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2.7《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B项中“曲线”的“曲”应该读“qū”。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做到准确识记字音,还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曲”是个多音字,读[ qǔ ]时意为: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2.歌的乐调。读[ qū ]时: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弯曲的地方:河~。4.偏僻的地方:乡~。5.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赌注 B.邀请 辨论 凋零
C.想象 枯燥 弥蔓 D.鸭蹼 窥探 雾霭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中“暄嚷”的“暄”应该是“喧”;
B项中“辨论”的“辨”应该是“辩”;
C项中“弥蔓”的“蔓”应该是“漫”。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做好的方法,如:“喧嚷”意思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喧哗。所以偏旁是“口”,不是“日”。
3.根据解释写出课本中的词语。
a有所顾虑,不敢大胆说话或行动。
b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
c闭口不开。
d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
【答案】顾忌;目空一切;缄默;窥探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熟悉课文,勾画词语,关注课下注释。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平时多查字典,多积累,多记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礼记·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就是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币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中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答案】C
【知识点】问号;冒号;引号;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去掉“君子和而不流,”这句话中的逗号;
B项“色彩”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项不是问句,句末应该是句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我们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引文如果没有独立性,只作为其他语言的一部分,引号内不能带点号。如A句;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则句末不能用问号,而要用句号。如D句。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如B句。
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答案】D
【知识点】大雁归来;比喻
【解析】【分析】D项比喻不恰当,形容小河不能用 “跳动着”。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及运用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6.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
A.这件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
D.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答案】B
【知识点】大雁归来;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祈使句语气较强硬;
B.语言得体,态度较好;
C.反问句语气强烈;
D.对于自尊心强的同学,语气要委婉。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7.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________
①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④句“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应承接“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做这句话的谓语。故第④句应排在首位。这几句话话先说明雁阵,再说明“雁字”。④和②说明雁阵,①和③说明“雁字”。故排序为:④②①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答案】A
【知识点】大雁归来;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读句子理解语意,凭借语感体会表达是否通顺。还有了解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9.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大雁,主要应用了 修辞,描写了大雁的 、 、 和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 观念。它们的迁徙是一首 ,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灵性。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雁的 之情。
【答案】拟人;南飞;春归;觅食前后的叫声;夜间群居沼泽地;联合;带有野性的歌;喜爱
【知识点】大雁归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这篇散文主要从 南飞、 春归、 觅食、 夜间群居四个角度描写了大雁,通篇应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写法和主题的理解,一定要整体把握课文。
10.文学常识填空。
《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 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答案】美
【知识点】大雁归来;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候鸟的迁徙
余 夫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 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来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 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地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 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 、 、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硫磺鹀是以什么为标记进行迁徙的?请从文中找出它们具体判断方位的区域。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 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 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答案】(1)候鸟迁徙的路线;候鸟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2)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
(4)[示例]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知识点】材料探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举例子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⑤段“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以概括出第一个空的答案,根据第⑥段“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空的答案。注意句式要和例句相同。
(2)结合本段说明内容分析,这段话说明的是候鸟迁徙会遇到困难,作者首先概括鸟儿在迁徙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然后举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从而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根据第⑤段“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 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本题的答案为: 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
(4)材料一通过把2015年和1985年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数量的比较,说明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善, 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材料二说明仙鹤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材料三写我国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候鸟。据此分析和理解可以探究出这三则材料的结果是: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候鸟迁徙的路线;候鸟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⑵ 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⑶ 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
⑷ [示例]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⑷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②段划线的“其”指代什么?
(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答案】(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知识点】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时间顺序
【解析】【分析】(1)根据上文第②段内容“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明显可得。
(2)段落的最后一句,显然是在总结全文。
(3)结合第④段关键词“近年来”表明了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4)结合第⑤段关键词“由此看来”,以及后文明显是在总结全文,因此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点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本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①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2)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 英里。
(3)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4)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2)直线;200
(3)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4)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大雁归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这道题需要联系全文的内容考虑,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写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大雁到来,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就来了,作者将大雁视为春天的真正使者,体现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根据第三段内容“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回答即可。
(3)解答此题只要联系文章第三、四段的内容来考虑。“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由这几句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是“秋冬可以猎杀大雁,春天禁止猎杀,是休战时刻。”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由此可知秋冬时大雁是在晚间出来活动、觅食。第四自然段写3月的大雁在沙滩和沼泽地上尽情地玩耍、觅食。
(4)这道题首先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称呼,作者将大雁称为“我们刚到的客人”,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作者写大雁“溅起的水花似乎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可见作为报春使者的大雁的到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也就到来,香蒲就摆脱了冬季的严寒,由此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1)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2)直线 200
(3)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4)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点评】大雁归来,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无论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地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诸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为人们闻所未闻,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浓郁的抒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
三、综合应用
14.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鸟类,你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答案】(1)[示例]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感情鲜明、表意明确即可)
(2)[示例一]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根据栏目内容你写栏目主题,“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这句话赞美鸽子不畏艰难、有坚定的信念。而“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则赞美荆棘鸟为了实现理想不畏牺牲的精神。因此这两则内容都是对鸟的赞美,据此可以拟写出栏目的主题为:鸟的赞歌或(礼赞)。
(2)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喜欢的鸟,然后围绕这种鸟的特点和精神组织语言即可,注意语言要凝练、要富有哲理性。如: 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故答案为:⑴ [示例]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感情鲜明、表意明确即可)
⑵ [示例一]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栏目主题的能力。栏目主题是栏目的灵魂,因此一定要根据栏目内容拟写出恰当的题目,其次就是要注意语言要精炼。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5.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6字以内的标题。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回答。
【答案】(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知识点】漫画释义;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画,两个穿着一般的农民指着一个趾高气昂的人,结合关键语句“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咱呢”分析理解即可。
(2)图片中一身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人高傲的走过去,再看一个农民装扮的人说的话: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呢?可知是讽刺那些忘恩负义、发迹之后的势力之人。讽刺了那些富了就忘本的人,看不起那些穷苦的人民百姓的人,心高气傲的人。
故答案为:(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点评】答题思路: 一、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16.在中国诗歌长廊中有很多吟诵“大雁”的诗,请你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出诗名、作者、字体及简单的书法赏析。
【答案】《使至塞上》、王维、楷体。[示例]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知识点】作家作品;书法
【解析】【分析】“归雁入胡天”是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这几个字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属于楷书。结合楷书特点及这几个字赏析,言之有理即可。如: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故答案为:《使至塞上》、王维、楷体。[示例]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17.找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答案】它们扇动翅膀,滑翔。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作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它们”是句子的主语;“扇动” 动词作主语“它们”的谓语,“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 终于慢慢”都作“扇动”的状语;“翅膀”名词作宾语,“黑色的”形容词作“翅膀”的定语;“滑翔”动词作谓语,“静静地向池塘”作状语,“下来”作补语。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成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提炼主干就是去掉表示修饰和补充的成分。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2.7《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赌注 B.邀请 辨论 凋零
C.想象 枯燥 弥蔓 D.鸭蹼 窥探 雾霭
3.根据解释写出课本中的词语。
a有所顾虑,不敢大胆说话或行动。
b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
c闭口不开。
d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礼记·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就是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币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中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6.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
A.这件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
D.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7.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________
①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9.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大雁,主要应用了 修辞,描写了大雁的 、 、 和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 观念。它们的迁徙是一首 ,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灵性。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雁的 之情。
10.文学常识填空。
《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 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候鸟的迁徙
余 夫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 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来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 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地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 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 、 、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硫磺鹀是以什么为标记进行迁徙的?请从文中找出它们具体判断方位的区域。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 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 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②段划线的“其”指代什么?
(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①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2)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 英里。
(3)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4)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综合应用
14.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鸟类,你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15.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6字以内的标题。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回答。
16.在中国诗歌长廊中有很多吟诵“大雁”的诗,请你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出诗名、作者、字体及简单的书法赏析。
17.找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B项中“曲线”的“曲”应该读“qū”。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做到准确识记字音,还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曲”是个多音字,读[ qǔ ]时意为: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2.歌的乐调。读[ qū ]时: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弯曲的地方:河~。4.偏僻的地方:乡~。5.姓。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中“暄嚷”的“暄”应该是“喧”;
B项中“辨论”的“辨”应该是“辩”;
C项中“弥蔓”的“蔓”应该是“漫”。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做好的方法,如:“喧嚷”意思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喧哗。所以偏旁是“口”,不是“日”。
3.【答案】顾忌;目空一切;缄默;窥探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熟悉课文,勾画词语,关注课下注释。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平时多查字典,多积累,多记忆。
4.【答案】C
【知识点】问号;冒号;引号;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去掉“君子和而不流,”这句话中的逗号;
B项“色彩”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项不是问句,句末应该是句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我们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引文如果没有独立性,只作为其他语言的一部分,引号内不能带点号。如A句;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则句末不能用问号,而要用句号。如D句。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如B句。
5.【答案】D
【知识点】大雁归来;比喻
【解析】【分析】D项比喻不恰当,形容小河不能用 “跳动着”。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及运用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6.【答案】B
【知识点】大雁归来;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祈使句语气较强硬;
B.语言得体,态度较好;
C.反问句语气强烈;
D.对于自尊心强的同学,语气要委婉。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7.【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④句“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应承接“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做这句话的谓语。故第④句应排在首位。这几句话话先说明雁阵,再说明“雁字”。④和②说明雁阵,①和③说明“雁字”。故排序为:④②①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8.【答案】A
【知识点】大雁归来;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读句子理解语意,凭借语感体会表达是否通顺。还有了解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9.【答案】拟人;南飞;春归;觅食前后的叫声;夜间群居沼泽地;联合;带有野性的歌;喜爱
【知识点】大雁归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这篇散文主要从 南飞、 春归、 觅食、 夜间群居四个角度描写了大雁,通篇应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写法和主题的理解,一定要整体把握课文。
10.【答案】美
【知识点】大雁归来;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答案】(1)候鸟迁徙的路线;候鸟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2)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
(4)[示例]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知识点】材料探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举例子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⑤段“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以概括出第一个空的答案,根据第⑥段“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空的答案。注意句式要和例句相同。
(2)结合本段说明内容分析,这段话说明的是候鸟迁徙会遇到困难,作者首先概括鸟儿在迁徙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然后举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从而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根据第⑤段“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 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本题的答案为: 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
(4)材料一通过把2015年和1985年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数量的比较,说明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善, 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材料二说明仙鹤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材料三写我国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候鸟。据此分析和理解可以探究出这三则材料的结果是: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候鸟迁徙的路线;候鸟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⑵ 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⑶ 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
⑷ [示例]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⑷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12.【答案】(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知识点】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时间顺序
【解析】【分析】(1)根据上文第②段内容“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明显可得。
(2)段落的最后一句,显然是在总结全文。
(3)结合第④段关键词“近年来”表明了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4)结合第⑤段关键词“由此看来”,以及后文明显是在总结全文,因此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1)酸性或碱性土壤
(2)总括句
(3)时间顺序
(4)总结全文
【点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本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13.【答案】(1)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2)直线;200
(3)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4)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大雁归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这道题需要联系全文的内容考虑,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写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大雁到来,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就来了,作者将大雁视为春天的真正使者,体现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根据第三段内容“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回答即可。
(3)解答此题只要联系文章第三、四段的内容来考虑。“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由这几句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是“秋冬可以猎杀大雁,春天禁止猎杀,是休战时刻。”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由此可知秋冬时大雁是在晚间出来活动、觅食。第四自然段写3月的大雁在沙滩和沼泽地上尽情地玩耍、觅食。
(4)这道题首先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称呼,作者将大雁称为“我们刚到的客人”,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作者写大雁“溅起的水花似乎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可见作为报春使者的大雁的到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也就到来,香蒲就摆脱了冬季的严寒,由此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1)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2)直线 200
(3)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4)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点评】大雁归来,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无论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地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诸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为人们闻所未闻,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浓郁的抒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
14.【答案】(1)[示例]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感情鲜明、表意明确即可)
(2)[示例一]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根据栏目内容你写栏目主题,“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这句话赞美鸽子不畏艰难、有坚定的信念。而“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则赞美荆棘鸟为了实现理想不畏牺牲的精神。因此这两则内容都是对鸟的赞美,据此可以拟写出栏目的主题为:鸟的赞歌或(礼赞)。
(2)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喜欢的鸟,然后围绕这种鸟的特点和精神组织语言即可,注意语言要凝练、要富有哲理性。如: 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故答案为:⑴ [示例]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感情鲜明、表意明确即可)
⑵ [示例一]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栏目主题的能力。栏目主题是栏目的灵魂,因此一定要根据栏目内容拟写出恰当的题目,其次就是要注意语言要精炼。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5.【答案】(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知识点】漫画释义;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画,两个穿着一般的农民指着一个趾高气昂的人,结合关键语句“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咱呢”分析理解即可。
(2)图片中一身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人高傲的走过去,再看一个农民装扮的人说的话: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呢?可知是讽刺那些忘恩负义、发迹之后的势力之人。讽刺了那些富了就忘本的人,看不起那些穷苦的人民百姓的人,心高气傲的人。
故答案为:(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点评】答题思路: 一、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16.【答案】《使至塞上》、王维、楷体。[示例]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知识点】作家作品;书法
【解析】【分析】“归雁入胡天”是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这几个字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属于楷书。结合楷书特点及这几个字赏析,言之有理即可。如: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故答案为:《使至塞上》、王维、楷体。[示例]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17.【答案】它们扇动翅膀,滑翔。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作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它们”是句子的主语;“扇动” 动词作主语“它们”的谓语,“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 终于慢慢”都作“扇动”的状语;“翅膀”名词作宾语,“黑色的”形容词作“翅膀”的定语;“滑翔”动词作谓语,“静静地向池塘”作状语,“下来”作补语。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成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提炼主干就是去掉表示修饰和补充的成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