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实验与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9.0mL的酒精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15g食盐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2
D.用75mL酒精和25mL水配制100mL消毒酒精
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B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 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A.A
B.B
C.C
D.D
3.芳芳暑假去海边玩,捡到一些贝壳,回来后,她在贝壳上滴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说明贝壳中含有( )
A.Ca2+ B.SO42- C.Cl- D.CO32-
4.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 ﹣﹣红磷过量
C.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5.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则常用金属铁来制做锅
B.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C.氢氧化钠属于碱,其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钠不属于碱,其水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
D.不受力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受力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D.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8.下列化学实验室安全要示标志与对应物质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浓硫酸 苛性钠 盐酸 氯化钠
A.A B.B C.C D.D
9.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具有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它与水反就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A.K2O B.KOH C.K D.KH
10.某溶液的pH为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的盐酸 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11.下列有关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有关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后,溶液的pH增大
C.用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pH为3.4
D.用NaOH改良pH小于7的土壤,有利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1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二、填空题
1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2mol氢气中约含 个氢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4.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3)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该气体有两种可能:①:该气体是CO2②:该气体是 .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若②成立,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 ,CuO在化学反应中做 剂.
1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2)煤燃烧排放出的 、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3)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以下途径中,产生PM2.5的相对较多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汽车尾气;b、道路尘土;c、煤炭不完全燃烧排放出炭粒;
(4)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做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H2O + .
16.熟石灰也能用于建筑材料,其原理是吸收空气中的 逐渐变成 从而把砖、 、 、 、牢牢地粘合在一起.
17.如图,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反应,两者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请写出两组符合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18.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用所选择物质的化学式完成填空: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硝酸钾
(1)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三、综合题
19.宁德海洋渔业发达。对海鱼进行腌制便于长时间存储且风味独特。但腌制过程产生的亚硝酸钠(NaNO2)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1)探究一 认识 NaNO2
组成:NaNO2由
Na+和 (写离子符号)构成。
(2)酸碱性:NaNO2溶液 pH>7,则溶液呈 性。
(3)还原性: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 NaNO2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硝酸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探究二 影响腌鱼中
NaNO2含量的因素
取不同质量比的鱼和盐进行腌制,采集不同时间、温度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1】鱼、盐质量比
3:1 时,两种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与时间关系如下图:
【实验 2】室温下,不同鱼、盐质量比的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mg·kg-1)随时间的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d) 0 2 4 6 8 10 12 14 16
鱼、盐质量比8:1 0.32 1.35 1.81 1.30 1.61 1.18 0.91 0.86 0.99
鱼、盐质量比5:1 X 0.47 0.60 0.41 0.68 0.90 0.65 0.60 0.72
鱼、盐质量比3:1 0.32 0.38 0.49 0.61 0.35 0.82 0.44 0.39 0.49
【实验 1】可得:影响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和 。
(5)【实验 2】表中 X= 。
(6)【实验 2】可得:鱼、盐质量比越大,亚硝酸盐出现最大值的特点是 。
(7)【拓展】
国家标准:肉类食品的 NaNO2含量不得超过
30 mg·kg-1。NaNO2作为加工肉制品的添加剂,具有防腐作用。现要测定1 kg 香肠制品中 NaNO2含量,用质量分数为 0.158 % KMnO4溶液测定,共消耗 KMnO4溶液
4.00 g,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NaNO2+3H2SO4=2MnSO4+K2SO4+5NaNO3+3H2O。计算此肉制品中
NaNO2含量为 mg·kg-1。(提示:相对分子质量:KMnO4为 158,NaNO2为 69)
(8)【反思】
有同学认为“只要含有
NaNO2的食品均不能食用”,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并说明理由 。
20.用下列常见的气体物质进行填空(每空只需填一个序号)
①氢气②盐酸③干冰④氢氧化钠⑤碳酸钙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2)可用作理想的高能燃料的气体是 .
(3)可用于除铁锈的酸是 .
(4)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5)用作建筑材料的大理石,其主要成分是 .
21.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常见的试剂。
(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浓硫酸是粘稠、油状的液体
B
稀硫酸可用于铁制品除锈
C
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分数变大
写出上述选项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和氢氧化钠相似。小兰在实验室内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钾溶液,她取出一部分,滴入稀盐酸后有气泡生成,请写出与发生此现象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3)从海水中晒出的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为了除去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
①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②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一共有几个 ?
③最终所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和原来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的质量相比,有什么变化 ?
(4)小明在家里发现了一瓶食盐水,小明想测量这瓶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取130g食盐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求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2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1)写出D的化学式 ,C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2)A放入B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类型(填基本反应类型).
(4)D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填序号).
A 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 B 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C 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石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AC;2H2+O22H2O;2.408×1024
14.【答案】红;氢氧两种;一氧化碳;不成立;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氧化
15.【答案】天然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a;CO;H2
16.【答案】二氧化碳;碳酸钙;水泥;沙子;钢筋
17.【答案】(1)CaO+H2O=Ca(OH)2
(2)2H2O2 2H2O+O2↑
18.【答案】(1)Ca(OH)2
(2)KNO3
19.【答案】(1)NO2-
(2)碱
(3)2NaNO2+O2=2NaNO3
(4)时间;温度
(5)0.32
(6)出现的时间越早,数值越大
(7)6.9
(8)不同意,亚硝酸钠含量不超标的食品可以适量食用
20.【答案】(1)③
(2)①
(3)②
(4)④
(5)⑤
21.【答案】(1)D;
(2) ;
(3)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六个;质量变大
(4)0.9%
22.【答案】(1)CO2;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
(2)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HCl═FeCl2+H2↑
(3)NaOH+HCl=NaCl+H2O;复分解反应
(4)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