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学而·墨
学而·墨
中华传统节日
——围绕一个主题写具体
一定题目明要求
学而·墨
学而·墨
【习作目标】
1.能写清楚节日的时间。
2.能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各个地方过节的习俗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学而·墨
要把节日的过程写具体一定要抓住一件事或一个活动来写哦!
二列提纲启思路
学而·墨
学而·墨
三学写法练片段
学而·墨
学而·墨
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原来就是先概述再分述的写法呀!
学而·墨
科科是个爱赖床的小朋友,每天不按时起床,总爱躺在床上伸懒腰。妈妈说他是只小懒猫!
他有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走起路来肚子一挺又一挺。像极了可爱的大河马,我们都喜欢他。
毛毛最厉害的本领是飞毛腿,只见他脚底好似装了两个风火轮,嗖的一声就跑没影儿了。
原来还可以把人比成大自然的一切,好有意思啊。
学而·墨
现在你知道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了吗?快动笔试一试吧!
学而·墨
学而·墨
包粽子
作者 程伊萌 指导老师 陆小洁
端午节快到了,我帮奶奶包粽子。奶奶准备了粽叶、绳子和米。只见奶奶拿起粽叶,做成圆锥形,再包上糯米,最后绑上绳子,粽子就包好了,包得非常好看。我觉得很简单,情不自禁地拿起粽叶,想把粽叶折成圆锥形,可是我怎么折都折不好,气得火冒三丈:“这可太难包了,我不包了。”奶奶说:“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又拿起了粽叶,在奶奶耐心地指导下,试了好几次,终于包了一个圆锥形,再把糯米放进去。奶奶说:“糯米不能放太多,也不能放太少,要放得刚刚好。”我边听边做,最后绑上绳子,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我高兴地跳起来。
修改后:
四选素材写初稿
学而·墨
学而·墨
【连接词】先 后来 可是 但是 于是 接着 再 就 至于 此外 假如 只要
尽管 即使 不但 不仅 而且 后来 然而
【时间】 春节(正月初一) 元霄节(正月十五)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腊八节(腊月初八) 冬至节(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情景】 灯火辉煌 流光溢彩 锣鼓喧天 人如潮涌 万人空巷 精彩纷呈
凯歌高奏 彩旗飘扬 喜笑颜开 花团锦簇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莺歌燕舞 高唱入云 欢天喜地 人山人海 人头攒动 车水马龙
高朋满座 座无虛席 盛况空前 热闹非凡 载歌载舞 欢声雷动
灯火辉煌 沸沸扬扬
学而·墨
【豹头】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有许多风俗,比如扫尘、贴门神....面,就来听我讲讲风俗一扫 尘吧!
②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乡可热闹呢!凤【凤尾】
①家乡的春节习俗,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祝愿!祝大家新年快乐,学业有成!
②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学而·墨
还等什么?赶快选择一个节日,尝试着用一用给你的词句锦囊,动手写一写吧!
五赏佳作改定稿
学而·墨
学而·墨
学而·墨
看选材
赏结构
品语言
探写作手法
特有的活动
起因——经过——感受
引用经典
概述——分述
学而·墨
家乡的端午
作者 王嘉禾 指导老师 程晓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乡可热闹了!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有说有笑地包着各种馅儿的粽子,豆沙馅儿、鲜肉馅儿、板栗馅儿....子下锅了,要煮上一整天,香味不时从屋里飘出来,整个村子,都浸在粽叶的清香中,馋得我们这些小孩直流口水。
最热闹的还是赛龙舟。下午两点左右,赛龙舟便开始了。参赛的选手个个都是膀大腰粗的大汉,坐在龙舟上,等着裁判发令。“三、二、一!”话音刚落,几只龙舟就像出膛的子弹,向着终点冲去。锣鼓阵阵,响彻云霄。“加油!加油!”岸上的人们也在呐喊助威。不好!卫冕冠军3号龙舟体力不支,似乎要落后了,突然它又积蓄力量向着终点冲去。渐渐超越了2号和1号。终于,它比4号快1秒到达终点! 万岁!
赛龙舟结束了,我们便赶紧跑回家吃粽子了。
香味不时从屋里飘出来,整个村子,都浸在粽叶的清香....”“终于,它比4号快1秒到达终点!万岁!”这些句子描写很特别,代入感特别强,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在写过节的过程时也可以这样表述哦!
学而·墨
别具一格的元宵节
作者 林煜宸 指导老师 吴爱红
家乡泰顺元宵节正是举办百家宴的日子。
前一天,你就会看到桌椅一车一车地运来,不一会儿,全镇的大街小巷就摆满了桌椅。百家宴曾经创下吉尼斯纪录,6000 多桌,全国各地将近七万人同时赴宴。
那么多人同时就餐,最辛苦的就是老乡们了。几百个大锅同时开工,几百个厨师挥动着铲子,几百个穿着清一色的老乡们有条不紊地洗菜、洗碗、端菜...场面非常壮观。
开饭了,老乡们献上了一道道特色菜:五彩的什锦菜、油滋滋的东坡肉、棕褐色的泥鰍.....不相识的人举杯敬酒,饭菜飘香中混着欢歌笑语,无比和谐。其间还有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以及精彩的木偶戏,让客人们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百家宴,一年比一年盛大,充满了乡土特色,也充满了和谐的温情,成为了家乡元宵节特有的习俗。
无论全篇还是段落,小作者都运用了先概述再分述的方式来叙述家乡元宵节与众不同的习俗。在叙述的时候,将“百家宴”的每一道“工序”都交代清楚了,过程描写很详细,值得大家学习。
学而·墨
吊九楼一家乡的神秘活动
作者 林略 指导老师 吴湘红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我老家泰顺,人们会在这一天舞龙灯、设百家宴、猜灯谜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属“吊九楼”。
这里的“九楼”并不是真正的房子,它是大师在助手的帮助下用九张八仙桌上下叠加起来的道场。
那位穿着红黑色道袍的大师一层一层地翻越到顶楼。每翻越一张桌子,他都会叽里咕噜唱念一翻,估计是在和天上的神灵讲话吧。到了第九楼,他一会摇着道具,一会吹着牛角,一会继续和神灵讲话。站在地上的助手还会用红色的布条往第九楼送.上祭祀中用的道具。我真担心他会掉下来。
听说这危险神秘的活动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龙王答应了,大师就会一层一层地往一楼翻下来,直到回到地面上。大家都抬头望向天空,几片乌云飘过,大家欢呼着,说是活动圆满成功了。我看得一愣一愣的。
吊九楼真是一个惊险又神奇的节日活动呀!
整篇文章就围绕着“吊九楼”这一项活动来写,一步一步将“大师”是怎么“吊九楼”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画面感十足,足见小作者观察之仔细、全面。
学而·墨
念外公思中秋
作者 徐晨兹 指导老师 吴湘红
人们一提到中秋节,脑子里应该都会出现一个词:团圆。妈妈说:远方的家人虽不能一起过节,但心中充满思念,就是团圆。我的心里就天天念着那么一个人一外公。
外公陪伴我六年。他抱着我逛公园,背着我骑大马,牵着我学走路;我哭了,外公哄我笑;我笑了,他比我笑得还灿烂....中秋节,他喂我吃月饼,陪我看月亮,给我讲述关于中秋的故事。外公挺拔的身影照亮我对中秋节的认识和理解。
七岁那年,舅舅把外公从我身边“抢”走了。每逢中秋,外公都会在电话那头给我讲故事。吃着月饼,望着月亮,外公虽然离我很远,我们的心却很近。思念是一种能力,如何把对外公的思念转化为向上的动力呢
我想了很久:唐代诗人王维思念自己的兄弟,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我就把思念写进日记吧!
我想,等我把这本日记本写完,外公应该也能回来和我团國。
描写传统节日,除了可以写如何过节、过节时发生的小故事,还可以联想到跟节日相关的人和事,文中的小作者思念外公,心系团圆,写下了与外公相处的点滴,情真意切,读后为之动容。像这样写下某个节日背后的特殊感情,不失为一个新颖的角度!
学而·墨
欣赏了这么多篇优秀的习作,让我们走进“名家阅读馆”去看看大作家笔下的人物描写吧!
学而·墨
学而·墨
学而·墨
学而·墨
感谢聆听
学而·墨
习作五步法
一定题目明要求
二列提纲想结构
三学写法练片段
四选素材写初稿
五赏佳作改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