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1 11:00:3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高二下·平顶山开学考)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 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 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 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
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 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
【答案】A
【知识点】内外服制
【解析】【分析】A.据材料可知,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即对内服和外服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故A正确;
B.商代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B;
C.商朝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故排除C;
D.项夸大了内外服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朝内外服制度,学生综合分析题干信息即可。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西汉董仲舒认为,为君者必须重视灾异现象的含义,且必须有所回应。因为灾异或由于君之无道或由于君政之有误而起,所以必须追究责任,采取惩罚的行为。由此可见,汉代新儒学(  )
A.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 B.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否定了阴阳五行学说 D.—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为君者必须重视灾异现象的含义,且必须有所回应。因为灾异或由于君之无道或由于君政之有误而起,所以必须追究责任,采取惩罚的行为。”可见汉代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天子须行“仁政”,否则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一定程度上对君权有所制约,D正确;
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并非汉代新儒学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排除A;
材料未强调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民本思想之间的关系,未体现“继承”,排除B;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新儒学吸取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新儒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汉代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
3.(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如图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
A.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 B.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瓦解
C.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 D.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
【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西周金文族徽除西周的发源地陕西之外,在河南、山东、湖北、北京、甘肃、辽宁、湖南、江苏、安徽等地也有发展,说明周文化在当时西周疆域内有了广泛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融,而推动周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就是分封制,因此材料内容反映出西周时期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D正确;
题干内容为金文发现的分布图,不能体现金文在所有青铜器中所占比例,不能反映青铜铭文的普及化,排除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血缘关系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贵族阶层等级秩序未消融,并且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分封制的影响进行分析。
4.(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裁撤中书省后,朱元璋为应对日益繁琐的政务,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四辅官,以复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偶尔参与研究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四辅官位列公侯都督之下,六部尚书之上。由此可见(  )
A.四辅官成为明朝新的行政中枢 B.四辅官的设置终结了丞相制度
C.内阁设立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 D.四辅官参政议政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内阁制与省府县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以复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偶尔参与研究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制度,造成皇帝政务繁忙,因此设置四辅官,以减轻皇帝的负担,四辅官与后来内阁的职务相似,说明内阁设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正确;
四辅官没有成为明朝新的行政中枢,排除A;
借助胡惟庸案的爆发,朱元璋宣布将宰相制度废除,排除B;
掌握决策权的是皇帝而不是四辅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明朝内阁设立的背景进行分析。
5.(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妥协是一种智慧,这使美国宪法成为一部“活的宪法”。在费城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联邦主义者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如果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而州权主义者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最终双方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  )
A.民主目标 B.孤立主义政策
C.“自由放任”原则 D.“制约与平衡”原则
【答案】D
【知识点】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大州与小州之间存在矛盾,最终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照人口总数分配,分别照顾了小州和大州利益,调节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制约与平衡”原则,D正确;
材料中所反映出的美国大州和小州的冲突和妥协,体现不出民主目标,排除A;
孤立主义政策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
“自由放任”主要体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领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特点进行分析。
6.(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1849年4月6日,原法国制宪议会的左翼代表在《改革报》上发表致选民的宣言指出,法国人民虽已不再是国王的臣民,但仍为无知和贫困所奴役,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民很难说是自由的、有主权的。这可以说明(  )
A.人民对选举制毫无兴趣 B.传统观念影响民主制的实行
C.资产阶级民主并未施行 D.良好政治素养是民主制前提
【答案】B
【知识点】法国议会共和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法国人民“仍为无知和贫困所奴役,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民很难说是自由的、有主权的”可以得出传统观念影响民主制的实行,B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人民对选举制毫无兴趣,排除A;
根据材料“1849年”“法国人民虽已不再是国王的臣民”可知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已经施行,排除C;
良好政治素养是民主制前提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民主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法国民主制的特点进行分析。
7.(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度降低,出口税率也比过去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商品输出以及掠夺原料的需要
B.清政府关税主权的丧失
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从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度降低,出口税率也比过去降低。”可得出西方列强要中国降低关税,是为了输出他们的商品,扩大在中国的市场,A正确;
BCD都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
8.(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 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统提交拟任政府部长名单,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参议院通过并确认,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是是近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初步践行,B正确;
孙中山与参议院的行为均属于正常履行职权的行为,且他们最终达成共识,排除A;
孙中山按照民主程序组建政府,不能表明其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排除C;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期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民国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9.(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说:“不管我们的损失是如何重大,白色恐怖是如何厉害,反动统治是如何黑暗,斗争是如何残酷与艰苦,但我们都克服了,度过了难关,坚持下来”,是“山不藏人,人藏人”。其旨在说明,琼崖革命斗争的胜利(  )
A.在于坚定革命信念支撑 B.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C.受到独特地理环境影响 D.为大陆的解放提供借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人藏人”表明,琼崖革命斗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坚持下来”,取得最终胜利,B正确;
材料中“我们都克服了”表明,琼崖中共党人坚定革命信念,排除A;
材料中“山不藏人”体现了地理环境对琼崖革命斗争的影响,排除C;
材料强调的是琼崖革命斗争胜利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琼崖革命斗争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琼崖革命斗争胜利的原因进行分析。
10.(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为反抗政府对学生运动的压制,1937年3月,三千多北平学生游行示 威,被警察镇压,几十名学生被捕。刘少奇撰文要求北平的同志“暂时避 免和敌人决胜负的战斗”,并警告说,再来几次运动,“最后就只剩你们几个布尔什维克在秘密的房子里抗日救国”。他的判断(  )
A.犯了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 B.基于对社会矛盾的分析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说明学生是抗日的主力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解析】【分析】1937年,刘少奇基于判断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中日民族矛盾,而不是国内阶级矛盾,因此才有撰文中的内容,B正确;
材料与右倾无关,排除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才建立,排除C;
学生并不是主力,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进行分析。
11.(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一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所具有的一致性在于(  )
A.都与本国国情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B.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C.都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重要思想武器
D.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思想结晶
【答案】A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一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可见这些理论都结合了本国具体的国情,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正确;
“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是强调其意义,排除C;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重大理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相同点进行分析。
12.(2022高三上·赣州月考)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这说明,当时我国(  )
A.强调国家办学模式 B.注重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
C.突出人民教育方针 D.教育适应社会主义改造需要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统一教材编订,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国家政策,这体现了教育功能的政治性,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教育的政治性,不是办学模式,故排除 A项;
材料主要涉及我国教材的编订,不是教育方针,故排除C项;
1953~1956年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 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52分)
13.(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是人”与“斯人”。
近来,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成为热门话题,该文节选自《孟子》。由此引出的学术争议,成为某校史学社团的探究课题,他们拟定了如下步骤
步骤一:了解《孟子》成书与版本变迁的情况。
材料一:现存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下
《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和清朝乾嘉学派考据的版本。汉代刘向、郑玄等人的注本,现仅存清朝的辑本。随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步骤二:分析相关学者的观点,推理判断。
材料二:关于这个问题,国家语文教材主编在微博上做出解释(节选)
“是人”还是“斯人”?近日网上又在议论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一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为何改为“是人”,其实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而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这是需要说明的。
(1)《孟子》最初成书于什么时期?提出了什么社会治理的政治主张?
(2)《孟子》的版本在宋以后日益繁多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说明该主编对教材选择的解释运用了什么史学方法?
(4)该主编的解释并未能平复争议,若要对其提出质疑,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1)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或东周;仁政、民本或民贵君轻。
(2)国家治理,明清出于统治需要对文化的干涉(宣扬儒家思想)官员选拔,包括《孟子》的四书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范围;技术方面,宋以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广泛传抄与刊刻。学术研究方面,朱熹完善理学体系,儒学发展的推动;宋以后文献注疏与考据发展形成不同解释。经济方面,宋以后城市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近代工业革命传入中国,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
(3)以不同来源的《孟子译注》、朱熹《四书章句》、赵岐注《十三经注疏》等文献史料互相印证,形成多重证据法。
(4)思路:该主编未能说明选用的具体版本、史料来源,也未言及所据史料可能存在的由版本抄刻形成的问题,在史料论证的解释方面存在缺陷。同时,也未解答《孟子》版本“斯人”的来源问题(1—)。由于他是国家语文教材主编,解释也存在维护自身作为的主观。
史实:利用材料一、二中文献情况,支持自身的观点,如《四书章句》有赵岐与朱熹的版本,宋元和清朝刊刻版本复杂。
【知识点】程朱理学;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最初成书于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或东周;孟子提出了仁政、民本或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2)可从社会治理、官员选拔、科技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治理,明清出于统治需要对文化的干涉(宣扬儒家思想)官员选拔,包括《孟子》的四书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范围;技术方面,宋以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广泛传抄与刊刻。学术研究方面,朱熹完善理学体系,儒学发展的推动;宋以后文献注疏与考据发展形成不同解释。经济方面,宋以后城市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近代工业革命传入中国,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
(3)根据材料中可见作者引用不同的文献史料,以不同来源的《孟子译注》、朱熹《四书章句》、赵岐注《十三经注疏》等文献史料互相印证,形成多重证据法。
(4)思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见该主编未能说明选用的具体版本、史料来源,也未言及所据史料可能存在的由版本抄刻形成的问题,在史料论证的解释方面存在缺陷。同时,也未解答《孟子》版本“斯人”的来源问题(1—)。由于他是国家语文教材主编,解释也存在维护自身作为的主观。史实:利用材料一、二中文献情况,支持自身的观点,如《四书章句》有赵岐与朱熹的版本,宋元和清朝刊刻版本复杂。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孟子》,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孟子的政治主张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宋朝思想,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宋明理学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问主要考查朱熹,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朱熹的思想进行分析。第四问主要考查 《四书章句》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四书章句》 版本变迁进行分析。
14.(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足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同时,全球多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发表声明,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方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
材料二: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管理吐蕃的机构,并阐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
【答案】(1)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1662年,郑成功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机构:宣政院职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3)成就:1949年,《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共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是《中国共产党章程》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课本知识中可知,隋朝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元朝时管理吐蕃的机构是宣政院,其主要负责佛教和藏族事务。
(3)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首先,在1949年新政协上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基本政治制度写进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有了法律上的保证,进入到新时期,1997年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在十九大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中国共产党章程》。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中国疆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的表现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元朝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元朝 管理吐蕃的机构 进行分析。第三问主要考查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15.(2022·皖豫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在许多场合下又被称为“条约口岸”,也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产物。伴随着战败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都会被迫增开更多的通商口岸。因此,通商口岸的增加,也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改变对外政策而自开商埠。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的产物。
阐述:18世纪后期起,西方列强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列强把矛头指向“闭关”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逼使中国对外开放5个通商口岸;1856-1860年,列强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增开更多通商口岸;1894年日本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在列强侵略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行开放商埠。综上所述,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结合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论题”,依据材料说明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的产物”。“阐述”,可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通商口岸不断开放的相关史实等内容加以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升华“近代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迫使清政府不断开放大量通商口岸”。
故答案为:
论题: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的产物。
阐述:18世纪后期起,西方列强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列强把矛头指向“闭关”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逼使中国对外开放5个通商口岸;1856-1860年,列强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增开更多通商口岸;1894年日本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在列强侵略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行开放商埠。综上所述,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关系提取论题,然后结合列强侵华的原因、概况以及结果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高二下·平顶山开学考)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 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 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 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
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 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
2.(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西汉董仲舒认为,为君者必须重视灾异现象的含义,且必须有所回应。因为灾异或由于君之无道或由于君政之有误而起,所以必须追究责任,采取惩罚的行为。由此可见,汉代新儒学(  )
A.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 B.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否定了阴阳五行学说 D.—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
3.(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如图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
A.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 B.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瓦解
C.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 D.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
4.(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裁撤中书省后,朱元璋为应对日益繁琐的政务,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四辅官,以复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偶尔参与研究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四辅官位列公侯都督之下,六部尚书之上。由此可见(  )
A.四辅官成为明朝新的行政中枢 B.四辅官的设置终结了丞相制度
C.内阁设立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 D.四辅官参政议政掌握决策权力
5.(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妥协是一种智慧,这使美国宪法成为一部“活的宪法”。在费城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联邦主义者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如果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而州权主义者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最终双方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  )
A.民主目标 B.孤立主义政策
C.“自由放任”原则 D.“制约与平衡”原则
6.(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1849年4月6日,原法国制宪议会的左翼代表在《改革报》上发表致选民的宣言指出,法国人民虽已不再是国王的臣民,但仍为无知和贫困所奴役,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民很难说是自由的、有主权的。这可以说明(  )
A.人民对选举制毫无兴趣 B.传统观念影响民主制的实行
C.资产阶级民主并未施行 D.良好政治素养是民主制前提
7.(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度降低,出口税率也比过去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商品输出以及掠夺原料的需要
B.清政府关税主权的丧失
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从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
8.(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 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9.(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说:“不管我们的损失是如何重大,白色恐怖是如何厉害,反动统治是如何黑暗,斗争是如何残酷与艰苦,但我们都克服了,度过了难关,坚持下来”,是“山不藏人,人藏人”。其旨在说明,琼崖革命斗争的胜利(  )
A.在于坚定革命信念支撑 B.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C.受到独特地理环境影响 D.为大陆的解放提供借鉴
10.(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为反抗政府对学生运动的压制,1937年3月,三千多北平学生游行示 威,被警察镇压,几十名学生被捕。刘少奇撰文要求北平的同志“暂时避 免和敌人决胜负的战斗”,并警告说,再来几次运动,“最后就只剩你们几个布尔什维克在秘密的房子里抗日救国”。他的判断(  )
A.犯了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 B.基于对社会矛盾的分析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说明学生是抗日的主力
11.(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一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所具有的一致性在于(  )
A.都与本国国情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B.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C.都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重要思想武器
D.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思想结晶
12.(2022高三上·赣州月考)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这说明,当时我国(  )
A.强调国家办学模式 B.注重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
C.突出人民教育方针 D.教育适应社会主义改造需要
二、非选择题(52分)
13.(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是人”与“斯人”。
近来,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成为热门话题,该文节选自《孟子》。由此引出的学术争议,成为某校史学社团的探究课题,他们拟定了如下步骤
步骤一:了解《孟子》成书与版本变迁的情况。
材料一:现存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下
《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和清朝乾嘉学派考据的版本。汉代刘向、郑玄等人的注本,现仅存清朝的辑本。随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步骤二:分析相关学者的观点,推理判断。
材料二:关于这个问题,国家语文教材主编在微博上做出解释(节选)
“是人”还是“斯人”?近日网上又在议论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一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为何改为“是人”,其实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而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这是需要说明的。
(1)《孟子》最初成书于什么时期?提出了什么社会治理的政治主张?
(2)《孟子》的版本在宋以后日益繁多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说明该主编对教材选择的解释运用了什么史学方法?
(4)该主编的解释并未能平复争议,若要对其提出质疑,请谈谈你的理由。
14.(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足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同时,全球多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发表声明,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方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
材料二: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管理吐蕃的机构,并阐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
15.(2022·皖豫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在许多场合下又被称为“条约口岸”,也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产物。伴随着战败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都会被迫增开更多的通商口岸。因此,通商口岸的增加,也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改变对外政策而自开商埠。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内外服制
【解析】【分析】A.据材料可知,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即对内服和外服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故A正确;
B.商代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B;
C.商朝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故排除C;
D.项夸大了内外服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朝内外服制度,学生综合分析题干信息即可。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为君者必须重视灾异现象的含义,且必须有所回应。因为灾异或由于君之无道或由于君政之有误而起,所以必须追究责任,采取惩罚的行为。”可见汉代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天子须行“仁政”,否则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一定程度上对君权有所制约,D正确;
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并非汉代新儒学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排除A;
材料未强调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民本思想之间的关系,未体现“继承”,排除B;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新儒学吸取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新儒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汉代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西周金文族徽除西周的发源地陕西之外,在河南、山东、湖北、北京、甘肃、辽宁、湖南、江苏、安徽等地也有发展,说明周文化在当时西周疆域内有了广泛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融,而推动周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就是分封制,因此材料内容反映出西周时期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D正确;
题干内容为金文发现的分布图,不能体现金文在所有青铜器中所占比例,不能反映青铜铭文的普及化,排除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血缘关系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贵族阶层等级秩序未消融,并且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分封制的影响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内阁制与省府县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以复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偶尔参与研究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制度,造成皇帝政务繁忙,因此设置四辅官,以减轻皇帝的负担,四辅官与后来内阁的职务相似,说明内阁设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正确;
四辅官没有成为明朝新的行政中枢,排除A;
借助胡惟庸案的爆发,朱元璋宣布将宰相制度废除,排除B;
掌握决策权的是皇帝而不是四辅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明朝内阁设立的背景进行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大州与小州之间存在矛盾,最终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照人口总数分配,分别照顾了小州和大州利益,调节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制约与平衡”原则,D正确;
材料中所反映出的美国大州和小州的冲突和妥协,体现不出民主目标,排除A;
孤立主义政策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
“自由放任”主要体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领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特点进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法国议会共和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法国人民“仍为无知和贫困所奴役,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民很难说是自由的、有主权的”可以得出传统观念影响民主制的实行,B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人民对选举制毫无兴趣,排除A;
根据材料“1849年”“法国人民虽已不再是国王的臣民”可知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已经施行,排除C;
良好政治素养是民主制前提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民主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法国民主制的特点进行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度降低,出口税率也比过去降低。”可得出西方列强要中国降低关税,是为了输出他们的商品,扩大在中国的市场,A正确;
BCD都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统提交拟任政府部长名单,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参议院通过并确认,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是是近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初步践行,B正确;
孙中山与参议院的行为均属于正常履行职权的行为,且他们最终达成共识,排除A;
孙中山按照民主程序组建政府,不能表明其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排除C;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期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民国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人藏人”表明,琼崖革命斗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坚持下来”,取得最终胜利,B正确;
材料中“我们都克服了”表明,琼崖中共党人坚定革命信念,排除A;
材料中“山不藏人”体现了地理环境对琼崖革命斗争的影响,排除C;
材料强调的是琼崖革命斗争胜利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琼崖革命斗争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琼崖革命斗争胜利的原因进行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解析】【分析】1937年,刘少奇基于判断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中日民族矛盾,而不是国内阶级矛盾,因此才有撰文中的内容,B正确;
材料与右倾无关,排除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才建立,排除C;
学生并不是主力,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进行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一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可见这些理论都结合了本国具体的国情,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正确;
“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是强调其意义,排除C;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重大理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相同点进行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统一教材编订,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国家政策,这体现了教育功能的政治性,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教育的政治性,不是办学模式,故排除 A项;
材料主要涉及我国教材的编订,不是教育方针,故排除C项;
1953~1956年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 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3.【答案】(1)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或东周;仁政、民本或民贵君轻。
(2)国家治理,明清出于统治需要对文化的干涉(宣扬儒家思想)官员选拔,包括《孟子》的四书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范围;技术方面,宋以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广泛传抄与刊刻。学术研究方面,朱熹完善理学体系,儒学发展的推动;宋以后文献注疏与考据发展形成不同解释。经济方面,宋以后城市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近代工业革命传入中国,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
(3)以不同来源的《孟子译注》、朱熹《四书章句》、赵岐注《十三经注疏》等文献史料互相印证,形成多重证据法。
(4)思路:该主编未能说明选用的具体版本、史料来源,也未言及所据史料可能存在的由版本抄刻形成的问题,在史料论证的解释方面存在缺陷。同时,也未解答《孟子》版本“斯人”的来源问题(1—)。由于他是国家语文教材主编,解释也存在维护自身作为的主观。
史实:利用材料一、二中文献情况,支持自身的观点,如《四书章句》有赵岐与朱熹的版本,宋元和清朝刊刻版本复杂。
【知识点】程朱理学;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最初成书于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或东周;孟子提出了仁政、民本或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2)可从社会治理、官员选拔、科技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治理,明清出于统治需要对文化的干涉(宣扬儒家思想)官员选拔,包括《孟子》的四书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范围;技术方面,宋以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广泛传抄与刊刻。学术研究方面,朱熹完善理学体系,儒学发展的推动;宋以后文献注疏与考据发展形成不同解释。经济方面,宋以后城市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近代工业革命传入中国,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
(3)根据材料中可见作者引用不同的文献史料,以不同来源的《孟子译注》、朱熹《四书章句》、赵岐注《十三经注疏》等文献史料互相印证,形成多重证据法。
(4)思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见该主编未能说明选用的具体版本、史料来源,也未言及所据史料可能存在的由版本抄刻形成的问题,在史料论证的解释方面存在缺陷。同时,也未解答《孟子》版本“斯人”的来源问题(1—)。由于他是国家语文教材主编,解释也存在维护自身作为的主观。史实:利用材料一、二中文献情况,支持自身的观点,如《四书章句》有赵岐与朱熹的版本,宋元和清朝刊刻版本复杂。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孟子》,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孟子的政治主张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宋朝思想,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宋明理学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问主要考查朱熹,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朱熹的思想进行分析。第四问主要考查 《四书章句》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四书章句》 版本变迁进行分析。
14.【答案】(1)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1662年,郑成功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机构:宣政院职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3)成就:1949年,《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共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是《中国共产党章程》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课本知识中可知,隋朝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元朝时管理吐蕃的机构是宣政院,其主要负责佛教和藏族事务。
(3)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首先,在1949年新政协上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基本政治制度写进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有了法律上的保证,进入到新时期,1997年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在十九大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中国共产党章程》。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中国疆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的表现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元朝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元朝 管理吐蕃的机构 进行分析。第三问主要考查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15.【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的产物。
阐述:18世纪后期起,西方列强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列强把矛头指向“闭关”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逼使中国对外开放5个通商口岸;1856-1860年,列强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增开更多通商口岸;1894年日本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在列强侵略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行开放商埠。综上所述,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结合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论题”,依据材料说明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的产物”。“阐述”,可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通商口岸不断开放的相关史实等内容加以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升华“近代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迫使清政府不断开放大量通商口岸”。
故答案为:
论题: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的产物。
阐述:18世纪后期起,西方列强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列强把矛头指向“闭关”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逼使中国对外开放5个通商口岸;1856-1860年,列强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增开更多通商口岸;1894年日本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在列强侵略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行开放商埠。综上所述,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关系提取论题,然后结合列强侵华的原因、概况以及结果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