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2 14:5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纸的发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纸的发明》。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的话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本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在纸没有发明之前,古人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等雕刻文字,十分困难;后来用竹片、木片又过于笨重,是用不方便。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东汉时代,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同时,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着眼学生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用默读、略读等方法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联系实际说目标
这个文本的学习需要安排两个课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课标的要求,我预设第一课时的目标如下:
1.认识“创、存”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提取关键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说出纸的发明过程。(教学重难点)
四、立足发展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但学生对造纸的过程比较生疏。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学生实际,教学本课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教法:
(1)朗读感悟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读是对话的主要方式。“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合作探究法: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以小组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借助图表搭建学习框架,理清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五、循序渐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导入环节,我用谈话法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方面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哪位同学知道是哪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并出示四大发明的图片。
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方面之一,你们对纸有多少了解呢?哎,谁来说说看?或者说你们认识的纸有哪些作用?课件出示资料袋:纸的相关知识(复印纸:复印和打印作业 照片纸 绘图纸 喷墨纸 普通纸)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纸的发明》(板书)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使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同时,开放式回答,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字词认读
依托预学单,反馈预习情况:通过预学单知悉学生字词把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然后结合作业本进行检测。(出示易错字难度词等)(范写:录)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每次都忽视学生的知识起点和能力起点来设计,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起点,以学定教,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课前下发预学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很有必要,也很有效。】
(三)整体把握
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明确课文是分为三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课文介绍了纸发明之前文字的记录方式,纸的发明过程,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课文第一段总起全文,说明造纸术的伟大贡献,课文的二三四段以时间顺序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课文第五段指出了造纸术传到全世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教学中借助课后第一题的时间轴,帮助学生找到造纸术发明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并自行理清各时间点造纸术的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自行梳理文章脉络,熟悉文章结构,有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对文章条理清晰。】
(四)逐段分析
1.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什么进行的文字记录的。
(1)指名朗读:请三名同学读第二段,理清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先后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加深学生的结构认知。
(2)拓展延伸:学习理解“学富五车”,通过理解,让学生知道是表示一个人有学问有知识,同时也侧面说明将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阅读携带非常不方便。让学生对描写知识丰富学问高的词语进行大胆提出,全班同学相互补给知识,扩大词汇量。
2. 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前人的基础上,古人又对记录文字进行了什么样的改进,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请学生进行全班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我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教师也可在过程中指出发音有误的字词,及时进行纠正。学生可以通过分部分朗读,明确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先后记录文字的发法,条理清晰。】
(五)讨论总结
让学生四人一组,按照表格提示,说明记录文字的材料变化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对于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出示的表格可以进一步理清学文章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和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10. 纸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