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庄子的思想,而“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强调要实行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D符合题意;
A是心学的主张,B是法家的主张,C是荀子的主张,故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道家思想的特点进行分析。
2.(2017高一上·长春开学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是关键信息。
3.(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中国古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对地力破坏极大,而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A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而非土地所有制或土地制度的变化,排除B;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演变,并非手工业的进步,排除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演变,没有体现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方式,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4.(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东汉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事例。太学生最不可能引用的思想言论是( )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孟子的“民贵君轻”
C.董仲舒“天人感应” D.韩愈的“道统”思想
【答案】D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东汉太学生所接受的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对他们敢于批评时政的倾向有一定影响,但他们最不可能引用韩愈的“道统”思想,因为韩愈生活在唐代,D符合题意;
孔子、孟子和董仲舒都是生活在东汉之前的儒家思想的代表,太学生在品评政界人物有可能会引用他们的思想言论,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汉儒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东汉儒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5.(2017高二上·佛山月考)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
②绘画艺术的演变
③墓葬文化的沿革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戏曲表演的信息,可以用来研究①;此图是画像石拓片所以可以用来研究 ②;此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也可以用来研究③;④火药武器的使用在图片中体现不出来,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片的名称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可以看出,图片涉及到绘画、戏曲、墓葬等信息,难度一般。
6.(2020高一上·黑龙江期中)“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D.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答案】B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唐诗作为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唐诗作为修纂史书的证据资料,必须要经过考证之后,才能使用,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史料和史料的价值,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唐诗作为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唐诗作为修纂史书的证据资料,必须要经过考证之后,才能使用。
7.(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由“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可以分析出宋词逐渐平民化,逐渐世俗化,D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史实;
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宋词婉约派的地位。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8.(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康有为曾说:“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孙中山也曾说:“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据此可知,康、孙二人主张剪辫以( )
A.实现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B.鼓动排满革命
C.顺应世界工业文明大势 D.减少工伤事故
【答案】C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都认为辫子不利于工业发展,因此剪辫的行动是顺应工业文明的趋势,C正确;
康有为并不主张全盘西化,排除A;
康有为主张维新而非革命,排除B;
D是康有为的主张而非孙中山的主张,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分析。
9.(2021高一下·昭通开学考)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早期维新思想
C.设议院、开国会 D.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指的是只学习西方富强的表面——器物,而未对西方富强的根源——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进行学习的方法,反映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思想,A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维新思想”、“设议院、开国会”、“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已在学习西方富强的根源,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10.(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陈独秀在1917年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巩固共和政体
C.反对封建文化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千干净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和科学,故A正确;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故B错误;
C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11.古希腊智者学派什么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答案】C
【知识点】智者学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智者学派兴起被认为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A与人文精神不符;B没有这种说法;D出自苏格拉底。
【点评】要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西方早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12.(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先后成立,它们在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实现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多边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组织的成立( )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B.导致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
C.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 D.推动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答案】C
【知识点】“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组织的成立是为了构建二战后新的经济体制,上述组织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C正确;
A夸大了上述组织的作用,排除A;
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是由于美苏等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的,排除B;
关贸总协定是关于关税与贸易的国际组织,不是对战后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的机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非选择题(52分)
13.(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材料二:15到16世纪,书籍的数量在急剧增长,人道主义者们对古代经典的着迷已经从颠覆性的学术热情发展成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举措。当科学威胁到神学至高无上的权威,统治者开始在古代经典理念中寻求对其权力的支撑。图书馆,正在经受着书籍数量和种类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成为各种思想逐鹿的战场。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图书馆反映了他的捐赠者的清教徒信念,其中四分之三的书籍是神学著作,大部分是关于圣经的注解和清教徒布道书。在17世纪末皇家图书馆仍是是供国王寻求启迪的古典著作、一些教会文件以及神学政治方面材料的大杂烩。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再次发生变化,异端人士引进校园的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占主导地位,位于大英帝国扩张的最前沿的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1753年,英国议会批准建立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正式宣告成立。
19世纪,科技的发展让书籍和其他印刷材料的速度加快,书籍的数量和种类方面大量增加,图书馆从庙宇殿堂变成了市场,从只有少数原稿到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源。……1855年,英国议会通过议案,规定用国家税收在人口1万人以上城市建立公共图书馆,自此拉开了公共图书馆运动,这次运动的一个座右铭就是:“人人有书读”。公共图书馆运动横扫不列颠的时期,也正是这里阶级冲突不断、经济恐慌加剧的那些年。图书馆不仅提供了培训的机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浸润.它们还提供了一种逃避的间隙,提供了休息和反思的契机,最终会激励人们学会关怀和尊重。
——摘编自【美】马修·巴特尔斯著、赵雪倩译《图书馆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特点,并简析宋代书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作用。
【答案】(1)特点:学术氛围浓厚;学校种类众多;入学门槛低;管理规范。
影响: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科举制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促进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的产生;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促进宋代文化繁荣。(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扩张的需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近代科学革命的推动。(任意四要点即可)
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文关怀等。(任意三要点即可)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图书馆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可知,学术氛围浓厚;根据材料“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可知,学校种类众多;管理规范;根据材料“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可知,入学门槛低。影响:根据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根据材料“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的产生;有利于儒学的传播;根据材料“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根据材料“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宋代文化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科举制发展。
(2)背景:根据材料“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图书馆反映了他的捐赠者的清教徒信念,其中四分之三的书籍是神学著作,大部分是关于圣经的注解和清教徒布道书。在17世纪末皇家图书馆仍是是供国王寻求启迪的古典著作、一些教会文件以及神学政治方面材料的大杂烩”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材料“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再次发生变化,异端人士引进校园的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占主导地位,位于大英帝国扩张的最前沿的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19世纪,科技的发展让书籍和其他印刷材料的速度加快,书籍的数量和种类方面大量增加,图书馆从庙宇殿堂变成了市场,从只有少数原稿到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外扩张的需要;近代科学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1753年,英国议会批准建立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正式宣告成立”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材料所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的历史背景还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用:根据材料“公共图书馆运动横扫不列颠的时期,也正是这里阶级冲突不断、经济恐慌加剧的那些年”可知,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图书馆不仅提供了培训的机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浸润.它们还提供了一种逃避的间隙,提供了休息和反思的契机,最终会激励人们学会关怀和尊重”可知,促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文关怀等。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 宋代书院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宋代书院 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 英国国家图书馆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英国国家图书馆 成立的背景和主要作用进行分析。
14.(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将对祖国统一大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1)原因:美、苏出兵(或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军参战,原子弹。观点:不全面。理由: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全民族抗战路线;海外华侨大力援助;国际友人的支持和援助等。
(2)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可分析得出美、苏出兵(或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军参战,原子弹)。观点: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不全面。理由: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分析得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还包括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全民族抗战路线;海外华侨大力援助;国际友人的支持和援助等。
(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在中国近代史的意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分析影响,如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等等。
(3)说明:根据材料“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可分析得出“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日本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问主要考查“一国两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影响进行分析。
15.(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首先在经济领域萌芽,继而推动了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基本道理。但是,近代西欧思想文化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某种意义上,从文艺复兴开始,近代西欧思想文化就成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食粮。
——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示例一观点: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论证:近代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文艺复兴要求人性独立,倡导个性发展,把人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提倡科学方法和实验,为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宗教改革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冲击,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宣扬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崇尚理性和科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示例二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阶级关系方面,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上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学术流派针对大变革时代下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学术和政治观点,各家之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思想辩论,形成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下的反映,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活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时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首先要根据“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如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再要对论点进行论证,论证要结合具体的史实,论证充分,第三步要进行总结,如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等,根据这些步骤可得出示例一观点: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论证:近代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文艺复兴要求人性独立,倡导个性发展,把人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提倡科学方法和实验,为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宗教改革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冲击,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宣扬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崇尚理性和科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示例二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阶级关系方面,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上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学术流派针对大变革时代下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学术和政治观点,各家之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思想辩论,形成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综上所述,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下的反映,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活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思想解放历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2.(2017高一上·长春开学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中国古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4.(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东汉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事例。太学生最不可能引用的思想言论是( )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孟子的“民贵君轻”
C.董仲舒“天人感应” D.韩愈的“道统”思想
5.(2017高二上·佛山月考)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
②绘画艺术的演变
③墓葬文化的沿革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6.(2020高一上·黑龙江期中)“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D.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7.(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8.(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康有为曾说:“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孙中山也曾说:“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据此可知,康、孙二人主张剪辫以( )
A.实现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B.鼓动排满革命
C.顺应世界工业文明大势 D.减少工伤事故
9.(2021高一下·昭通开学考)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早期维新思想
C.设议院、开国会 D.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10.(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陈独秀在1917年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巩固共和政体
C.反对封建文化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
11.古希腊智者学派什么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12.(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先后成立,它们在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实现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多边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组织的成立( )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B.导致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
C.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 D.推动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二、非选择题(52分)
13.(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材料二:15到16世纪,书籍的数量在急剧增长,人道主义者们对古代经典的着迷已经从颠覆性的学术热情发展成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举措。当科学威胁到神学至高无上的权威,统治者开始在古代经典理念中寻求对其权力的支撑。图书馆,正在经受着书籍数量和种类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成为各种思想逐鹿的战场。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图书馆反映了他的捐赠者的清教徒信念,其中四分之三的书籍是神学著作,大部分是关于圣经的注解和清教徒布道书。在17世纪末皇家图书馆仍是是供国王寻求启迪的古典著作、一些教会文件以及神学政治方面材料的大杂烩。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再次发生变化,异端人士引进校园的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占主导地位,位于大英帝国扩张的最前沿的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1753年,英国议会批准建立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正式宣告成立。
19世纪,科技的发展让书籍和其他印刷材料的速度加快,书籍的数量和种类方面大量增加,图书馆从庙宇殿堂变成了市场,从只有少数原稿到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源。……1855年,英国议会通过议案,规定用国家税收在人口1万人以上城市建立公共图书馆,自此拉开了公共图书馆运动,这次运动的一个座右铭就是:“人人有书读”。公共图书馆运动横扫不列颠的时期,也正是这里阶级冲突不断、经济恐慌加剧的那些年。图书馆不仅提供了培训的机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浸润.它们还提供了一种逃避的间隙,提供了休息和反思的契机,最终会激励人们学会关怀和尊重。
——摘编自【美】马修·巴特尔斯著、赵雪倩译《图书馆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特点,并简析宋代书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作用。
14.(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将对祖国统一大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15.(2023高二下·威远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首先在经济领域萌芽,继而推动了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基本道理。但是,近代西欧思想文化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某种意义上,从文艺复兴开始,近代西欧思想文化就成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食粮。
——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庄子的思想,而“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强调要实行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D符合题意;
A是心学的主张,B是法家的主张,C是荀子的主张,故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道家思想的特点进行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是关键信息。
3.【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对地力破坏极大,而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A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而非土地所有制或土地制度的变化,排除B;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演变,并非手工业的进步,排除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演变,没有体现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方式,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东汉太学生所接受的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对他们敢于批评时政的倾向有一定影响,但他们最不可能引用韩愈的“道统”思想,因为韩愈生活在唐代,D符合题意;
孔子、孟子和董仲舒都是生活在东汉之前的儒家思想的代表,太学生在品评政界人物有可能会引用他们的思想言论,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汉儒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东汉儒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戏曲表演的信息,可以用来研究①;此图是画像石拓片所以可以用来研究 ②;此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也可以用来研究③;④火药武器的使用在图片中体现不出来,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片的名称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可以看出,图片涉及到绘画、戏曲、墓葬等信息,难度一般。
6.【答案】B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唐诗作为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唐诗作为修纂史书的证据资料,必须要经过考证之后,才能使用,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史料和史料的价值,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唐诗作为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唐诗作为修纂史书的证据资料,必须要经过考证之后,才能使用。
7.【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由“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可以分析出宋词逐渐平民化,逐渐世俗化,D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史实;
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宋词婉约派的地位。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C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都认为辫子不利于工业发展,因此剪辫的行动是顺应工业文明的趋势,C正确;
康有为并不主张全盘西化,排除A;
康有为主张维新而非革命,排除B;
D是康有为的主张而非孙中山的主张,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指的是只学习西方富强的表面——器物,而未对西方富强的根源——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进行学习的方法,反映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思想,A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维新思想”、“设议院、开国会”、“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已在学习西方富强的根源,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千干净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和科学,故A正确;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故B错误;
C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智者学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智者学派兴起被认为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A与人文精神不符;B没有这种说法;D出自苏格拉底。
【点评】要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西方早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12.【答案】C
【知识点】“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组织的成立是为了构建二战后新的经济体制,上述组织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C正确;
A夸大了上述组织的作用,排除A;
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是由于美苏等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的,排除B;
关贸总协定是关于关税与贸易的国际组织,不是对战后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的机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
13.【答案】(1)特点:学术氛围浓厚;学校种类众多;入学门槛低;管理规范。
影响: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科举制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促进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的产生;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促进宋代文化繁荣。(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扩张的需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近代科学革命的推动。(任意四要点即可)
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文关怀等。(任意三要点即可)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图书馆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可知,学术氛围浓厚;根据材料“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可知,学校种类众多;管理规范;根据材料“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可知,入学门槛低。影响:根据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根据材料“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的产生;有利于儒学的传播;根据材料“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根据材料“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宋代文化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科举制发展。
(2)背景:根据材料“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图书馆反映了他的捐赠者的清教徒信念,其中四分之三的书籍是神学著作,大部分是关于圣经的注解和清教徒布道书。在17世纪末皇家图书馆仍是是供国王寻求启迪的古典著作、一些教会文件以及神学政治方面材料的大杂烩”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材料“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再次发生变化,异端人士引进校园的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占主导地位,位于大英帝国扩张的最前沿的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19世纪,科技的发展让书籍和其他印刷材料的速度加快,书籍的数量和种类方面大量增加,图书馆从庙宇殿堂变成了市场,从只有少数原稿到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外扩张的需要;近代科学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1753年,英国议会批准建立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正式宣告成立”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材料所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的历史背景还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用:根据材料“公共图书馆运动横扫不列颠的时期,也正是这里阶级冲突不断、经济恐慌加剧的那些年”可知,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图书馆不仅提供了培训的机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浸润.它们还提供了一种逃避的间隙,提供了休息和反思的契机,最终会激励人们学会关怀和尊重”可知,促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文关怀等。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 宋代书院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宋代书院 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 英国国家图书馆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英国国家图书馆 成立的背景和主要作用进行分析。
14.【答案】(1)原因:美、苏出兵(或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军参战,原子弹。观点:不全面。理由: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全民族抗战路线;海外华侨大力援助;国际友人的支持和援助等。
(2)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可分析得出美、苏出兵(或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军参战,原子弹)。观点: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不全面。理由: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分析得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还包括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全民族抗战路线;海外华侨大力援助;国际友人的支持和援助等。
(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在中国近代史的意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分析影响,如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等等。
(3)说明:根据材料“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可分析得出“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日本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问主要考查“一国两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影响进行分析。
15.【答案】示例一观点: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论证:近代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文艺复兴要求人性独立,倡导个性发展,把人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提倡科学方法和实验,为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宗教改革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冲击,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宣扬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崇尚理性和科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示例二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阶级关系方面,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上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学术流派针对大变革时代下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学术和政治观点,各家之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思想辩论,形成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下的反映,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活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时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首先要根据“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如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再要对论点进行论证,论证要结合具体的史实,论证充分,第三步要进行总结,如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等,根据这些步骤可得出示例一观点: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论证:近代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文艺复兴要求人性独立,倡导个性发展,把人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提倡科学方法和实验,为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宗教改革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冲击,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宣扬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崇尚理性和科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示例二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阶级关系方面,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上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学术流派针对大变革时代下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学术和政治观点,各家之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思想辩论,形成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综上所述,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下的反映,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活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思想解放历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