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5:13:32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小说人物纷杂,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一个个短篇的连环, 组成一幅宏大的人物群像。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杜少卿、王德和王仁。
C.《儒林外史》中的“二严”指的是严贡生和严监生,两人是亲兄弟。
D.《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时知县听了翟买办回复王冕因病拒绝来赴约的说辞之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活动:知县心里想道:“……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想到:“……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知县三次心理活动的真正意图是为利、为权、为名,这段自然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地刻画了一个灵魂深处被权势、名利所腐蚀的虚伪官吏形象。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B《儒林外史》中真儒贤士庄绍光、迟衡山、杜少卿、虞博士等人。 王德和王仁这对兄弟,从来就没有“德、仁”,只有利益;除了利益不能放弃之外,一切都可以抛弃,都是反面人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B.《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地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
C.《儒林外史》开篇作者以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意在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D.《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 C 王冕是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典型,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所叙故事、人物假托为明代成化、万历时期,实则反映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
B.《儒林外史》中的汤知县为求升官,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
C.《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中,季苇萧找到了萧金铉,和他一起刻书。
D.“原本赤贫之士,在南京来做了六七年的博士,每年积几两银子,只挣了三十担米的一块田。”这是虞博士的自述。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C找到萧金铉的是季恬逸,不是季苇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这类题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较多。一般选取的片段应该是该名著中比较经典或者是特征明显的片段,建议考生对于经典情节要认真阅读,烂熟于心。
4.活动中,同学们对下列一段话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A.这段话对严监生的描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
B.这段话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的心理。
C.这段话通过严监生临死前了不忘一茎灯草刻画了他吝啬的形象。
D.这段话运用夸张与对比的写法,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D这段话对严监生进行动作描写,这些都是写实,没有运用夸张的写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5.《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下列关于人物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贡生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为由,讹船家的船钱。
B.匡超人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C.王冕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
D.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南赣道台,后投降宁王叛军。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C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说的是 牛浦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重要人物的掌握程度。平时阅读名著时,要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名著中的重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要把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积累下来。
6.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B.吴敬梓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如王冕、杜少卿、虞有德等,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严贡生书没读过太多,贡生也是花钱捐来的。他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D.鲁迅曾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C“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是严监生,不是严贡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下列对《儒林外史》中人物的介绍与评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进:中举前受尽别人嘲讽,以致头撞贡院号板,悲极而泣;中了举人,却又喜极而疯。他与范进相似,是一个沉溺科举,虚伪世故的腐儒典型。
B.杜少卿:淡泊功名,装病拒绝出仕:尊重妇女,反对封建“三从四德”;乐于助人,资助张俊民的儿子捐修学宫。他是一位狂放不羁的真儒名贤。
C.严贡生:善于钻营,巴结权贵以求仕途。横行乡里,欺侮勒索王小二、黄梦统等乡邻;满眼只有金钱利益。他是个六亲不认、无恶不作的假名士。
D.沈琼枝:反抗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机智逃婚;出逃后,靠手艺与才艺自养。她是一个自尊自爱。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侠女”形象。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A中了举人,却又喜极而疯的是范进,不是周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和积累。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熟练掌握名著中的重要内容,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情节、人物等,对主要内容深入理解。只要认真、仔细识记,理解透彻,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8.《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
A.萧云仙 B.鲍文卿 C.杜慎卿 D.汤镇台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汤镇台,为朝廷效力,一身正义,苗人扰乱边塞,上面派他前往平乱,他智勇过人,用兵有方,平息了叛乱。雷太守妒能嫉才,将拿获的贼头和叛敌的冯君瑞枭首示众,然后具了本奏进京,反诬陷汤镇台“率意轻进,糜费钱粮”,“好事贪功”。结果使汤被降三级调用。作者塑造汤镇台,旨在批判当时是非颠倒、赏罚不明的社会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和情节的积累。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9.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的是(  )
A.虞博士 B.庄绍光 C.蘧公孙 D.杜慎卿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 庄绍光,古典文学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南京累世读书人,即书香门第。为书中的正面人物,乃真儒也。 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 ,庄绍光表示“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这就表示他并不是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仅仅安于独善其身的个人境界, 书中的庄绍光及杜少卿等人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及思想精神。悠然是庄绍光最大的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10.选出《儒林外史》中与下列句子对应的人物。
A.虞育德 B.杜慎卿 C.牛浦郎 D.严贡生
(1)灵魂扭曲、鱼肉乡里的乡绅。(   )
(2)附庸风雅、精神空虚的望族弟子。(   )
(3)本质不坏却一步步堕落的年轻人。(   )
(4)为人慷慨、品行高洁的贤人。(   )
【答案】(1)D
(2)B
(3)C
(4)A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A.虞育德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杜少卿是通过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异举达到了个性的升华,相比之下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
B. 杜慎卿的虚伪和做作突出表现在娶妾一事上。他一到南京,真正放在心上,抓紧去办的一件事,就是娶妾。据他自己说,“这也为嗣续大计,无可奈何”。但是,这种话只能骗骗傻子,没有人去相信。
C.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在被牛布衣的老妻发现后,还胡诌抵赖,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
D. 在《儒林外史》里,被学政"提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的,就是这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严贡生。 严贡生这个反面典型,在乡绅地主集团里,地位并不高,而他的行为和品质,却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在他的那个集团里是很有代表性的。
故答案为:(1)D(2)B(3)C(4)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著常识的识记。要求学生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及性格特点做重点了解和识记,平时要多读名著作品,加强名著知识的积累。
11.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   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   。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   的追求。
【答案】儒生;深刻批判;人生理想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故答案为:儒生
深刻批判
人生理想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12.请从《儒林外史》《我的叔叔于勒》《乞丐》中任选一篇,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填充句子。
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笛福在讲述鲁滨逊漂流荒岛的历险故事;我来到   ,仿佛听到   ;我来到美国,仿佛听到麦克法登在阐释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
【答案】大清朝;吴敬梓在嘲讽“儒林”中众士子科场滚爬的酸甜苦辣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乞丐
【解析】【分析】分析所给上、下两个句子,可知要写出所选作品的作者国籍或时代,作者名字及与作品相关的内容。
【点评】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
13.《儒林外史》一书中的人物性格的共性是:   。
【答案】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根据对《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与积累。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14.《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是:   。
【答案】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对《儒林外史》这部名著基本内容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阅读理解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zào。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15.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者写汉字。
烦zào(   ) 须臾(   )
16.“照耀”中“耀”的意思是
A.光线强烈地照射 B.张扬;显示出来
C.光荣 D.光芒
17.请把文段中画线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8.文段选自《儒林外史》。请结合原著回答:①请概述王冕的性格特点。②作者塑造王冕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答案】15.躁;yú
16.A
17.示例:王冕放牛倦了,不得不在绿草地上坐着。
18.①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②王冕是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典型,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能力。 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非…不…;…不能不…;…不会不…等。
(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15.烦躁: 烦闷急躁 。注意不要把“躁”写作“燥”等字。
须臾(yú) :极短的时间;片刻。
16.照耀: (强烈的光线)照射 。故“耀”的意思是光线强烈地照射。
17.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就要在谓语动词“坐着”前面加上“不得不”等类的词语,然后把句子调整通顺。
18.懂事孝顺:①体谅母亲的苦衷,顺从母亲的决定,辍学给人放牛;②把好吃的拿荷叶包了带给母亲吃;③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勤奋好学:①把每日的点心钱攒下来买书看,买颜料画荷花;②不满二十岁,就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贯通;③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性情孤傲,蔑视权贵。①模仿屈原衣冠,带着母亲到处玩耍,对别人的取笑不以为意;②京官危素想约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③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
结合《儒林外史》的主旨及王冕的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作者塑造了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的王冕,表达对王冕的崇敬和赞美,他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王冕身上,作者看到了希望,因此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现代文阅读
(甲)
家中贫寒,无法供其上学,于是他就跟随客人到省城卖柴,减轻家中负担,哪知折了本,只得流落他乡。
在遇到马二先生时他说:“……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回到家的他,每天都亲自照看父亲。匡老爹身体很不好,不能下床出恭,有一次想方便,可是匡超人不想让父亲难受,就让父亲把腿搭在自己的肩上,能舒服地出恭。白天,他要杀猪卖肉磨豆腐,赚钱养家;晚上,他还要在父亲身边读书,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睡去他才会休息。房屋着火了,急忙背着父亲逃了出来,而他的哥哥却害怕得不知去了哪里。
(乙)
一天夜间,他在父亲跟前念书,知县得知有如此孝顺之人,便告知其应试童生,必提点。果然匡超人考取了乐清县第一名入泮,联科及第。
进城拜谢知县,并认知县为老师,可当提到说学里老爷传他去见,还要行进见之礼时,他说:“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去见他做甚么?有什么进见之礼?”可当听到县里老爷坏了时,他哪里又记得“师生”情谊,哪里想着去帮助县令洗刷冤屈,只顾着寻找自己的退路,不要与之有什么瓜葛牵连到自身。为了逃避可能存在的与知县的连带责任,来到杭州的匡超人变得令人发指。先是遇到景兰江等假名士,一起约诗做文章,为的也是一时名气罢了。当看到支剑峰被抓时,他一样为了不被连累,和景兰江两人往小巷溜了。后来跟着潘三做坏事,帮着写抢人的婚书稿,当别人考试的替身。
再有他娶妻生子,却又遇知县冤屈洗净,约其进京。为了名利,弃妻上京,考取功名利禄。将妻子送回老家。就在他到京师考取教习时,有位大人问他可曾娶婚,哪知匡超人说“还不曾”,于是停妻再娶谏公夫妇的外甥女。
19.作者写了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20.(甲)文段写匡超人在服侍父亲时仍然刻苦读书,(乙)文段写他当别人考试的替身,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1.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主线人物和事件,而是由独立的叙事单元组成。这样的结构形式会不会不够严密呢?结合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9.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目的是要写出匡超人是个非常孝顺的读书人,从《儒林外史》全篇来看,还可看出作者意在通过写这样一个善良的孝子在儒林中混迹后,变为一个狡诈虚伪的人,来表现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20.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生活虚伪的影响(外因);人对于权力金钱的贪图欲望(内因)。
21.小说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第二回重点写周进;第三回由周进进学引出范进,周进的叙述便退居第二位,主要开始叙述范进;在第四回则由范进等人又引出严贡生,严贡生的叙述又逐渐占主体。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细节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
(2)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3)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9.“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匡超人的寻常小事,因此属于细节描写,“搭”也是对匡超人的动作描写, 父亲想方便,匡超人不想让父亲难受,就把父亲的腿搭在自己的肩上,这样父亲就能舒服地出恭,由此可以看出匡超人是多么的孝顺。结合后面情节分析,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的人。后来匡超人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在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故答案为: 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目的是要写出匡超人是个非常孝顺的读书人,从《儒林外史》全篇来看,还可看出作者意在通过写这样一个善良的孝子在儒林中混迹后,变为一个狡诈虚伪的人,来表现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20.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里匡超人的形象有先后两种 :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原来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心,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据此分析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生活虚伪的影响(外因);人对于权力金钱的贪图欲望(内因)。
21.《儒林》不像《水浒》要集齐一百单八将,不像《西游记》里师徒众人专心打怪取经,不像《红楼》绕着宝玉黛玉宝钗等人转。单从结构上说,其实两本书都有一个情节的高潮——《水浒》是公布英雄排行榜,《儒林》不是严格的长篇小说结构,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人物在一部分成为主角后, 下一部分便退居配角,成为点缀,或不再出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论及:“ 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这样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将一个个短篇小说串连起来。这在以前的长篇小说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是《儒林外史》的大创造。
故答案为: 小说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第二回重点写周进;第三回由周进进学引出范进,周进的叙述便退居第二位,主要开始叙述范进;在第四回则由范进等人又引出严贡生,严贡生的叙述又逐渐占主体。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过了三四日,景兰江同着刑房的蒋书办找了来说话,见郑家房子浅,要邀到茶室里去坐。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虽不说,意思不肯到茶室,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竞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当下邀二人上了酒楼,斟上酒来。景兰江问道:“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得选的吗?”匡超人道:“怎么不选?像我们这正途出身,考的是内廷教习,每日教的多是勋戚人家子弟。”景兰江道:“也和平常教书一般的么?”匡超人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我早上进去,升了公座;那学生们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他就下去了。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像这国子监的祭酒,是我的老师,他就是现任中堂的儿子,中堂是太老师。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遏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莱,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到不值甚幺。”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屠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匡超人取定了结,也便收拾行李上船。那时先包了一只淌板船的头舱,包到扬州,在断河头上船。上得船来,中舱先坐着两个人:一个老年的,茧绸直裰,丝绦朱履;一个中年的,宝蓝直裰,粉底皂靴,都戴着方巾。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那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么?”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因与冯先生相好,偶尔同船。只到扬州,弟就告别,另上南京船,走长江去了。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屉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辨。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2)最后“先儒匡子之神位”的情节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的?
(3)请用一句话概括此文的主要人物形象。
【答案】(1)对自己的人生导师、还在监狱里的潘三,匡超人不去搭救,甚至不去探监一回、安慰一下。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清廉样子。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2)以矛攻盾。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的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境地。匡超人自吹被人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而不知先儒乃去世之儒,被人耻笑。
(3)本文塑造了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的形象。
【知识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不管潘三这个人的人品如何,仅从私人的关系来看,潘三是有恩于匡超人的。没有潘三,就没有后来的匡超人。潘三入狱后,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前途,不去探望潘三。当景兰江等人提出 他去探望潘三时,他就说了这样一番冠冕堂皇的官话,“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表面上看来是公事公办大义灭亲的清廉样子,但其实是他看潘三已经没有什么用,根本不屑于去看他。因此这里匡超人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2)结合语境分析,匡超人向牛布衣等人吹嘘自己选的稿子如何受欢迎,卖的如何好,还说自己多么的收入尊敬,还用别人都用香火蜡烛供着的‘先儒匡子之神位’来向他们证明自己是多么的受人敬仰,但殊不知先儒匡子之神位”乃去世之儒,被牛布衣当中揭穿耻笑。因此这里采用 以矛攻盾,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的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境地。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3)结合选文中匡超人的动作语言分析,选文第一段主要讽刺匡超人忘恩负义的卑污心灵,第二段主要讽刺匡超人自诩自擂,沽名钓誉。结合原著分析,这说明匡超人已经由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
故答案为:⑴ 对自己的人生导师、还在监狱里的潘三,匡超人不去搭救,甚至不去探监一回、安慰一下。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清廉样子。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⑵ 以矛攻盾。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的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境地。匡超人自吹被人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而不知先儒乃去世之儒,被人耻笑。
⑶ 本文塑造了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的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内涵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等。
⑵本题考查探究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之死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的窗子响,自觉得。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们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她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道可否会得着!①我死之后,二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②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舍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有删改)
(1)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你是怎么理解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严监生为多燃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部文学作品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
(4)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你还知道文学作品中哪些吝啬鬼形象?列举一个,并概括与之相关的情节。
【答案】(1)严监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取得功名,不要像他一样一辈子只得了一个监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2)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3)周进在贡院中放声大哭,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中举。当听到几个商人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竟然跪下磕头,并说他们是“再生父母”。
(4)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啬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讽刺;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分析,划线句是严监生在病重的时候嘱托二舅的话,内容是要二舅教外甥(严监生的儿子)读书,将来进个学,这样就可以免受别人的气了,严监生把自己终日受大房气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进学,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2)“两眼睁得溜圆”是对严监生的神情描写,“摇头”“指得紧”是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结合语境分析,这时候严监生病重得已经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他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几个侄子又猜不透他的意思,他这时候看到两根灯草还在一直着,非常的着急,就只能用神情和手的动作来表达这个意思,因此这个句子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严监生就因为两根灯草闭不上眼睛,也极具讽刺性,这个句子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⑶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小说中有很多情节都采用这种手法,如:周进在贡院中放声大哭,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中举。当听到几个商人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竟然跪下磕头,并说他们是“再生父母”。
⑷根据平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答题,举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并概括与之相关的情节即可。如: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啬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⑴ 严监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取得功名,不要像他一样一辈子只得了一个监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⑵ 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⑶ 周进在贡院中放声大哭,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中举。当听到几个商人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竟然跪下磕头,并说他们是“再生父母”。
⑷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啬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⑵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讽刺手法的能力。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低的效果。
⑷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包括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三、综合应用
24.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中国邮政2011年3月份发行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请任选一张,简要描述画面呈现的内容。(20字以上)
【答案】示例1:第一张,邮票描绘的是“两根灯草”。画面中是一家人围坐在病危的严监生身边,病床上躺着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不出话来。大家纷纷猜测两个手指的意思,最后赵氏会意严监生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后取出一根后,才马上咽气。
示例2:第二张,邮票描绘的是“王冕画荷”。画面中是从小家境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给别人家放牛的王冕,看到湖中荷花,自学绘画的情景,后终成一代名家。
示例3:第三张,邮票描绘的是“范进中举”。画面中是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来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对面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正迎面给了他一巴掌。
示例4:第四张,邮票描绘的是“杜少卿夫妇游山”。画面中是“平居豪举、仗义疏财”胸怀坦荡、鄙视陋俗的杜少卿,在那个社会里,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的情景。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从这四枚邮票中任选一幅,结合邮票上的人物及人物动作等,在结合画面的环境可以判断出人物及情节,然后再根据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积累答题即可。比如选择第一枚邮票,根据病床上躺着的人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不出话来的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严监生,这是他在临死前因为两茎灯草而不能瞑目的故事。据此分析答题即可。再比如选择第三枚邮票,画面上画的是一个胖大腰圆的人举起巴掌去打喜极而疯的人,据此可知这个故事是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第一张,邮票描绘的是“两根灯草”。画面中是一家人围坐在病危的严监生身边,病床上躺着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不出话来。大家纷纷猜测两个手指的意思,最后赵氏会意严监生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后取出一根后,才马上咽气。
示例2:第二张,邮票描绘的是“王冕画荷”。画面中是从小家境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给别人家放牛的王冕,看到湖中荷花,自学绘画的情景,后终成一代名家。
示例3:第三张,邮票描绘的是“范进中举”。画面中是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来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对面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正迎面给了他一巴掌。
示例4:第四张,邮票描绘的是“杜少卿夫妇游山”。画面中是“平居豪举、仗义疏财”胸怀坦荡、鄙视陋俗的杜少卿,在那个社会里,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的情景。
【点评】此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包括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25.名著导读
周学道坐在堂上,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极,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
……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上面的文字选自《   》,这部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   艺术的高峰。作者   ,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代小说家。
【答案】儒林外史;讽刺;吴敬梓;清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周学道及范进都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故答案为:儒林外史
讽刺
吴敬梓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6.甲:
( )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
)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儒林外史》
(1)选文中括号里应填的人物是   。
(2)此人大哭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想表达什么?
【答案】(1)周进
(2)大哭的原因是因自己苦读几十年还没有考取功名,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中有如下的情节: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据此可知这个人物是周进。
(2)周进已经六十多岁,却依然还是个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股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只好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冷嘲热讽。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帐房。可以说,此时的他已到了科场梦醒之时。所以,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周进的人生也一举进入高潮: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然后几个商人又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为:大哭的原因是因自己苦读几十年还没有考取功名,批评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故答案为:(1) 周进
(2) 大哭的原因是因自己苦读几十年还没有考取功名,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
(2)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27.《儒林外史》对于   群体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
【答案】封建社会知识分子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封建社会知识分子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小说人物纷杂,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一个个短篇的连环, 组成一幅宏大的人物群像。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杜少卿、王德和王仁。
C.《儒林外史》中的“二严”指的是严贡生和严监生,两人是亲兄弟。
D.《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时知县听了翟买办回复王冕因病拒绝来赴约的说辞之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活动:知县心里想道:“……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想到:“……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知县三次心理活动的真正意图是为利、为权、为名,这段自然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地刻画了一个灵魂深处被权势、名利所腐蚀的虚伪官吏形象。
2.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B.《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地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
C.《儒林外史》开篇作者以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意在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D.《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所叙故事、人物假托为明代成化、万历时期,实则反映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
B.《儒林外史》中的汤知县为求升官,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
C.《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中,季苇萧找到了萧金铉,和他一起刻书。
D.“原本赤贫之士,在南京来做了六七年的博士,每年积几两银子,只挣了三十担米的一块田。”这是虞博士的自述。
4.活动中,同学们对下列一段话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A.这段话对严监生的描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
B.这段话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的心理。
C.这段话通过严监生临死前了不忘一茎灯草刻画了他吝啬的形象。
D.这段话运用夸张与对比的写法,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5.《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下列关于人物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贡生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为由,讹船家的船钱。
B.匡超人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C.王冕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
D.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南赣道台,后投降宁王叛军。
6.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B.吴敬梓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如王冕、杜少卿、虞有德等,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严贡生书没读过太多,贡生也是花钱捐来的。他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D.鲁迅曾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7.下列对《儒林外史》中人物的介绍与评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进:中举前受尽别人嘲讽,以致头撞贡院号板,悲极而泣;中了举人,却又喜极而疯。他与范进相似,是一个沉溺科举,虚伪世故的腐儒典型。
B.杜少卿:淡泊功名,装病拒绝出仕:尊重妇女,反对封建“三从四德”;乐于助人,资助张俊民的儿子捐修学宫。他是一位狂放不羁的真儒名贤。
C.严贡生:善于钻营,巴结权贵以求仕途。横行乡里,欺侮勒索王小二、黄梦统等乡邻;满眼只有金钱利益。他是个六亲不认、无恶不作的假名士。
D.沈琼枝:反抗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机智逃婚;出逃后,靠手艺与才艺自养。她是一个自尊自爱。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侠女”形象。
8.《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
A.萧云仙 B.鲍文卿 C.杜慎卿 D.汤镇台
9.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的是(  )
A.虞博士 B.庄绍光 C.蘧公孙 D.杜慎卿
10.选出《儒林外史》中与下列句子对应的人物。
A.虞育德 B.杜慎卿 C.牛浦郎 D.严贡生
(1)灵魂扭曲、鱼肉乡里的乡绅。(   )
(2)附庸风雅、精神空虚的望族弟子。(   )
(3)本质不坏却一步步堕落的年轻人。(   )
(4)为人慷慨、品行高洁的贤人。(   )
11.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   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   。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   的追求。
12.请从《儒林外史》《我的叔叔于勒》《乞丐》中任选一篇,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填充句子。
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笛福在讲述鲁滨逊漂流荒岛的历险故事;我来到   ,仿佛听到   ;我来到美国,仿佛听到麦克法登在阐释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
13.《儒林外史》一书中的人物性格的共性是:   。
14.《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是:   。
二、阅读理解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zào。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15.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者写汉字。
烦zào(   ) 须臾(   )
16.“照耀”中“耀”的意思是
A.光线强烈地照射 B.张扬;显示出来
C.光荣 D.光芒
17.请把文段中画线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8.文段选自《儒林外史》。请结合原著回答:①请概述王冕的性格特点。②作者塑造王冕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现代文阅读
(甲)
家中贫寒,无法供其上学,于是他就跟随客人到省城卖柴,减轻家中负担,哪知折了本,只得流落他乡。
在遇到马二先生时他说:“……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回到家的他,每天都亲自照看父亲。匡老爹身体很不好,不能下床出恭,有一次想方便,可是匡超人不想让父亲难受,就让父亲把腿搭在自己的肩上,能舒服地出恭。白天,他要杀猪卖肉磨豆腐,赚钱养家;晚上,他还要在父亲身边读书,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睡去他才会休息。房屋着火了,急忙背着父亲逃了出来,而他的哥哥却害怕得不知去了哪里。
(乙)
一天夜间,他在父亲跟前念书,知县得知有如此孝顺之人,便告知其应试童生,必提点。果然匡超人考取了乐清县第一名入泮,联科及第。
进城拜谢知县,并认知县为老师,可当提到说学里老爷传他去见,还要行进见之礼时,他说:“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去见他做甚么?有什么进见之礼?”可当听到县里老爷坏了时,他哪里又记得“师生”情谊,哪里想着去帮助县令洗刷冤屈,只顾着寻找自己的退路,不要与之有什么瓜葛牵连到自身。为了逃避可能存在的与知县的连带责任,来到杭州的匡超人变得令人发指。先是遇到景兰江等假名士,一起约诗做文章,为的也是一时名气罢了。当看到支剑峰被抓时,他一样为了不被连累,和景兰江两人往小巷溜了。后来跟着潘三做坏事,帮着写抢人的婚书稿,当别人考试的替身。
再有他娶妻生子,却又遇知县冤屈洗净,约其进京。为了名利,弃妻上京,考取功名利禄。将妻子送回老家。就在他到京师考取教习时,有位大人问他可曾娶婚,哪知匡超人说“还不曾”,于是停妻再娶谏公夫妇的外甥女。
19.作者写了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20.(甲)文段写匡超人在服侍父亲时仍然刻苦读书,(乙)文段写他当别人考试的替身,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1.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主线人物和事件,而是由独立的叙事单元组成。这样的结构形式会不会不够严密呢?结合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过了三四日,景兰江同着刑房的蒋书办找了来说话,见郑家房子浅,要邀到茶室里去坐。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虽不说,意思不肯到茶室,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竞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当下邀二人上了酒楼,斟上酒来。景兰江问道:“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得选的吗?”匡超人道:“怎么不选?像我们这正途出身,考的是内廷教习,每日教的多是勋戚人家子弟。”景兰江道:“也和平常教书一般的么?”匡超人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我早上进去,升了公座;那学生们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他就下去了。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像这国子监的祭酒,是我的老师,他就是现任中堂的儿子,中堂是太老师。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遏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莱,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到不值甚幺。”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屠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匡超人取定了结,也便收拾行李上船。那时先包了一只淌板船的头舱,包到扬州,在断河头上船。上得船来,中舱先坐着两个人:一个老年的,茧绸直裰,丝绦朱履;一个中年的,宝蓝直裰,粉底皂靴,都戴着方巾。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那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么?”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因与冯先生相好,偶尔同船。只到扬州,弟就告别,另上南京船,走长江去了。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屉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辨。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2)最后“先儒匡子之神位”的情节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的?
(3)请用一句话概括此文的主要人物形象。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之死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的窗子响,自觉得。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们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她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道可否会得着!①我死之后,二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②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舍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有删改)
(1)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你是怎么理解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严监生为多燃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部文学作品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
(4)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你还知道文学作品中哪些吝啬鬼形象?列举一个,并概括与之相关的情节。
三、综合应用
24.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中国邮政2011年3月份发行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请任选一张,简要描述画面呈现的内容。(20字以上)
25.名著导读
周学道坐在堂上,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极,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
……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上面的文字选自《   》,这部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   艺术的高峰。作者   ,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代小说家。
26.甲:
( )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
)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儒林外史》
(1)选文中括号里应填的人物是   。
(2)此人大哭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想表达什么?
27.《儒林外史》对于   群体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B《儒林外史》中真儒贤士庄绍光、迟衡山、杜少卿、虞博士等人。 王德和王仁这对兄弟,从来就没有“德、仁”,只有利益;除了利益不能放弃之外,一切都可以抛弃,都是反面人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 C 王冕是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典型,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C找到萧金铉的是季恬逸,不是季苇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这类题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较多。一般选取的片段应该是该名著中比较经典或者是特征明显的片段,建议考生对于经典情节要认真阅读,烂熟于心。
4.【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D这段话对严监生进行动作描写,这些都是写实,没有运用夸张的写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C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说的是 牛浦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重要人物的掌握程度。平时阅读名著时,要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名著中的重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要把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积累下来。
6.【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C“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是严监生,不是严贡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A中了举人,却又喜极而疯的是范进,不是周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和积累。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熟练掌握名著中的重要内容,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情节、人物等,对主要内容深入理解。只要认真、仔细识记,理解透彻,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8.【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汤镇台,为朝廷效力,一身正义,苗人扰乱边塞,上面派他前往平乱,他智勇过人,用兵有方,平息了叛乱。雷太守妒能嫉才,将拿获的贼头和叛敌的冯君瑞枭首示众,然后具了本奏进京,反诬陷汤镇台“率意轻进,糜费钱粮”,“好事贪功”。结果使汤被降三级调用。作者塑造汤镇台,旨在批判当时是非颠倒、赏罚不明的社会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和情节的积累。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9.【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 庄绍光,古典文学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南京累世读书人,即书香门第。为书中的正面人物,乃真儒也。 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 ,庄绍光表示“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这就表示他并不是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仅仅安于独善其身的个人境界, 书中的庄绍光及杜少卿等人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及思想精神。悠然是庄绍光最大的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10.【答案】(1)D
(2)B
(3)C
(4)A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A.虞育德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杜少卿是通过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异举达到了个性的升华,相比之下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
B. 杜慎卿的虚伪和做作突出表现在娶妾一事上。他一到南京,真正放在心上,抓紧去办的一件事,就是娶妾。据他自己说,“这也为嗣续大计,无可奈何”。但是,这种话只能骗骗傻子,没有人去相信。
C.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在被牛布衣的老妻发现后,还胡诌抵赖,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
D. 在《儒林外史》里,被学政"提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的,就是这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严贡生。 严贡生这个反面典型,在乡绅地主集团里,地位并不高,而他的行为和品质,却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在他的那个集团里是很有代表性的。
故答案为:(1)D(2)B(3)C(4)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著常识的识记。要求学生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及性格特点做重点了解和识记,平时要多读名著作品,加强名著知识的积累。
11.【答案】儒生;深刻批判;人生理想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故答案为:儒生
深刻批判
人生理想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12.【答案】大清朝;吴敬梓在嘲讽“儒林”中众士子科场滚爬的酸甜苦辣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乞丐
【解析】【分析】分析所给上、下两个句子,可知要写出所选作品的作者国籍或时代,作者名字及与作品相关的内容。
【点评】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
13.【答案】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根据对《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与积累。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14.【答案】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对《儒林外史》这部名著基本内容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15.躁;yú
16.A
17.示例:王冕放牛倦了,不得不在绿草地上坐着。
18.①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②王冕是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典型,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能力。 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非…不…;…不能不…;…不会不…等。
(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15.烦躁: 烦闷急躁 。注意不要把“躁”写作“燥”等字。
须臾(yú) :极短的时间;片刻。
16.照耀: (强烈的光线)照射 。故“耀”的意思是光线强烈地照射。
17.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就要在谓语动词“坐着”前面加上“不得不”等类的词语,然后把句子调整通顺。
18.懂事孝顺:①体谅母亲的苦衷,顺从母亲的决定,辍学给人放牛;②把好吃的拿荷叶包了带给母亲吃;③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勤奋好学:①把每日的点心钱攒下来买书看,买颜料画荷花;②不满二十岁,就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贯通;③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性情孤傲,蔑视权贵。①模仿屈原衣冠,带着母亲到处玩耍,对别人的取笑不以为意;②京官危素想约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③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
结合《儒林外史》的主旨及王冕的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作者塑造了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的王冕,表达对王冕的崇敬和赞美,他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王冕身上,作者看到了希望,因此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答案】19.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目的是要写出匡超人是个非常孝顺的读书人,从《儒林外史》全篇来看,还可看出作者意在通过写这样一个善良的孝子在儒林中混迹后,变为一个狡诈虚伪的人,来表现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20.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生活虚伪的影响(外因);人对于权力金钱的贪图欲望(内因)。
21.小说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第二回重点写周进;第三回由周进进学引出范进,周进的叙述便退居第二位,主要开始叙述范进;在第四回则由范进等人又引出严贡生,严贡生的叙述又逐渐占主体。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细节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
(2)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3)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9.“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匡超人的寻常小事,因此属于细节描写,“搭”也是对匡超人的动作描写, 父亲想方便,匡超人不想让父亲难受,就把父亲的腿搭在自己的肩上,这样父亲就能舒服地出恭,由此可以看出匡超人是多么的孝顺。结合后面情节分析,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的人。后来匡超人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在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故答案为: 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目的是要写出匡超人是个非常孝顺的读书人,从《儒林外史》全篇来看,还可看出作者意在通过写这样一个善良的孝子在儒林中混迹后,变为一个狡诈虚伪的人,来表现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20.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里匡超人的形象有先后两种 :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原来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心,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据此分析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生活虚伪的影响(外因);人对于权力金钱的贪图欲望(内因)。
21.《儒林》不像《水浒》要集齐一百单八将,不像《西游记》里师徒众人专心打怪取经,不像《红楼》绕着宝玉黛玉宝钗等人转。单从结构上说,其实两本书都有一个情节的高潮——《水浒》是公布英雄排行榜,《儒林》不是严格的长篇小说结构,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人物在一部分成为主角后, 下一部分便退居配角,成为点缀,或不再出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论及:“ 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这样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将一个个短篇小说串连起来。这在以前的长篇小说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是《儒林外史》的大创造。
故答案为: 小说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第二回重点写周进;第三回由周进进学引出范进,周进的叙述便退居第二位,主要开始叙述范进;在第四回则由范进等人又引出严贡生,严贡生的叙述又逐渐占主体。
22.【答案】(1)对自己的人生导师、还在监狱里的潘三,匡超人不去搭救,甚至不去探监一回、安慰一下。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清廉样子。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2)以矛攻盾。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的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境地。匡超人自吹被人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而不知先儒乃去世之儒,被人耻笑。
(3)本文塑造了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的形象。
【知识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不管潘三这个人的人品如何,仅从私人的关系来看,潘三是有恩于匡超人的。没有潘三,就没有后来的匡超人。潘三入狱后,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前途,不去探望潘三。当景兰江等人提出 他去探望潘三时,他就说了这样一番冠冕堂皇的官话,“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表面上看来是公事公办大义灭亲的清廉样子,但其实是他看潘三已经没有什么用,根本不屑于去看他。因此这里匡超人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2)结合语境分析,匡超人向牛布衣等人吹嘘自己选的稿子如何受欢迎,卖的如何好,还说自己多么的收入尊敬,还用别人都用香火蜡烛供着的‘先儒匡子之神位’来向他们证明自己是多么的受人敬仰,但殊不知先儒匡子之神位”乃去世之儒,被牛布衣当中揭穿耻笑。因此这里采用 以矛攻盾,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的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境地。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3)结合选文中匡超人的动作语言分析,选文第一段主要讽刺匡超人忘恩负义的卑污心灵,第二段主要讽刺匡超人自诩自擂,沽名钓誉。结合原著分析,这说明匡超人已经由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
故答案为:⑴ 对自己的人生导师、还在监狱里的潘三,匡超人不去搭救,甚至不去探监一回、安慰一下。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清廉样子。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⑵ 以矛攻盾。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的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境地。匡超人自吹被人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而不知先儒乃去世之儒,被人耻笑。
⑶ 本文塑造了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的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内涵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等。
⑵本题考查探究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3.【答案】(1)严监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取得功名,不要像他一样一辈子只得了一个监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2)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3)周进在贡院中放声大哭,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中举。当听到几个商人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竟然跪下磕头,并说他们是“再生父母”。
(4)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啬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讽刺;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分析,划线句是严监生在病重的时候嘱托二舅的话,内容是要二舅教外甥(严监生的儿子)读书,将来进个学,这样就可以免受别人的气了,严监生把自己终日受大房气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进学,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2)“两眼睁得溜圆”是对严监生的神情描写,“摇头”“指得紧”是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结合语境分析,这时候严监生病重得已经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他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几个侄子又猜不透他的意思,他这时候看到两根灯草还在一直着,非常的着急,就只能用神情和手的动作来表达这个意思,因此这个句子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严监生就因为两根灯草闭不上眼睛,也极具讽刺性,这个句子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⑶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小说中有很多情节都采用这种手法,如:周进在贡院中放声大哭,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中举。当听到几个商人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竟然跪下磕头,并说他们是“再生父母”。
⑷根据平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答题,举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并概括与之相关的情节即可。如: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啬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⑴ 严监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取得功名,不要像他一样一辈子只得了一个监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⑵ 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⑶ 周进在贡院中放声大哭,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中举。当听到几个商人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竟然跪下磕头,并说他们是“再生父母”。
⑷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啬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⑵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讽刺手法的能力。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低的效果。
⑷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包括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24.【答案】示例1:第一张,邮票描绘的是“两根灯草”。画面中是一家人围坐在病危的严监生身边,病床上躺着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不出话来。大家纷纷猜测两个手指的意思,最后赵氏会意严监生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后取出一根后,才马上咽气。
示例2:第二张,邮票描绘的是“王冕画荷”。画面中是从小家境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给别人家放牛的王冕,看到湖中荷花,自学绘画的情景,后终成一代名家。
示例3:第三张,邮票描绘的是“范进中举”。画面中是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来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对面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正迎面给了他一巴掌。
示例4:第四张,邮票描绘的是“杜少卿夫妇游山”。画面中是“平居豪举、仗义疏财”胸怀坦荡、鄙视陋俗的杜少卿,在那个社会里,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的情景。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从这四枚邮票中任选一幅,结合邮票上的人物及人物动作等,在结合画面的环境可以判断出人物及情节,然后再根据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积累答题即可。比如选择第一枚邮票,根据病床上躺着的人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不出话来的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严监生,这是他在临死前因为两茎灯草而不能瞑目的故事。据此分析答题即可。再比如选择第三枚邮票,画面上画的是一个胖大腰圆的人举起巴掌去打喜极而疯的人,据此可知这个故事是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第一张,邮票描绘的是“两根灯草”。画面中是一家人围坐在病危的严监生身边,病床上躺着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不出话来。大家纷纷猜测两个手指的意思,最后赵氏会意严监生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后取出一根后,才马上咽气。
示例2:第二张,邮票描绘的是“王冕画荷”。画面中是从小家境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给别人家放牛的王冕,看到湖中荷花,自学绘画的情景,后终成一代名家。
示例3:第三张,邮票描绘的是“范进中举”。画面中是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来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对面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正迎面给了他一巴掌。
示例4:第四张,邮票描绘的是“杜少卿夫妇游山”。画面中是“平居豪举、仗义疏财”胸怀坦荡、鄙视陋俗的杜少卿,在那个社会里,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的情景。
【点评】此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包括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25.【答案】儒林外史;讽刺;吴敬梓;清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周学道及范进都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故答案为:儒林外史
讽刺
吴敬梓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6.【答案】(1)周进
(2)大哭的原因是因自己苦读几十年还没有考取功名,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中有如下的情节: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据此可知这个人物是周进。
(2)周进已经六十多岁,却依然还是个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股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只好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冷嘲热讽。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帐房。可以说,此时的他已到了科场梦醒之时。所以,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周进的人生也一举进入高潮: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然后几个商人又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为:大哭的原因是因自己苦读几十年还没有考取功名,批评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故答案为:(1) 周进
(2) 大哭的原因是因自己苦读几十年还没有考取功名,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
(2)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27.【答案】封建社会知识分子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封建社会知识分子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