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辽
西夏
词中的“天狼”指代哪两个政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一部分
契丹与党项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一)契丹族
契丹人引马图
一、契丹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中原的汉族联系密切
唐朝末年:人们躲避战乱,北出长城,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国名: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契丹(辽)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上京临潢府
10世纪初(916)
2、契丹(辽)的建立
一、契丹与党项族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
(一)契丹族
3、治国措施:
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契丹皮囊壶
一、契丹与党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唐货币
契丹鸡冠壶
(一)契丹族
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其地则赫连国也。远祖思恭,唐季受赐姓曰李,涉五代至宋,世有其地。至李继迁始大,据夏、银、绥、宥、静五州,缘境七镇,其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余驿。
——《辽史·西夏传》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增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一、契丹与党项族
1、党项族的兴起
(二)党项族
国名: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2、西夏的建立
元昊
西夏
兴庆府
11世纪前期(1038)
一、契丹与党项族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
(二)党项族
西夏文字
西夏符牌
西夏货币
一、契丹与党项族
政治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文化上:创制西夏文字
3、治国措施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党项)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领土,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党项族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
观察左侧形势图,绘制辽、北宋、西夏并立图示?
第二部分
辽与北宋的和战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古者未失燕蓟之地,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为中原险要,以隔阂匈奴不敢南下。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富弼
阅读史料与地图,思考燕云十六州被辽占据后对中原王朝有何危害?
和
宋太祖晚期
宋太祖
(927—976)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使节
战
宋太宗
宋太宗
(939—997)
数次攻辽
“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辽史》
第一次攻辽,御驾亲征,在幽州大败
第二次攻辽,轻率冒进,整盘计划崩溃
攻辽失利,改为防御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结合课本归纳辽与北宋关系的变化?
宋真宗
(968—1022)
辽军兵临澶州城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宋军士气大振,辽军大败
宋辽议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真宗
澶州之战
结合课本归纳辽与北宋关系的变化?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内容:
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盟约?
料一:(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材料一 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中国通史》
结合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渊之盟的影响?
①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②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③北宋过分依赖议和,轻视武备,加剧军事弱势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三部分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038年元昊称帝,北宋拒绝承认其帝位,遂起兵讨伐
军事:西夏屡屡获胜,宋朝节节败退
经济:
与宋交战多次获胜,但掳掠所获既抵偿不了战争中的耗费,也抵不上从前依照合约与通过榷场互市从北宋取得的物资。
----《辽宋西夏金史》第29页
得不偿失
宋夏和谈
(一)宋夏之战
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1045年1月,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西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内容:
一、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二)宋夏议和
课堂小结
西夏(党项)
辽(契丹)
北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东京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10世纪初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宋夏和议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描述的是哪个盟约后出现的场景( )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这对边境地区的影响是( )
A.边界地区贸易兴旺 B.双方继续征战不休
C.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D.人们仍处在战乱之中
3.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说明了( )
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
C.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辽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
A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