(  )
A.f ′(1) B.3f ′(1) C. f ′(1) D.f ′(3)
二、填空题
11.函数f(x)=x2-x在区间[-2,t]上的平均变化率是2,则t=________.
12.设函数f(x)=ax+3,若f ′(1)=3,则a=________.
13.若可导函数f(x)的图象过原点,且满足=-1,则f ′(0)=__________.
14.抛物线f(x)=x2-4x在(-1,5)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15.若抛物线f(x)=4x2在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为8,则x0=________.
三、解答题
16.若函数f(x)=ax2+c,且f ′(1)=2,求a的值.
解:
17.曲线f(x)=x2上哪一点处的切线满足下列条件?
(1)平行于直线y=4x-5;
(2)垂直于直线2x-6y+5=0;
(3)倾斜角为135°.
解:
18.某物体按照s(t)=3t2+2t+4(s的单位:m)的规律做直线运动,求自运动开始到4 s时物体的运动的平均速度和4 s时的瞬时速度.
解:
19.若一物体运动方程如下:(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
s=f(t)=
求:(1)物体在t∈[3,5]内的平均速度;
(2)物体的初速度v0;
(3)物体在t=1时的瞬时速度.
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数学(新RJ·A)选择性必修第二册5.1 第1课时 变化率问题和导数的概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