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1 14: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辽|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两院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天龙八部》中南院大王萧峰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
——《宋史》、作者:[元]脫脫 等奉敕、第6853页
仿效唐宋制度
西夏文字
契丹文字
书法之韵
汉字之形
西夏货币
契丹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冶铁图》(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
契丹鸡冠壶
西





材料:1008年,北宋使臣路振出使辽国,回国后撰写《乘轺(读摇)录》献给宋真宗,此书记述他在辽国的见闻,其中提到1007年修建的辽中京,总体布局“状如京师(北宋汴京)”
后晋高祖石敬瑭
辽太宗耶律德光
此“祸”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燕蓟之地,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为中原险要,以隔阂匈奴不敢南下,而历代帝王尚皆极意防守,未尝轻视。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富弼
燕云十六州
三、辽与北宋的关系
宋太祖(960-976)
保持友好关系
互通使节
北周后期(局部图)
北方契丹地广兵强,并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在没有燕云十六州的战略高地下,宋朝只能暂与辽友好往来。
1.为何宋太祖时期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祖(960-976)
保持友好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宗(976-997)
攻辽失败
对辽防御
2.为何宋太宗时期对辽政策发生了变化?
南方基本实现了统一,为收战略高地燕云十六州而北伐。
高粱河之战
雍熙北伐
杨业画像
雍熙北伐,杨业中箭被俘,坚贞不屈,绝食三日,最终老将陨落于辽营。
宋辽战争互有胜负,但两次北伐失败后,北宋对辽转入战略防御。
宋太祖(960-976)
保持友好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宗(976-997)
攻辽失败
对辽防御
宋真宗(997-1022)
澶州之战
宋辽议和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宋史·寇准传》
中国古代,有不少次成功刺杀敌军主帅的行动,但没有哪一次,比得上公元1004年的这一次有爆炸性:一支弩箭从天而降,狙击,斩首,终结了宋辽四十年战争,换来宋辽一百年和平。
从兵器特征来说宋代是“弩之帝国"。《宋史兵志》称:“工署南北作坊及弓弩院,每年造铁甲三万二千,弓一千六百五十万,各州造弓弩六百二十万。其中床子弩射七步。”
床子弩(床弩)
《澶渊之盟》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一:这都是屈辱求和,加重百姓负担,议和后,宋廷安于现状,“忘战去兵”“武备皆废”灭国之祸始于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1004年)宰相王钦若 :“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
——《资治通鉴》
对宋:具有屈辱性,且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材料一:澶渊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虏欣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数百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
材料二:(1029年)“自景德(宋真宗年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据统计北宋耕地面积增加了68%左右)
——《宋史》
对宋、辽:保持了长时期的相对和平局面
材料一 :宋与辽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透过官方对辽榷场贸易的经营,宋政府每年对契丹贸易上的出超,可以收回付出银两的十分之五、六”。
——《宋辽关系史研究》
材料二: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从这一角度上说)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对宋、辽: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有利于 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辽(游牧文明) 北宋(农耕文明)
输出商品
种类
漆器
茶叶
瓷器
粟(小米)


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矿物
香料(进口)
骆驼
丝织品
牲畜和土特产品等
(雄州榷场)宋辽输出商品对比表
材料一:三次和议,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二: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2017年第12期《 人民周刊 》)
对中华民族:民族交融加强,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038年,元昊脱宋自立,称帝后,去宋封号,建立西夏政权。
1039年,元昊通知北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讨伐。
材料一:元昊虽然多次取胜,但死伤一半人马,众人困乏难以征集,财力不足,国中流传“十不如”的歌谣表示怨恨。
——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宋史·夏国传上》(第16册),10382页,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
材料二:(元昊临终遗命)宜附中国(指宋朝)……顺中国则子孙安宁。
——戴锡章:《西夏纪》卷12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庆历和议
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官私庐舍(房屋)被西夏军队焚毁,人民和牲畜被西夏军队屠掠的,不计其数。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榷场贸易


如何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并立?
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三方的密切来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鲜演大师墓碑刻文:“高丽外邦, 僧统倾向,大辽中国,师徒翘首。”
——盖之庸《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
(辽)道宗日:“...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 ”
——洪浩《松漠纪闻》
辽墓出土碾茶图
辽墓出土煮茶图
辽墓出土敬茶图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
——(宋)沈括著,张富祥译注:《梦溪笔谈》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境内的各政权同周边各族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社会风俗相互影响,使我国各族形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为元朝的大统一准备了重要条件。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一位同学说:“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请问这个同学所说的议和情况出现在以下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2、宋与辽、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A. 辽、夏向宋称臣 B. 北宋割地求和
C.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A
B
C
D
4、这次和平是买来的和平。但这次盟约保持了辽宋很长时间的和平,为这次和平做出最大贡献的是( )
A.姚崇 B.宋璟 C.寇准 D.范仲淹
4、右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契丹和西夏( )
A. 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
B. 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 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 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5、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