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理解《元日》的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的资料。
教学重点: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节,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说到传统文化,我们先来聊聊中国的传统节日吧。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猜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
2.揭示课题:元日。理解:正月初一。
3.了解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二、初读课文,读通诗句。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交流,学生字:屠苏、曈曈
3.有节奏的朗读。
三、理解诗意,积累背诵。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根据旁边的注解,想想古诗写了什么内容。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交流理解:岁、除。
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4.朗读第一句。
5.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
符: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
千家万户被旭日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7.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作业:背诵古诗。
附资料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鉴赏: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全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通过对“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