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有一位叫柯林的年轻人在一家百事可乐工厂擦洗工厂车间的地板,又一次,有人打碎了50箱汽水,弄得满地都是黏糊糊的泡沫,他很生气,但还是忍着性子把地板擦干净了,恰好这一举动被公司领导看到了,第二年他便被调往瓶装部,第三年就升为了副工头。许多年后,全世界的目光都凝注在柯林·卢瑟·鲍威尔这个当年的擦地工人身上,此时他已经成为美国国务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敬业精神尤为重要,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敬业与乐业》有相似之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ɡōu lóu)
咽气(yàn) 骈进(pián) 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 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三、整体感知,把握观点
1.初读,读出文题的凝练美
(1)对学生来说“业”是什么?
预设:“业”是“学业”。
追问:读完课文后你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预设:“业”不仅指学业,也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敬”和“乐”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敬”是有责任心,“乐”是趣味。(齐读第9段)
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1段):引用格言,提出论点“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一层(2-5段):分别引用儒、佛家的例子论证“有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对待现有职业的问题。
第二层(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性。
第三层(8段):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要“敬业”与“乐业”。
作者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
四、拓展延伸,获得启迪
1.议,识人生价值
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你的看法。
预设:
这个观点证明了人生价值并不因每个人做的工作的层次高低而不同,而是按照每个人对自己的事业的敬业态度来分类的,表明了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2.赏,明人生哲理
读出古籍格言之味,铸就敬业乐业之魂。
课件出示:
(1)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4)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
(5)《庄子》: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6)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7)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8)梁启超: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领悟“‘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内涵,获得人生启迪,激发学生“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到最圆满”的动力,这也是学习本文的意义所在。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演讲的对象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演讲中,作者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点,说明对职业应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合理的生活。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课堂上讲解议论文的知识点时,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因此,在梳理文章结构时,采取小组讨论,全班质疑的方式,逐步把相关知识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以及为文章再补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议论文章用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