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优化作业(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优化作业(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06 18:21:34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
1《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从题干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可以看出当时官营手工业具有“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题干未能体现,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在古代中国,织造局就是皇家工场,属于官营手工业,专门负责织造满足皇室消费需要的衣服等织物,其产品是根本不投放市场的。
答案:B
3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出盛唐时期(  )
A.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B.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
C.邢窑制瓷技术已推广全国
D.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解析:由题目提供的材料可知,唐代邢窑白瓷为天下通用,这明显反映出当时邢窑的生产规模非常大。
答案:B
42011年7月31日,大江网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为期一个月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下文物磁法探测工作水上作业已经结束。考古队员在这里采集到大量的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材料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
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
C.明代景德镇的官窑
D.明代景德镇的民窑
答案:C
5据《颜氏家训》,我国古代农家“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相当发达
B.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C.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D.小农经济是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
解析:在小农经济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很少对外交换。
答案:C
6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产品大多投放市场
B.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生产集中,分工细密
解析:A项是民营手工业的特点,B、D两项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答案:C
7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83.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解析:图片中的手工作坊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
答案:D
8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明朝时松江是我国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而不是丝织业中心,棉纺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故①错误,②正确;“从店中给筹取值”说明出现了雇佣关系,③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故④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不知其由。……干将之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300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
材料二 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请完成:
(1)材料一讲述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记载有何特征?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手工业有了什么进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这反映出当时的冶铁技术,至于其“断发剪爪……使童男童女300人”的记载,则明显体现出神话色彩。回答第(2)问,一方面要从材料中提取表面信息,如楚国冶铁技术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得出深层次的信息,如铸剑技术的高低与争霸战争的关系等。回答第(3)问,要说明冶铁技术在当时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1)现象:春秋时期,吴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能够铸造铁剑。特征:具有神话色彩。
(2)楚国的冶铁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楚国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并对秦国构成威胁;冶铁技术的高低与军队战斗力息息相关。
(3)进步:掌握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影响: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诸侯国的实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为后来中国炼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件27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