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复习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复习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1 20: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
第23课 马说
习育目标:
1.了解韩愈及其文学地位,了解《马说》一文的创作背景;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因统治者不能识人才,重人才,导致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韩 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本篇文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题目是后人加的。
您的位置:>>马说>作者简介
唐宋八大家:
“三苏”:苏洵、苏轼、 苏辙、
“韩柳”:韩愈、柳宗元
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郁郁不得志,所以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说说韩愈


韩愈
习读任务:
1.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马说”在这里,谈论的仅仅是马吗?
题目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
“马说”字面上即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说”
“谈谈”
爱莲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知马也!
zhǐ
pián
shí

dàn


xiàn

shí
chēng

cáo lì
点击播放
习读检测
祗 辱  骈 槽  枥 邪
策 外 见 伯 乐 食马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zhǐ


pián
cáo


xiàn


shí sù dàn
第一段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 也。
: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只,仅。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骈死,并列而死。槽枥,马槽。
:意思是不以千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以:因。称:动词,著称
故:因此
虽:即使
奴隶人:奴仆
然后:这样之后。然:这样,如此
辱:受屈辱,埋没
第二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现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吃一次。一,数量动词,文言中此类词置于动词前
或:有时。
外现: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且:犹,尚且。
食sì:通“饲”,喂。
是:这样
虽:虽然
食:吃
等:相等
安:怎么
其:他,代千里马
能:才能
千里:指路程和速度,名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尽:形容词做动词,吃光
而:连词,不译
也:语气助词表肯定
也:语气助词,表停顿,强调“是马”
才美:才能和优点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第三段
策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以其道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食:通“饲”喂养
其:表推测,“恐怕”
其:表加强诘问的语气,“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习研目标
1.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马 说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层层递进
2.自由诵读一遍,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日行千里、吃得很多
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一段末“也”
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末“也”
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
第三段末“也”
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
3.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
观点
(一)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被埋没的必然性
常有
不常有
千里马的遭遇
(二)
(夸张 食量)
原因
根本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
直接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的无知)
痛惜
排比
(三)
嘲讽 点中心
对比
反问
“不知马”
以“知马者”自居
愤慨
反问
设问
嘲讽
文中塑造形象
千里马
遭遇悲惨 怀才不遇
食马者
专横残暴 无知狂妄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善于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食马者
埋没和摧残人才的人
托物寓意
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以马喻人,对比论证,环环相扣
阐明道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你是千里马,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