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9.2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液体压强特点及连通器(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9.2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液体压强特点及连通器(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2 08:40:5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9.2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液体压强特点及连通器(1)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沧州期末)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液体的压强随质量增大而增大
C.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D.液体的压强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2.(2022八下·集贤期末)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下列关于涵洞中水流方向的正确说法是(  )
A.涵洞两侧的水可以任意流动
B.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C.由于水向低处流,涵洞中的水从乙向甲流
D.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涵洞中的水由甲流向乙
3.(2022八下·绿园期末)下列设备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茶壶
B. 锅炉水位计
C. 测液体压强时的压强计U形管
D. 下水道存水管
4.(2022八下·承德期末)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纯水和盐水(ρ盐水>ρ水),下面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其中b、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强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处最大 B.b点处最大
C.c点处最大 D.b、c两点处一样大
5.(2022八下·海珠期末)小番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E点时,U形管中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肯定正确的是(  )
A.此时E点的深度是h2
B.把探头水平移至F点时,ΔH会改变
C.保持探头不动,若取走部分水,ΔH不变
D.保持探头不动,将一木块放在水面漂浮,ΔH变大
二、多选题
6.(2022八下·芜湖期末)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将金属盒放在两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发现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不明显,则下列能使高度差更明显的操作是(  )
A.同时增加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
B.减小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
C.增加U形管的横截面积
D.同时减小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
三、填空题
7.(2022八下·五华期末)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如图是三峡船闸中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侧的压力;此时打开上游阀门A,关闭下游阀门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    。
8.(2022八下·招远期末)无论汽车落水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受到水的压强越    。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的    (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这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   (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9.(2022八下·邹城期末)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乳牛自动喂水器”利用的是   原理;修筑拦河大坝时要做成上窄下宽,主要是根据   压强的规律(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10.(2022八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试管,内盛有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    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将乙试管慢慢直立起来,则它底部所受液体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22八下·永吉期末)如图所示茶壶利用了   原理,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各部分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总保持   。
12.(2022八下·高邮期末)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中的位置相同,发现橡皮膜都向内凹,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   ,这是因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水产生的压强越   ;如果没有橡皮膜,水   (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压强。
四、实验探究题
13.(2022八下·五华期末)小涛同学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U形管中装    (选填“有色”或“无色”)的液体,可以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2)由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知:
①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
②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③比较    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
(3)小海保持图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适量的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她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小明认为她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4)在图丙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向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5)小涛某次实验时把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处,U形管里的液面无明显变化,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14.(2022八下·惠州期末)小亚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盐水的密度,已知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容器左侧注入盐水,右侧注入水。
(1)当注入的盐水和水的深度相同且均为h1时,水产生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盐水产生的压强,橡皮膜向    (选填“左”或“右”)凸,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2)继续向右侧注入水,若此时水的深度为h2,盐水深度保持h1不变时,使橡皮膜的形状不变时,橡皮膜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    ,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3)测到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   (已知ρ盐水用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15.(2022八下·惠城期末)如题图,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原因可能是    ;若压强计在使用前出现如图A中的情形,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填序号);
A.将右侧管中的液体倒掉一些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    反映的;
(3)通过比较B、C两图可得到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可得出结论是: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    且在同一深度时都相等;
(5)通过比较图C和图E,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AB.根据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AB不符合题意;
CD.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压强随液体密度增大而增大,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答案】B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图中两水渠因与外界空气接触且底部连通,为连通器,同一深度的水受到的压强相等,没有压力差,则涵洞中的水不流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静止时,各液面是相平的。
3.【答案】C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A不符合题意;
B.锅炉的水位计与炉身上端开口、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B不符合题意;
C.压强计的U性管中,只有一端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C符合题意;
D.U形反水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上端开口、下部是相通的,构成连通器。
4.【答案】C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在纯水中的a、b两点,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所以b点压强大于a点压强;b、c两点深度相同,c点在盐水中,盐水密度比纯水密度大,所以c点压强比b点压强大。综上所述,压强最大应该为c点,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5.【答案】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A.深度是液面到所测位置的距离,此时E点的深度是h1,A不符合题意;
B.同一液体中,把探头水平移至F点时,深度不变,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不变,ΔH不会改变,B不符合题意;
C.保持探头不动,若取走部分水,水面下降,深度变小,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ΔH变小,C不符合题意;
D.保持探头不动,将一木块放在水面漂浮,会排开部分水,水面上升,深度变大,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ΔH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液体压强时,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液体压强越大, 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
6.【答案】A,B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所以同时增加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使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明显,A符合题意;
B.金属盒所在液体的深度一定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一定,U形管液体压强差一定,要使液面高度差明显,根据得,可以减小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B符合题意;
C.金属盒所在液体的深度一定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一定,U形管液体压强差一定,液体压强跟横截面积无关,所以改变U形管的横截面积,不能改变液面高度差,C不符合题意;
D.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所以同时减小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使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更不明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时,若使观察的现象明显,可以增大深度或将U型管中液面密度减小。
7.【答案】大于;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阀门A关闭时,右侧水深大于左侧水深,根据p=ρgh可知,右侧水对阀门A的压强大于左侧水对阀门A的压强,根据F=pS可知,右侧水对阀门A的压力大于左侧水对阀门A的压力。
打开上游阀门A,关闭下游阀门B,闸室和上游水道底部连通,上端开口,构成了连通器。
【分析】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8.【答案】大;B;增大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车辆被淹越深,受到水的压强越大,所以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由图知,B处比A处的面积小,根据可知,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用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产生的压强越大,玻璃更容易破碎,这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
【分析】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9.【答案】连通器;液体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乳牛自动喂水器的结构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属于连通器,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越往下面,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所以修成这种形状,河坝才能坚固。
【分析】各容器底底部连接,上部开口,是连通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10.【答案】大于;变大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由图知,V甲<V乙,因为m甲=m乙,所以根据公式ρ=可得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又因为p=ρgh,两管液面相平(液体的深度h相同),所以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p甲>p乙。
如果将乙试管慢慢直立起来,液体密度不变,深度增大,由公式p=ρgh知,它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变大。
【分析】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物体的密度越小;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
11.【答案】连通器;相平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水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各部分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12.【答案】明显;大;会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明显。
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且受重力作用,所以无论有没有橡皮膜,水都会产生压强。
【分析】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13.【答案】(1)有色
(2)增大;压强相等;乙、丙
(3)没有控制深度不变
(4)变大
(5)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内液体使用有色液体便于观察。
(2)①由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知:乙中探头的深度较大,U形管内液体高度差越大,可得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将探头放入水中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旋转探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即液体压强没有发生改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等。
③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换用不同的液体做实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到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
(3)小海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金属盒处于液体中深度不变。小海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的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形管左右液面差增大,该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液体深度不变,不能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
(4)图丙中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增大,压强增大;金属盒以下部分深度不变,加清水后液体密度变小,由p=ρgh知,金属盒以下部分液体压强变小,而容器底压强变大,所以金属盒(橡皮膜)以上的压强变大。
(5)把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无明显变化,是因为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所以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无明显变化。
【分析】(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U型管中液体有色,便于观察;
(2)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深度相同;
(3)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关系时,需要保持深度相同;
(4)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
(5)U型管漏气时,液面高度不变化。
14.【答案】(1)小于;右;液体密度
(2)相等;深度
(3)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解析】【解答】(1)当注入的盐水和水的深度相同且均为h1时,可以观察到实验中的橡皮膜向右凸起,说明左侧的盐水产生的压强更大,这个现象说明,液体深度相同时,密度大的液体内部压强更大,所以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2)继续向右侧注入水,若此时水的深度为h2,盐水深度保持h1不变,使橡皮膜的形状不变。橡皮膜的形状不发生变化说明橡皮膜两侧的压强相同,此时深度更深的水产生的压强与浅的盐水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深度有关。
(3)此时水的深度为h2,盐水深度保持h1不变,两种液体压强相同,则有
解得盐水密度
【分析】(1)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2)根据橡皮膜不发生形变,判断压强相等;液体压强和深度有关;
(3)根据压强的相等,结合已知的液体密度,计算未知密度的大小。
15.【答案】(1)压强计漏气;B
(2)高度差
(3)液体深度
(4)压强
(5)不能;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
压强计在使用前,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不同,需要拆下软管,重新组装。
(2)运用转换法,将液体压强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3)由B、C两图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更深,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更大,所以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由图C、D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也相同,所以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相同深度时都相等。
(5)由图C和图E,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因为两图中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不能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分析】(1)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
(2)运用转换法,将液体压强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3)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相同深度时都相等;
(5)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不能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9.2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液体压强特点及连通器(1)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沧州期末)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液体的压强随质量增大而增大
C.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D.液体的压强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答案】C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AB.根据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AB不符合题意;
CD.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压强随液体密度增大而增大,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2022八下·集贤期末)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下列关于涵洞中水流方向的正确说法是(  )
A.涵洞两侧的水可以任意流动
B.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C.由于水向低处流,涵洞中的水从乙向甲流
D.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涵洞中的水由甲流向乙
【答案】B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图中两水渠因与外界空气接触且底部连通,为连通器,同一深度的水受到的压强相等,没有压力差,则涵洞中的水不流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静止时,各液面是相平的。
3.(2022八下·绿园期末)下列设备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茶壶
B. 锅炉水位计
C. 测液体压强时的压强计U形管
D. 下水道存水管
【答案】C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A不符合题意;
B.锅炉的水位计与炉身上端开口、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B不符合题意;
C.压强计的U性管中,只有一端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C符合题意;
D.U形反水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上端开口、下部是相通的,构成连通器。
4.(2022八下·承德期末)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纯水和盐水(ρ盐水>ρ水),下面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其中b、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强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处最大 B.b点处最大
C.c点处最大 D.b、c两点处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在纯水中的a、b两点,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所以b点压强大于a点压强;b、c两点深度相同,c点在盐水中,盐水密度比纯水密度大,所以c点压强比b点压强大。综上所述,压强最大应该为c点,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5.(2022八下·海珠期末)小番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E点时,U形管中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肯定正确的是(  )
A.此时E点的深度是h2
B.把探头水平移至F点时,ΔH会改变
C.保持探头不动,若取走部分水,ΔH不变
D.保持探头不动,将一木块放在水面漂浮,ΔH变大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A.深度是液面到所测位置的距离,此时E点的深度是h1,A不符合题意;
B.同一液体中,把探头水平移至F点时,深度不变,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不变,ΔH不会改变,B不符合题意;
C.保持探头不动,若取走部分水,水面下降,深度变小,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ΔH变小,C不符合题意;
D.保持探头不动,将一木块放在水面漂浮,会排开部分水,水面上升,深度变大,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ΔH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液体压强时,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液体压强越大, 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
二、多选题
6.(2022八下·芜湖期末)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将金属盒放在两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发现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不明显,则下列能使高度差更明显的操作是(  )
A.同时增加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
B.减小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
C.增加U形管的横截面积
D.同时减小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
【答案】A,B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所以同时增加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使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明显,A符合题意;
B.金属盒所在液体的深度一定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一定,U形管液体压强差一定,要使液面高度差明显,根据得,可以减小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B符合题意;
C.金属盒所在液体的深度一定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一定,U形管液体压强差一定,液体压强跟横截面积无关,所以改变U形管的横截面积,不能改变液面高度差,C不符合题意;
D.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所以同时减小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使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更不明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时,若使观察的现象明显,可以增大深度或将U型管中液面密度减小。
三、填空题
7.(2022八下·五华期末)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如图是三峡船闸中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侧的压力;此时打开上游阀门A,关闭下游阀门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    。
【答案】大于;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阀门A关闭时,右侧水深大于左侧水深,根据p=ρgh可知,右侧水对阀门A的压强大于左侧水对阀门A的压强,根据F=pS可知,右侧水对阀门A的压力大于左侧水对阀门A的压力。
打开上游阀门A,关闭下游阀门B,闸室和上游水道底部连通,上端开口,构成了连通器。
【分析】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8.(2022八下·招远期末)无论汽车落水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受到水的压强越    。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的    (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这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   (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答案】大;B;增大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车辆被淹越深,受到水的压强越大,所以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由图知,B处比A处的面积小,根据可知,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用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产生的压强越大,玻璃更容易破碎,这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
【分析】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9.(2022八下·邹城期末)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乳牛自动喂水器”利用的是   原理;修筑拦河大坝时要做成上窄下宽,主要是根据   压强的规律(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答案】连通器;液体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乳牛自动喂水器的结构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属于连通器,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越往下面,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所以修成这种形状,河坝才能坚固。
【分析】各容器底底部连接,上部开口,是连通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10.(2022八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试管,内盛有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    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将乙试管慢慢直立起来,则它底部所受液体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大于;变大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由图知,V甲<V乙,因为m甲=m乙,所以根据公式ρ=可得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又因为p=ρgh,两管液面相平(液体的深度h相同),所以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p甲>p乙。
如果将乙试管慢慢直立起来,液体密度不变,深度增大,由公式p=ρgh知,它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变大。
【分析】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物体的密度越小;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
11.(2022八下·永吉期末)如图所示茶壶利用了   原理,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各部分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总保持   。
【答案】连通器;相平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水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各部分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12.(2022八下·高邮期末)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中的位置相同,发现橡皮膜都向内凹,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   ,这是因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水产生的压强越   ;如果没有橡皮膜,水   (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压强。
【答案】明显;大;会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明显。
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且受重力作用,所以无论有没有橡皮膜,水都会产生压强。
【分析】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四、实验探究题
13.(2022八下·五华期末)小涛同学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U形管中装    (选填“有色”或“无色”)的液体,可以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2)由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知:
①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
②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③比较    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
(3)小海保持图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适量的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她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小明认为她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4)在图丙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向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5)小涛某次实验时把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处,U形管里的液面无明显变化,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答案】(1)有色
(2)增大;压强相等;乙、丙
(3)没有控制深度不变
(4)变大
(5)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内液体使用有色液体便于观察。
(2)①由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知:乙中探头的深度较大,U形管内液体高度差越大,可得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将探头放入水中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旋转探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即液体压强没有发生改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等。
③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换用不同的液体做实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到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
(3)小海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金属盒处于液体中深度不变。小海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的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形管左右液面差增大,该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液体深度不变,不能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
(4)图丙中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增大,压强增大;金属盒以下部分深度不变,加清水后液体密度变小,由p=ρgh知,金属盒以下部分液体压强变小,而容器底压强变大,所以金属盒(橡皮膜)以上的压强变大。
(5)把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无明显变化,是因为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所以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无明显变化。
【分析】(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U型管中液体有色,便于观察;
(2)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深度相同;
(3)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关系时,需要保持深度相同;
(4)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
(5)U型管漏气时,液面高度不变化。
14.(2022八下·惠州期末)小亚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盐水的密度,已知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容器左侧注入盐水,右侧注入水。
(1)当注入的盐水和水的深度相同且均为h1时,水产生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盐水产生的压强,橡皮膜向    (选填“左”或“右”)凸,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2)继续向右侧注入水,若此时水的深度为h2,盐水深度保持h1不变时,使橡皮膜的形状不变时,橡皮膜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    ,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3)测到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   (已知ρ盐水用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1)小于;右;液体密度
(2)相等;深度
(3)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解析】【解答】(1)当注入的盐水和水的深度相同且均为h1时,可以观察到实验中的橡皮膜向右凸起,说明左侧的盐水产生的压强更大,这个现象说明,液体深度相同时,密度大的液体内部压强更大,所以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2)继续向右侧注入水,若此时水的深度为h2,盐水深度保持h1不变,使橡皮膜的形状不变。橡皮膜的形状不发生变化说明橡皮膜两侧的压强相同,此时深度更深的水产生的压强与浅的盐水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深度有关。
(3)此时水的深度为h2,盐水深度保持h1不变,两种液体压强相同,则有
解得盐水密度
【分析】(1)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2)根据橡皮膜不发生形变,判断压强相等;液体压强和深度有关;
(3)根据压强的相等,结合已知的液体密度,计算未知密度的大小。
15.(2022八下·惠城期末)如题图,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原因可能是    ;若压强计在使用前出现如图A中的情形,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填序号);
A.将右侧管中的液体倒掉一些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    反映的;
(3)通过比较B、C两图可得到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可得出结论是: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    且在同一深度时都相等;
(5)通过比较图C和图E,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理由是    。
【答案】(1)压强计漏气;B
(2)高度差
(3)液体深度
(4)压强
(5)不能;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
压强计在使用前,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不同,需要拆下软管,重新组装。
(2)运用转换法,将液体压强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3)由B、C两图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更深,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更大,所以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由图C、D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也相同,所以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相同深度时都相等。
(5)由图C和图E,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因为两图中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不能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分析】(1)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
(2)运用转换法,将液体压强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3)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相同深度时都相等;
(5)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不能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