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物理试卷 沪科版 八下 8.3 空气的“力量”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房山期末)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甲图中,用水封堵回水管
B.乙图中,候车时不要超过安全线
C.丙图中,潜水艇上浮
D.丁图中,吸盘挂钩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
2.(2023八上·通州期末)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托里拆利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B.牛顿最早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C.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大
D.大气压没有把房顶压塌是因为房顶上下表面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3.(2023八上·延庆期末)图中的四个物理事例发生,不是由大气压引起的是( )
A.吸盘式挂钩
B.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
C. “瓶吞”鸡蛋
D.用吸管吸饮料
4.(2022八上·高邮期中)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分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 )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乙烷、乙烯 B.戊烷、戊烯 C.丁烷、丁烯 D.丙烷、丙烯
5.(2022八上·江都月考)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l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l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煤油 D.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6.(2022八上·姜堰月考)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33.5 78 100 150
A.煤油 B.酒精 C.水 D.液态氨
7.(2022八下·崂山期末)如图,拔火罐是我国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它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出罐内部分空气后扣于相关穴位上,罐体就会吸附在皮肤表面,使相应部位产生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火罐能吸附在皮肤表面是因为( )
A.罐体和皮肤之间有胶水
B.罐体和皮肤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
C.罐内气压大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
D.罐内气压小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
8.(2022八下·惠州期末)小亚同学非常热爱体育锻炼,特别喜欢打篮球,下面有关篮球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篮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小颗粒可以增大手持球时的摩擦力
B.往篮球气孔中打气,篮球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C.投篮时,篮球离开手掌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D.运球时,篮球与地面接触过程中,篮球有形变,水泥地板没有发生形变
9.(2022八下·广州期末)如图是自带吸管的玻璃杯,杯中装有水。用手掌封住杯口,通过玻璃吸管不容易吸到水;移开手后,能轻松吸到水。下列分析正确是( )
A.能轻松吸到水是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
B.图中A点受到水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
C.把吸管口堵住,在杯口倒入水,静止后吸管和杯面中的水位相平
D.手掌封住杯口后,“吸”水时吸管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10.(2022八下·芜湖期末)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把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C.如果真空部分混入空气,稍微上提玻璃管,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D.若在玻璃管顶端打一小孔,玻璃管中水银会喷涌而出
11.(2022八下·竞秀期末)如图所示,小珍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甲图中玻璃管上方内若有空气,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把乙装凰从山脚拿到山顶上,玻璃管内液面会下降
D.乙装置能更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12.(2022八下·成安期末)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来大气压强的值
B.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进病人肌肉中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C.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D.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无关
13.(2022八下·南宁期末)如图所示,下面列举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强来工作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
B.热气球升空
C.用高压锅煮饭
D.给病人注射药液
14.(2022八下·南关期末)小特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 )
A.大气压强有多大
B.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C.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5.(2022八下·南丹期末)下列各种现象与涉及物理知识之间关系中,正确的是( )
A.书包带做的较宽——压强与压力的关系
B.用吸管吸饮料——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液体压强和深度关系
D.图钉尖做的很尖细——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多选题
16.(2023八上·平谷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工作原理跟气体压强有关的是( )
A. 用“两心壶”倒出不同的液体
B. 用注射器抽出药液
C. 小朋友用吸管喝果汁
D. “孔明灯”升上天空
17.(2023八上·通州期末)下列生活现象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用锋利的菜刀切菜
C.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 D.贴在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
三、填空题
18.(2023八上·房山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情景。图甲中,小试管不下落反而上升。图乙中,注射器的活塞没有被钩码拉下来。图丙中,水没有从杯子中流出。这三个实验说明 。图丙、丁和戊三个实验可以说明 。
19.(2023八上·丰台期末)某同学拿着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从教学楼一层上升到五层的过程中,他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逐渐上升。请你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20.(2022八下·成都期末)负压救护车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滴水不漏地防止病毒再传播。其主要部分是利用抽气机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使车内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 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21.(2022八下·新抚期末)小明发现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拔罐时,火罐能吸在人体上是利用了 ;刮痧时,在人体上涂一层精油是为了 ;针灸时,针尖很细是为了 。
22.(2022八下·朝阳期末)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 (填“利用”或“不利用”)大气压强。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a。(, )
23.(2022八下·屯昌期末)宋朝的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 700 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法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 导致水的 的缘故.
24.(2022八下·巴彦期末)如图所示,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可以使茶壶内外的气体 相等,可以使茶水容易从壶嘴倒出来;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一个 ,所以壶嘴和壶身的高度一般相同。
25.(2022八下·惠州期末)小亚与家人原本打算在暑假期间去一趟西藏,但考虑到进藏的游客常会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等症状的“高原反应”而搁浅,这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海拔较高的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原上的大气压较低,导致水的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的缘故。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准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的科学家是 。
26.(2022八下·竞秀期末)图甲是小华制成的“自动给水装置”,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 的作用;图乙的船闸利用了 的原理。
27.(2022八下·集贤期末)用高压锅煮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锅内气压 ,使水的沸点 ,让饭容易熟(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2八下·沈河期末)初春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小亮的鼻炎复发了。医生说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能调节鼻腔的湿度和促进鼻腔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鼻炎。爱动脑的小亮买了一瓶生理盐水和一些辅助器材自制了一个洗鼻器。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自制洗鼻器的过程中,小亮看到放倒了的盐水瓶把纸上的字放大了,如图甲所示,透过盐水瓶看到的放大的字是字的 (填“实”或“虚”)像;这时的盐水瓶相当于一个 镜;
(2)如图乙所示,盐水瓶被倒置并举高,瓶内的生理盐水会从出水口流出,此时整个装置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如果水温低,会对鼻子产生刺激,所以小亮用热毛巾敷在盐水瓶上,过一会儿,因为生理盐水 (填“吸热”或“放热”),所以生理盐水的温度升高了;
(3)开始使用洗鼻器清洗鼻腔时,小亮觉得出水口处水流的流速缓慢,同一质量水流,流速缓慢时的惯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流速较快时的惯性;除了图乙中器材,在不添加额外的器材的情况下,小亮想加快水流的流速,请你帮他想一个合理有效的办法: ;
五、科普阅读题
29.(2023八上·丰台期末)请阅读《神舟十四号回收着陆系统》并回答问题。
神舟十四号回收着陆系统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返回地面之前,飞船返回舱要经历分离、制动、再入、减速、着陆缓冲五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回收着陆系统在确保飞船返回舱走稳回家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神舟飞船在轨飞行的时间里,回收着陆系统只是在返回舱内静静守候,在距离地面40km左右时,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来判断所处高度。到飞船返回舱穿过大气层后自由下落至距地10km高度时,发出回收系统启动信号,回收着陆系统才开始工作。此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三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逐级增大到1000多平方米。这一套降落伞把返回舱速度从200m/s减小到7m/s,达到减小过载、保护航天员的目的。
在主伞完全打开后不久,返回舱内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它通过向地面发射伽马信号(一种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离地面越近时,信号越强),进而测量出返回舱的高度和速度等信息。当伽马高度控制装置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超过某一设定的值时,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上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产生一个向上的冲力,使返回舱的落地速度减小到1~2m/s。同时,安装缓冲装置的航天员座椅会在着陆前开始抬升,进一步减小航天员的落地冲击,实现“温柔”着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着陆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静压高度控制器是利用 来判断高度的;
(3)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测距装置,请你结合对文中伽马高度控制装置的理解,再列举一个测距装置并说明该装置的测量原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用水封堵回水管,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B.候车时不要超过安全线,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若超过安全线外面大气压会大于人与火车之间的气压,将人推向火车,所以虽然跟大气压有关,但不是利用大气压,B不符合题意;
C.潜水艇上浮,是利用液体对潜艇的浮力大于潜艇自身重力,C不符合题意;
D.吸盘挂钩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吸盘把盘和墙面之间的空气排出,则利用外面大气压把吸盘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吸盘挂钩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吸盘把盘和墙面之间的空气排出,则利用外面大气压把吸盘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
2.【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B. 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水银第一次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0.76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后来人们称这个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AB不符合题意;
C. 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C不符合题意;
D. 地球周围物体处在大气的海洋中,大气压没有把房顶压塌是因为房顶上下表面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托里拆利测量了大气压的数据;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
3.【答案】B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吸盘式挂钩能吸紧在墙壁上,是由于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较少,吸盘表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紧在墙壁上,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液体能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是由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利用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B符合题意;
C.图示中的瓶能将鸡蛋吞掉,是因为瓶内气压小,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吞进了瓶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到嘴里,是因为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了嘴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吸盘挂钩、吸管喝饮料、瓶吞鸡蛋都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容器中的液体喷出,反应液体有压强。
4.【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常温条件下,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等物质的沸点低于20℃,在常温下可以变为气体;戊烯、戊烷等物质的沸点高于20℃,在常温下不能变为气体。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5.【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由图及题意知道,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低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如果与乙中液体种类相同,乙中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所以只有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才能沸腾,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6.【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7.【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题干中没有说到用胶水,并且如果用了胶水,火罐将很难拔下来,A不符合题意;
B.使得罐体吸附在皮肤上的力不是摩擦力的作用,而是罐体内外的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B不符合题意;
CD.通常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罐内燃烧一段时间,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罐内气压小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罐内气压小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
8.【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解析】【解答】A.篮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小颗粒,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往篮球气孔中打气,篮球内气体增多,篮球内气体压强增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篮球离开手掌后,没有力支持篮球运动,之所以篮球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篮球与地面接触过程中,篮球有形变,由于水泥地板受到力,所以水泥地板也发生形变,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变大;体积一定时,气体越多,压强越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物体间相互挤压,产生形变。
9.【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连通器原理;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用吸管从瓶子里吸水时,先把吸管内的部分空气吸走,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上升到嘴里,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等于B点的深度,所以根据可知,A点压强等于B点压强,B不符合题意;
C.连通器的特点:只有容器内装有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个容器中的液面才是相平的。连通器指的是上端开口或相通,底部相通的容器。而题中把吸管口堵住,在杯口倒入水,吸管中的水位高后管内气压变大,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静止后吸管和杯面中的水位不会相平,C不符合题意;
D.手掌封住杯口后,“吸”水时吸管内部分空气吸走管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把吸管内的部分空气吸走,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根据,判断压强大小。
10.【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750mm,则此时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A不符合题意;
B.把玻璃管倾斜后,因大气压不变,所以其能支撑的水银柱的高度不变,B符合题意;
C.如果真空部分混入空气,则稍微上提玻璃管时,水银柱上方的空气密度减小,压强变小,对水银柱的压力变小,则水银柱会上升,C不符合题意;
D.在玻璃管顶端无小孔时,水银柱处于平衡状态;在玻璃管顶端打一个小孔后,水银柱上表面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所以水银柱会下降,而不是喷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中,试管倾斜,液柱高度不变;大气压和海拔高度有关。
11.【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大气压能支持的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会发现甲实验装置中的水银柱上升,A不符合题意;
B.若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则少量的空气产生的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测量结果偏小,B符合题意;
C.乙装置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加上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乙装置拿到山顶时,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瓶外的大气压变小,细管中的水柱将上升,C不符合题意;
D.甲装置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该实验最早较为准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图乙装置中虽然能测出水柱的高度,但不知道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所以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大气压变大时,大气压能支持的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若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测量结果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甲装置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该实验最早较为准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2.【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靠外力,与大气压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C符合题意;
D.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有关,利用小孔里外气压相同,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海拔越高,大气压降低,液体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13.【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吸管能把饮料吸进嘴里,是因为饮料上方的大气压大于吸管内的气压,所以是利用大气压强来工作的,A符合题意;
B.热气球升空,是因为气球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利用空气浮力工作的,B不符合题意;
C.用高压锅煮饭会更快,是因为高压锅内的气压较大,水的沸点较高,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给病人注射药液,是人推活塞,使注射器内压强增大,大于人体内的压强,于是药液被压进人体,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气球升空利用了浮力;高压锅的工作增大了气压。
14.【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覆杯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是改变了纸片的方向,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说明在不同的方向上纸片都受到了大气压强的作用,所以,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大气对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5.【答案】D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固体的压强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书包带做得较宽,即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A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B不符合题意;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图钉尖做的很尖细,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吸管、活塞式抽水机抽水利用了大气压强。
16.【答案】A,B,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两心壶上两个腔上部都有小孔,使内外气压平衡,当小口打开时,液体可以流出,因此,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A符合题意;
B.吸药液时,向后拉活塞,注射器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压着药液从针头进入注射器内。B符合题意;
C.用吸管喝果汁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果汁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C符合题意;
D.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使灯笼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灯笼自重,灯笼上升。利用的是浮力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吸管喝饮料、注射器吸药液、茶壶倒出液体,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17.【答案】A,C,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用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吸气,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所以用吸管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A符合题意;
B.用锋利的菜刀切菜,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没有利用大气压,B不符合题意;
C.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药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注射针筒,利用了大气压,C符合题意;
D.贴在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吸盘内空气被排尽,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贴在瓷砖上,利用了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吸管喝饮料、吸盘挂钩、注射器抽药液都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18.【答案】存在大气压强;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甲、乙、丙三个实验,因为容器内没有空气,而外界存在大气压强,所以当它们倒放时,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发生如图所示的现象,故说明存在大气压强。丙、丁、戊三个实验,不管水杯向哪个方向,水都不会流出来,故说明在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分析】当它们倒放时,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发生如图所示的现象,故说明存在大气压强;在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9.【答案】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自制气压计从教学楼一层上升到五层的过程中,气压计所处高度增大,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逐渐上升,说明外界大气压变小,所以该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压与高度有关,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分析】改变高度,可以探究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
20.【答案】低于;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负压救护车就是指车内的气压比外界的大气压低的救护车,如果说外面是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车内就是负气压。这样的好处是当汽车门打开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可以由车外流入车内,而车内的气体不能够流出车外,防止病毒再传播。
【分析】负压车内气压较小,大气压不同时,气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1.【答案】大气压强;减小摩擦;增大压强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拔罐时,火罐能吸在人体上是利用了火罐内外产生的压强差,即利用了大气压强。
刮痧时,在人体上涂一层精油是为了通过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的形式来减小摩擦。
针灸时,针尖很细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的形式来增大压强。
【分析】拔火罐利用了大气压强;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力;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2.【答案】利用;1.3×104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输液时,如果没有这根“闲置”管,外部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时,液体就无法输入到人体中,所以这根“闲置”管是利用大气压使药液顺利流出的;
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
【分析】输液瓶口处的气管,利用了大气压使药液流出;根据液体密度和深度,可以计算液体压强。
23.【答案】低;沸点降低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平原上的要小;又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水的沸点低于100℃,在这些地方用普通锅煮饭,往往不熟.
【分析】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大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24.【答案】压强;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茶壶盖上的“小孔”可以使壶内外的大气压强相等,从而使壶内的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从壶嘴倒出。
茶壶盖上的小孔使壶身与壶嘴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所以当内部装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25.【答案】减小;降低;托里拆利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气压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小,进藏的游客常会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等症状的“高原反应”,这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增高时,液体的沸点也会增大,大气的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液体水银间接测出大气压的数值,是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准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的科学家。
【分析】大气压随海拔的增大而减小;大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首先测量大气压的是托里拆利。
26.【答案】大气压;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正是因为盆景中的水与大气压相同,是大气压支持着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
由图中可知,当船从上游驶向下游时,船闸打开通向上游的进水阀,使船闸中的水位上升至和上游的水位持平时打开上游的闸门,使得船能进入闸门,即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分析】 “自动给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作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27.【答案】升高;升高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压锅内不易外泄,导致锅内气压增大,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水的沸点会升高,所以饭熟的更快。
【分析】沸点随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28.【答案】(1)虚;凸透
(2)不是;吸热
(3)等于;将盐水瓶挂在更高的位置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惯性及其现象;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装有盐水的玻璃瓶中间比边缘厚,相当于凸透镜,纸上的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盐水瓶相连的软管一端和空气连通,另一端是封闭的,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不是连通器。
用热毛巾敷在塑料瓶上,塑料瓶和盐水吸收热毛巾上的热量,这是利用热传递方式增加了生理盐水的内能。
(3)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因此同一质量水流,流速缓慢时的惯性等于流速较快时的惯性。
将盐水瓶挂在更高的位置时,输液管内水产生的压强增大,出水口处水的流速加快,因此为了加大流速,将盐水瓶挂在更高的位置即可。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连通器的底部连通,上部开口;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和质量有关;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
29.【答案】(1)运动
(2)测量大气压
(3)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回声测距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着陆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是运动的。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题意可知,在距离地面40km左右时,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来判断所处高度。
(3)由题意可知,在主伞完全打开后不久,返回舱内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它通过向地面发射伽马信号(一种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离地面越近时,信号越强),进而测量出返回舱的高度和速度等信息。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回声测距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分析】(1)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2)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物理试卷 沪科版 八下 8.3 空气的“力量”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房山期末)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甲图中,用水封堵回水管
B.乙图中,候车时不要超过安全线
C.丙图中,潜水艇上浮
D.丁图中,吸盘挂钩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用水封堵回水管,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B.候车时不要超过安全线,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若超过安全线外面大气压会大于人与火车之间的气压,将人推向火车,所以虽然跟大气压有关,但不是利用大气压,B不符合题意;
C.潜水艇上浮,是利用液体对潜艇的浮力大于潜艇自身重力,C不符合题意;
D.吸盘挂钩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吸盘把盘和墙面之间的空气排出,则利用外面大气压把吸盘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吸盘挂钩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吸盘把盘和墙面之间的空气排出,则利用外面大气压把吸盘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
2.(2023八上·通州期末)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托里拆利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B.牛顿最早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C.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大
D.大气压没有把房顶压塌是因为房顶上下表面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B. 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水银第一次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0.76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后来人们称这个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AB不符合题意;
C. 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C不符合题意;
D. 地球周围物体处在大气的海洋中,大气压没有把房顶压塌是因为房顶上下表面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托里拆利测量了大气压的数据;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
3.(2023八上·延庆期末)图中的四个物理事例发生,不是由大气压引起的是( )
A.吸盘式挂钩
B.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
C. “瓶吞”鸡蛋
D.用吸管吸饮料
【答案】B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吸盘式挂钩能吸紧在墙壁上,是由于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较少,吸盘表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紧在墙壁上,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液体能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是由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利用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B符合题意;
C.图示中的瓶能将鸡蛋吞掉,是因为瓶内气压小,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吞进了瓶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到嘴里,是因为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了嘴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吸盘挂钩、吸管喝饮料、瓶吞鸡蛋都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容器中的液体喷出,反应液体有压强。
4.(2022八上·高邮期中)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分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 )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乙烷、乙烯 B.戊烷、戊烯 C.丁烷、丁烯 D.丙烷、丙烯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常温条件下,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等物质的沸点低于20℃,在常温下可以变为气体;戊烯、戊烷等物质的沸点高于20℃,在常温下不能变为气体。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5.(2022八上·江都月考)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l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l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煤油 D.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由图及题意知道,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低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如果与乙中液体种类相同,乙中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所以只有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才能沸腾,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6.(2022八上·姜堰月考)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33.5 78 100 150
A.煤油 B.酒精 C.水 D.液态氨
【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7.(2022八下·崂山期末)如图,拔火罐是我国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它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出罐内部分空气后扣于相关穴位上,罐体就会吸附在皮肤表面,使相应部位产生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火罐能吸附在皮肤表面是因为( )
A.罐体和皮肤之间有胶水
B.罐体和皮肤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
C.罐内气压大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
D.罐内气压小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题干中没有说到用胶水,并且如果用了胶水,火罐将很难拔下来,A不符合题意;
B.使得罐体吸附在皮肤上的力不是摩擦力的作用,而是罐体内外的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B不符合题意;
CD.通常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罐内燃烧一段时间,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罐内气压小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罐内气压小于罐外气压,压力差把罐体压在皮肤表面。
8.(2022八下·惠州期末)小亚同学非常热爱体育锻炼,特别喜欢打篮球,下面有关篮球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篮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小颗粒可以增大手持球时的摩擦力
B.往篮球气孔中打气,篮球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C.投篮时,篮球离开手掌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D.运球时,篮球与地面接触过程中,篮球有形变,水泥地板没有发生形变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解析】【解答】A.篮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小颗粒,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往篮球气孔中打气,篮球内气体增多,篮球内气体压强增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篮球离开手掌后,没有力支持篮球运动,之所以篮球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篮球与地面接触过程中,篮球有形变,由于水泥地板受到力,所以水泥地板也发生形变,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变大;体积一定时,气体越多,压强越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物体间相互挤压,产生形变。
9.(2022八下·广州期末)如图是自带吸管的玻璃杯,杯中装有水。用手掌封住杯口,通过玻璃吸管不容易吸到水;移开手后,能轻松吸到水。下列分析正确是( )
A.能轻松吸到水是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
B.图中A点受到水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
C.把吸管口堵住,在杯口倒入水,静止后吸管和杯面中的水位相平
D.手掌封住杯口后,“吸”水时吸管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连通器原理;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用吸管从瓶子里吸水时,先把吸管内的部分空气吸走,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上升到嘴里,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等于B点的深度,所以根据可知,A点压强等于B点压强,B不符合题意;
C.连通器的特点:只有容器内装有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个容器中的液面才是相平的。连通器指的是上端开口或相通,底部相通的容器。而题中把吸管口堵住,在杯口倒入水,吸管中的水位高后管内气压变大,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静止后吸管和杯面中的水位不会相平,C不符合题意;
D.手掌封住杯口后,“吸”水时吸管内部分空气吸走管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把吸管内的部分空气吸走,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根据,判断压强大小。
10.(2022八下·芜湖期末)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把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C.如果真空部分混入空气,稍微上提玻璃管,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D.若在玻璃管顶端打一小孔,玻璃管中水银会喷涌而出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750mm,则此时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A不符合题意;
B.把玻璃管倾斜后,因大气压不变,所以其能支撑的水银柱的高度不变,B符合题意;
C.如果真空部分混入空气,则稍微上提玻璃管时,水银柱上方的空气密度减小,压强变小,对水银柱的压力变小,则水银柱会上升,C不符合题意;
D.在玻璃管顶端无小孔时,水银柱处于平衡状态;在玻璃管顶端打一个小孔后,水银柱上表面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所以水银柱会下降,而不是喷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中,试管倾斜,液柱高度不变;大气压和海拔高度有关。
11.(2022八下·竞秀期末)如图所示,小珍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甲图中玻璃管上方内若有空气,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把乙装凰从山脚拿到山顶上,玻璃管内液面会下降
D.乙装置能更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大气压能支持的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会发现甲实验装置中的水银柱上升,A不符合题意;
B.若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则少量的空气产生的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测量结果偏小,B符合题意;
C.乙装置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加上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乙装置拿到山顶时,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瓶外的大气压变小,细管中的水柱将上升,C不符合题意;
D.甲装置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该实验最早较为准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图乙装置中虽然能测出水柱的高度,但不知道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所以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大气压变大时,大气压能支持的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若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测量结果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甲装置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该实验最早较为准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2.(2022八下·成安期末)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来大气压强的值
B.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进病人肌肉中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C.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D.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无关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靠外力,与大气压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C符合题意;
D.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有关,利用小孔里外气压相同,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海拔越高,大气压降低,液体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13.(2022八下·南宁期末)如图所示,下面列举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强来工作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
B.热气球升空
C.用高压锅煮饭
D.给病人注射药液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吸管能把饮料吸进嘴里,是因为饮料上方的大气压大于吸管内的气压,所以是利用大气压强来工作的,A符合题意;
B.热气球升空,是因为气球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利用空气浮力工作的,B不符合题意;
C.用高压锅煮饭会更快,是因为高压锅内的气压较大,水的沸点较高,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给病人注射药液,是人推活塞,使注射器内压强增大,大于人体内的压强,于是药液被压进人体,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气球升空利用了浮力;高压锅的工作增大了气压。
14.(2022八下·南关期末)小特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 )
A.大气压强有多大
B.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C.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覆杯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是改变了纸片的方向,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说明在不同的方向上纸片都受到了大气压强的作用,所以,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大气对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5.(2022八下·南丹期末)下列各种现象与涉及物理知识之间关系中,正确的是( )
A.书包带做的较宽——压强与压力的关系
B.用吸管吸饮料——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液体压强和深度关系
D.图钉尖做的很尖细——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固体的压强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书包带做得较宽,即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A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B不符合题意;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图钉尖做的很尖细,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吸管、活塞式抽水机抽水利用了大气压强。
二、多选题
16.(2023八上·平谷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工作原理跟气体压强有关的是( )
A. 用“两心壶”倒出不同的液体
B. 用注射器抽出药液
C. 小朋友用吸管喝果汁
D. “孔明灯”升上天空
【答案】A,B,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两心壶上两个腔上部都有小孔,使内外气压平衡,当小口打开时,液体可以流出,因此,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A符合题意;
B.吸药液时,向后拉活塞,注射器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压着药液从针头进入注射器内。B符合题意;
C.用吸管喝果汁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果汁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C符合题意;
D.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使灯笼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灯笼自重,灯笼上升。利用的是浮力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吸管喝饮料、注射器吸药液、茶壶倒出液体,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17.(2023八上·通州期末)下列生活现象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用锋利的菜刀切菜
C.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 D.贴在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
【答案】A,C,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用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吸气,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所以用吸管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A符合题意;
B.用锋利的菜刀切菜,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没有利用大气压,B不符合题意;
C.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药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注射针筒,利用了大气压,C符合题意;
D.贴在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吸盘内空气被排尽,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贴在瓷砖上,利用了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吸管喝饮料、吸盘挂钩、注射器抽药液都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三、填空题
18.(2023八上·房山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情景。图甲中,小试管不下落反而上升。图乙中,注射器的活塞没有被钩码拉下来。图丙中,水没有从杯子中流出。这三个实验说明 。图丙、丁和戊三个实验可以说明 。
【答案】存在大气压强;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甲、乙、丙三个实验,因为容器内没有空气,而外界存在大气压强,所以当它们倒放时,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发生如图所示的现象,故说明存在大气压强。丙、丁、戊三个实验,不管水杯向哪个方向,水都不会流出来,故说明在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分析】当它们倒放时,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发生如图所示的现象,故说明存在大气压强;在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9.(2023八上·丰台期末)某同学拿着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从教学楼一层上升到五层的过程中,他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逐渐上升。请你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答案】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自制气压计从教学楼一层上升到五层的过程中,气压计所处高度增大,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逐渐上升,说明外界大气压变小,所以该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压与高度有关,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分析】改变高度,可以探究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
20.(2022八下·成都期末)负压救护车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滴水不漏地防止病毒再传播。其主要部分是利用抽气机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使车内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 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答案】低于;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负压救护车就是指车内的气压比外界的大气压低的救护车,如果说外面是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车内就是负气压。这样的好处是当汽车门打开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可以由车外流入车内,而车内的气体不能够流出车外,防止病毒再传播。
【分析】负压车内气压较小,大气压不同时,气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1.(2022八下·新抚期末)小明发现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拔罐时,火罐能吸在人体上是利用了 ;刮痧时,在人体上涂一层精油是为了 ;针灸时,针尖很细是为了 。
【答案】大气压强;减小摩擦;增大压强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拔罐时,火罐能吸在人体上是利用了火罐内外产生的压强差,即利用了大气压强。
刮痧时,在人体上涂一层精油是为了通过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的形式来减小摩擦。
针灸时,针尖很细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的形式来增大压强。
【分析】拔火罐利用了大气压强;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力;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2.(2022八下·朝阳期末)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 (填“利用”或“不利用”)大气压强。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a。(, )
【答案】利用;1.3×104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输液时,如果没有这根“闲置”管,外部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时,液体就无法输入到人体中,所以这根“闲置”管是利用大气压使药液顺利流出的;
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
【分析】输液瓶口处的气管,利用了大气压使药液流出;根据液体密度和深度,可以计算液体压强。
23.(2022八下·屯昌期末)宋朝的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 700 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法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 导致水的 的缘故.
【答案】低;沸点降低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平原上的要小;又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水的沸点低于100℃,在这些地方用普通锅煮饭,往往不熟.
【分析】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大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24.(2022八下·巴彦期末)如图所示,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可以使茶壶内外的气体 相等,可以使茶水容易从壶嘴倒出来;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一个 ,所以壶嘴和壶身的高度一般相同。
【答案】压强;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茶壶盖上的“小孔”可以使壶内外的大气压强相等,从而使壶内的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从壶嘴倒出。
茶壶盖上的小孔使壶身与壶嘴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所以当内部装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25.(2022八下·惠州期末)小亚与家人原本打算在暑假期间去一趟西藏,但考虑到进藏的游客常会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等症状的“高原反应”而搁浅,这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海拔较高的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原上的大气压较低,导致水的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的缘故。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准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的科学家是 。
【答案】减小;降低;托里拆利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气压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小,进藏的游客常会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等症状的“高原反应”,这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增高时,液体的沸点也会增大,大气的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液体水银间接测出大气压的数值,是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准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的科学家。
【分析】大气压随海拔的增大而减小;大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首先测量大气压的是托里拆利。
26.(2022八下·竞秀期末)图甲是小华制成的“自动给水装置”,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 的作用;图乙的船闸利用了 的原理。
【答案】大气压;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正是因为盆景中的水与大气压相同,是大气压支持着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
由图中可知,当船从上游驶向下游时,船闸打开通向上游的进水阀,使船闸中的水位上升至和上游的水位持平时打开上游的闸门,使得船能进入闸门,即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分析】 “自动给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作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27.(2022八下·集贤期末)用高压锅煮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锅内气压 ,使水的沸点 ,让饭容易熟(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升高;升高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压锅内不易外泄,导致锅内气压增大,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水的沸点会升高,所以饭熟的更快。
【分析】沸点随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2八下·沈河期末)初春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小亮的鼻炎复发了。医生说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能调节鼻腔的湿度和促进鼻腔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鼻炎。爱动脑的小亮买了一瓶生理盐水和一些辅助器材自制了一个洗鼻器。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自制洗鼻器的过程中,小亮看到放倒了的盐水瓶把纸上的字放大了,如图甲所示,透过盐水瓶看到的放大的字是字的 (填“实”或“虚”)像;这时的盐水瓶相当于一个 镜;
(2)如图乙所示,盐水瓶被倒置并举高,瓶内的生理盐水会从出水口流出,此时整个装置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如果水温低,会对鼻子产生刺激,所以小亮用热毛巾敷在盐水瓶上,过一会儿,因为生理盐水 (填“吸热”或“放热”),所以生理盐水的温度升高了;
(3)开始使用洗鼻器清洗鼻腔时,小亮觉得出水口处水流的流速缓慢,同一质量水流,流速缓慢时的惯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流速较快时的惯性;除了图乙中器材,在不添加额外的器材的情况下,小亮想加快水流的流速,请你帮他想一个合理有效的办法: ;
【答案】(1)虚;凸透
(2)不是;吸热
(3)等于;将盐水瓶挂在更高的位置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惯性及其现象;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装有盐水的玻璃瓶中间比边缘厚,相当于凸透镜,纸上的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盐水瓶相连的软管一端和空气连通,另一端是封闭的,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不是连通器。
用热毛巾敷在塑料瓶上,塑料瓶和盐水吸收热毛巾上的热量,这是利用热传递方式增加了生理盐水的内能。
(3)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因此同一质量水流,流速缓慢时的惯性等于流速较快时的惯性。
将盐水瓶挂在更高的位置时,输液管内水产生的压强增大,出水口处水的流速加快,因此为了加大流速,将盐水瓶挂在更高的位置即可。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连通器的底部连通,上部开口;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和质量有关;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
五、科普阅读题
29.(2023八上·丰台期末)请阅读《神舟十四号回收着陆系统》并回答问题。
神舟十四号回收着陆系统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返回地面之前,飞船返回舱要经历分离、制动、再入、减速、着陆缓冲五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回收着陆系统在确保飞船返回舱走稳回家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神舟飞船在轨飞行的时间里,回收着陆系统只是在返回舱内静静守候,在距离地面40km左右时,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来判断所处高度。到飞船返回舱穿过大气层后自由下落至距地10km高度时,发出回收系统启动信号,回收着陆系统才开始工作。此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三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逐级增大到1000多平方米。这一套降落伞把返回舱速度从200m/s减小到7m/s,达到减小过载、保护航天员的目的。
在主伞完全打开后不久,返回舱内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它通过向地面发射伽马信号(一种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离地面越近时,信号越强),进而测量出返回舱的高度和速度等信息。当伽马高度控制装置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超过某一设定的值时,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上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产生一个向上的冲力,使返回舱的落地速度减小到1~2m/s。同时,安装缓冲装置的航天员座椅会在着陆前开始抬升,进一步减小航天员的落地冲击,实现“温柔”着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着陆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静压高度控制器是利用 来判断高度的;
(3)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测距装置,请你结合对文中伽马高度控制装置的理解,再列举一个测距装置并说明该装置的测量原理 。
【答案】(1)运动
(2)测量大气压
(3)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回声测距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着陆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是运动的。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题意可知,在距离地面40km左右时,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来判断所处高度。
(3)由题意可知,在主伞完全打开后不久,返回舱内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它通过向地面发射伽马信号(一种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离地面越近时,信号越强),进而测量出返回舱的高度和速度等信息。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回声测距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分析】(1)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2)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