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六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区域发展的竞争已经由个体城市的竞争演化为区域内多个群体综合实力的竞争。下图示意以武汉主城区为轴心,以部分地级城市主城区为二级轴心,其他城镇为辐点的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结构1995-2015年的动态变化过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995-2015年间武汉城市圈拓展的方向主要是( )
A.向四周呈同心圆状发展 B.向东、南方向发展
C.向东南、西北方向发展 D.向东、西方向发展
2、影响二级轴心不断发展壮大的因素是( )
A.流动效率的提高 B.距中心城市的远近
C.辐点城镇的数量 D.流动成本的提高
3、在对城市圈发展进行动态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
冰缘带是指位于高山草甸之上、永久雪线以下的植被带,由适冰雪与耐寒旱的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之总称,是山地植被垂直带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植被带。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植物都比较矮小、花朵甚至朝下开放(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冰缘带上的植物开花时花朵朝下的原因是( )
①防晒伤
②防风吹
③防冰雪
④引昆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冰缘带上的植物比较小型且分布不连续,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风力
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读“1998、2008、2018年中国葡萄主产省及产业集中度”表,回答下面小题。
产量集中度(%) 产地集中度(%)
1998年 2008年 2018年 1998年 2008年 2018年
新疆(23.5) 新疆(23.6) 新疆(21.5) 新疆(17.9) 新疆(25.1) 新疆(19.7)
河北(17.1) 河北(13.9) 河北(8.1) 河北(17.6) 河北(12.2) 陕西(6.4)
辽宁(11.7) 山东(12.5) 山东(8.6) 山东(11.7) 山东(7.9) 河北(5.8)
山东(11.4) 辽宁(9.0) 云南(7.4) 辽宁(7.9) 辽宁(6.2) 云南(5.7)
河南(6.5) 河南(6.3) 河南(5.6) 河南(6.3) 河南(6.2) 江苏(5.5)
浙江(3.9) 浙江(4.8) 浙江(5.8) 吉林(4.8) 四川(3.9) 河南(5.4)
四川(3.5) 江苏(3.5) 辽宁(5.3) 山西(3.5) 陕西(3.9) 山东(5.0)
江苏(3.9) 陕西(3.1) 陕西(5.3) 四川(2.9) 江苏(3.4) 广西(4.6)
合计(80.7) 合计(75.7) 合计(67.3) 合计(72.5) 合计(68.9) 合计(58.1)
6、葡萄在我国的黄金种植地带是( )
A.15°—30°之间 B.25°—35°之间
C.30°—45°之间 D.40°—50°之间
7、近年来,我国葡萄生产布局的变化趋势是( )
A.向东北迁移 B.向西南迁移 C.向西北迁移 D.向东南迁移
8、影响葡萄生产布局变化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市场需求 C.政策引导 D.交通条件
读“我国某山脉不同日期的季节雪分布高度”图,回答下面小题。
9、该山地位于( )
A.藏 B.云 C.内蒙古 D.新
10、影响该山地积雪厚度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11、与雪线相比,该山地5月11日的季节雪在不同朝向分布高度差异大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气温 C.迎风坡与背风坡 D.向阳坡与背阳坡
中国人口迁移驱动机制及地理格局的演化,与经济及社会转新型城镇化及户籍制度改革、相关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实施具有紧密联系。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省级人口迁移时空演化机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2000-202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稳定、持续的地理格局是( )
A.就近城镇化 B.农村城镇化
C.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D.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迁移
13、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规模先升后降的原因可能是( )
①小城镇住宅价格的急速提升
②大城市公众服务品质的不断完善
③人们对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
④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松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临汾市地形结构复杂,大体呈“凹”字形分布,中部为临汾盆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高度从385.1—2346.8m,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全市范围内冻土为季节性冻土。近年来临汾市年平均气温、平均地温均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平均气温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下图示意1980-2019年临汾市平均冻土深度分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临汾市平均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特点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变浅 B.最大深度位于临汾的中南部
C.海拔越高冻土越深 D.最小深度位于临汾的西北部
15、推测近年来临汾市季节性冻土的变化趋势是( )
A.始冻日提前 B.冻土下界上升
C.解冻日推迟 D.季节性冻土面积增大
16、季节性冻土变化对临汾市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
①光照减弱
②生长期缩短
③旱涝灾害增加
④病虫害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幅提高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做出突出贡献。研究表明,2015年中国光伏平均土地适宜性为0.1058,适宜土地面积约99.3万km2;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潜力为131.942PWh,约为当年中国电力需求的23倍。
材料二:光伏平均土地适宜性评估的指标主要有:土地利用、坡度、灰尘污染、土地成本、政策支持、交通便利性、到电力需求中心的距离、到水资源的距离和保护区。
材料三: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地区分布图(单位:%)。
17、说明影响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电站分布的主要原因。
18、分析华北地区光伏发电潜力平均土地适宜性较高的原因。
19、光伏开发的生态影响越来越成为学者、决策者和大众关注的热点议题。说明大规模光伏开发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洋河是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海拔5000米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72.3亿立方米,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小,水能资源丰富。据工布江达水文站(1978~2003年)数据,流量连续最大4个月(6~9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7.9%,其中6、7月最大;连续最枯5个月(ll~翌年3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9.2%,其中2月和3月份最小。河床床沙多为砾石、卵石携沙物质,修建水电站时一般在河段上游修建一低坝取水,通过人工建造的引水道(明渠、隧洞、管道等)引水到河段下游,集中落差,再经压力管道,引水至厂房,称为引水式水电站(如下图所示)。
20、说明尼洋河流域径流补给的主要来源及判断依据。
21、分析尼洋河流域输沙特点。
22、结合尼洋河流域的水文特点,有人提出双坝的设计方案。指出双坝设计的另一道坝应修建在引水式水电站示意图中的位置,并说明原因。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几十年来,北极是全球地表气温增暖最剧烈的地区,其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现象,称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认为海冰消融是北极放大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海冰的反照率最高可达0.9,而开阔海水的反照率则仅为0.1。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冷季,但夏季北极的增温很弱。
23、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解释北极地区夏季增温较弱的原因。
24、北极放大的原因既有北极独特地理环境的作用,又与极地外的热量输送有关。说明极地外热量输送的方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观察图像可得,武汉城市由点对点到初级轴一辐网络再到层级轴一辐网络主要是向东和南方向扩展,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观察图像可得,二级轴心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无明显差异,B选项错误;二级轴心城市的辐点城市数量均为两个,数量上无明显差异,C选项错误;流动成本提高,不利于要素的聚集,影响二级轴心的发展,流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地区要素的聚集,推动着城市的发展,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故选A。
3、答案:B
解析:遥感主要功能为“看”,强调对城市的实时监测,无法进行动态研究,A、C、D选项错误;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大地测量将多个城市定位以数据录入地理信息系统,后经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加工和分析,对城市圈的发展进行动态的研究,B选项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
5、答案:A
解析:
6、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1998、2008、2018年中国葡萄主产省及产业集中度”表,主要省份都位于北纬30°--45°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从产地集中度可以看出,2018年广西、云南的产地占比提高了,而河北、山东产地占比减少较多,说明我国葡萄生产布局的变化趋势是向西南迁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相比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更加优越,利于葡萄生长发育,A正确;西南地区的市场需求不如东部经济发达区域,B错误;政策优惠和交通便利会促进葡萄生产地的转移,但不是起到主导的首要因素,CD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山地的经度范围再86°E-91°E,云南省位于东经97°31′-106°11′,内蒙古位于东经97°12′-126°04′之间,排除B、C。由图可知:该山地的海拔范围在4000m以下,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海拔较高,平均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A错误。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海拔相对较低,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新疆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气流,其次来自北冰洋的冷湿气流,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都难进入新疆,故选D。
11、答案:C
解析:与雪线相比,该山地5月11日的季节雪明显山脉东侧高于西侧,结合上题可知,山脉西坡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积雪量大,东坡则为背风坡,C正确,与ABD关系不大。故选C。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光照资源的丰歉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的需求;能源的自给水平。
解析:根据材料三可得,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电站地区及占比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在前列,北方及内陆地区多,南方地区少:说明光伏电站的分布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及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光照时间长,而南方地区相反,所以与光照资源的丰歉程度有关;华东、华中及南方地区,其气候不适宜发展光伏电站,但是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能源需求量大,且当地自身能源不足而修建光伏电站。
18、答案:以平原为主,有大量可利用的平坦区域;华北地区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消费中心;接近消费市场,可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损耗较少;政策支持。
解析:光伏平均土地适宜性评估需要从土地利用、坡度、灰尘污染、土地成本、政策支持、交通便利性、到电力需求中心的距离、到水资源的距离和保护区角度来考虑,结合华北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分析清洁能源开发的区位条件,华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地平坦开阔,面积大,适宜发展光伏电站;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能源需求量大,是我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消费中心,远距离输电成本高昂、损耗大,光伏电站在布局当地可以靠近消费市场,降低远距离输电的成本和损耗。我国现阶段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政府政策支持,大幅提高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降低我国的碳排放强度。
19、答案:大型的光伏基础设施可以保护植被免受强烈太阳辐射和强风的影响;清洗太阳能光伏板的水可以为植物提高生长所需的水分;为耐荫性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显著提高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脆弱的生态;大面积覆盖的光伏电板会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能,减少地表大量的太阳直接辐射,对局部小气候还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规模光伏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气候、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角度考虑:大面积覆盖的光伏电板会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能,减少地表大量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对地面降温增湿,明显改善局部小气候;修建大型的光伏基础设施还可以保护植被免受强烈太阳辐射和强风的影响;清洗太阳能光伏板的水可以改善区域水资源条件,为植物提高生长所需的水分;为耐荫性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显著提高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0、答案:冰雪融水,判断依据:河源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大;径流量最大为6、7月,分别是太阳高度角最大、气温最高时间。
降雨,判断依据:6-9月径流量占全年接近78%,受印度洋西南夏季风影响;多年平均径流量大。
解析:本小题可从尼洋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数据推断其主要的补给类型。尼洋河位于青藏高原上,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海拔5000米处,海拔较高,冰雪量大;由材料可知,尼洋河6、7月流量最大,6、7月,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冰雪大量融化,使尼洋河流量增大。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位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迎风坡;结合材料“尼洋河6~9月份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7.9%”可知,受西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使尼洋河多年平均流量大。
21、答案:输沙量与流量密切相关,沙峰与洪峰基本同步;由于尼洋河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小,故输沙量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大;流域内构造发育、冰川活动频繁,岩石较破碎,径流输沙量中砾石、卵石等粗颗粒比重大。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输沙量主要与河流流量有关,河流流量决定侵蚀作用强弱,影响河流搬运物质的数量、粒径大小,故输沙量的沙峰与洪峰基本同步;由材料可知,尼洋河的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说明输沙量年内变化大;尼洋河的径流量年际变化小,说明输沙量年际变化小;由所学板块构造学说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即尼洋河流域内)构造发育、冰川活动频繁,岩石较为破碎,使径流输沙量中的砾石、卵石等粗颗粒比重大。
22、答案:图中的坝前位置,理由:尼洋河流域洪水期输沙量大,且输沙量中大粒径比重大,双坝的上坝可以减少悬沙进入电站,有效地防止底沙对电站的危害。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引水式水电站引用河流上游的水至河段下游,集中落差并经压力管道,引水至厂房进行发电。由于尼洋河流域洪水期输沙量大,河床床沙多为砾石、卵石携沙物质,即尼洋河输沙量中大粒径比重大,在发电过程中容易对发电设备(电站)造成危害。故为了减少悬沙进入电站,应将双坝设计的另一道坝修建在引水式水电站的坝前位置。
23、答案:夏季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夏季融冰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夏季更多的海冰融化并不能导致气温升高;北极地区近地面气温与海表温度差别不大,甚至略高于海表温度,感热通量的方向是从大气传向海洋;北冰洋的开阔水面也明显增多,这时云和水汽增多导致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与大气长波辐射增加几乎可以相互抵消,云和水汽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
解析: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北极地区夏季增温较弱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海冰消融、海温和气温差异、感热通量等角度入手;夏季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虽然较多,但夏季融冰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夏季更多的海冰融化并不能导致气温升高;北极地区近地面气温与海表温度差别不大,甚至略高于海表温度,感热通量的方向是从大气传向海洋;北冰洋的开阔水面也明显增多,这时云和水汽增多导致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与大气长波辐射增加几乎可以相互抵消,云和水汽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
24、答案: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大气环流;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洋流。
解析:极地外的热量输送方式主要从大气环流、洋流两个角度去分析;从极地外吹向极地的大气环流主要有盛行西风带,并带动了各大洋流向北极的暖流,给极地带来了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