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答题技巧+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答题技巧+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1 12: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知识框架
散文
小说
科普文
议论文
知识储备 常见考点【标题、线索、人物、环境、语言、手法、主题】
知识储备 常见考点【标题、人物、环境、线索、技巧、语言、主题】
知识储备 例题展示 常见考点【客观题】
知识储备 例题展示 常见考点【客观题】
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
小说
(一)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阅读方法
1.把握小说情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认识人物形象。
(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生活与人物关系)
3.概括小说主题
题材内容-标题、主要事件;
人物形象-人物要素、介绍评价、人物关系;
情节发展;
环境-环境特点、背景介绍;
重要语句;
散文
(一)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
→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2.表达方式
3.修辞手法
→散文线索
→散文主题
小说-散文
审读定写
1.审题干,明要求
(题量、题型、考点)
2.读原文,析主旨
(人物、情节、环境)
3.找定位,筛信息
(着眼全文,重点研读)
4.原文加工,呈现答案。
(分条作答)
(三)小说-散文常见考点
概括:提→析→结
提出:个性特征+身份体征
分析-手法&作用
总结-情感主旨
1.人物形象:概括、手法、作用
→概括:寻找线索、理清层次、抓住事件
→作用:答题思路:
内容-主旨:揭示/深化/暗示......主旨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概括了...内容
-环境: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天气)
渲染/烘托.....气氛
-人物:塑造/突出.....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
-表达效果:修辞手法
-读者:吸引读者兴趣
结构-线索: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情节集中,层次分明
-位置: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设置悬念】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对应】
2.情节:概括、作用
→自然环境作用:
答题思路:1.理清景物 2.景物特征
内容-主旨:揭示/深化/暗示......主旨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概括了...内容
-环境: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天气)
渲染/烘托.....气氛
-人物:塑造/突出.....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
-表达效果:修辞手法
-读者:吸引读者兴趣
结构-线索: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情节集中,层次分明
-位置: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设置悬念】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对应】
3.环境:自然/社会环境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
答题思路:1.抓场所 2.看关系
内容-主旨:揭示/深化/暗示......主旨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概括了...内容
-环境: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天气)
渲染/烘托.....气氛
-人物:塑造/突出.....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
-表达效果:修辞手法
-读者:吸引读者兴趣
结构-线索: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情节集中,层次分明
-位置: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设置悬念】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对应】
3.环境:自然/社会环境作用
答题思路:
题材内容-标题、主要事件;
人物形象-人物要素、介绍评价、人物关系;
情节发展;
环境-环境特点、背景介绍;
重要语句;
4.主旨:概括
→情节手法&作用:提出+分析+作用
5.技巧:、情节手法&作用
作用
伏笔 能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营造一种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增添了小说情节的起伏波润,使情节发展峰回路转、跌宕多姿;
又能引人深思,深化小说的主题;
铺垫 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悬念 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开门见山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点出、暗示文章主旨。
照应 使文章内在联系;使文章搭配衔接;可以使文章前后互应;
以小见大 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
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①表层义
(标题的字面意义、文章的写作对象、线索等)
②深层义
(主旨义、象征义、修辞义、引申义等深刻含义)
6.标题:含义、作用
→作用:
答题思路:1.抓场所 2.看关系
内容-主旨:揭示/深化/暗示......主旨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概括了...内容
-环境: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天气)
渲染/烘托.....气氛
-人物:塑造/突出.....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
-表达效果:修辞手法
-读者:吸引读者兴趣
结构-线索: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情节集中,层次分明
-位置: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设置悬念】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对应】
6.标题:含义、作用
→语言风格:提出+分析
优美隽永、辞藻华丽、富有文采、
富有地方特色、多用地方方言、通俗易懂、口语化、平实质朴、
清新自然、冷静客观、尖锐深刻、辛辣讽刺、幽默诙谐、
7.语言:风格;
语句:作用、语句赏析、语句含义;
词语:含义、作用
答题思路:
1.浏览选项,
2.回文定位,
3.对比排除
客观题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议论文
(一)文体知识
1.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1.论点考查
【提问方式】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题要点】a.题目即中心论点。
b.在开头,即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c.在中问,应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d.在结尾。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
2.论据考查
(1)概括论据
【提问方式】
文中讲了哪些故事,填入下列横线。本段中采用了哪些论据 本文中用了哪些论据?
【答题要点】
概括文章中出现的事实论据。
【答题技巧】人物+事件
(2)判断论据
【提问方式】下列有关……能否作为本文论据 为什么 本段的论揭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题要点】
a.首先明确本文/本段的论点。
b.判断论据与论点是否贴合。
c.若有多个材料则仔细辨别差异。
d.归纳答案,给出依据。
【答题技巧】观点+原因分析
3.论证方法考查
3.论证方法考查
(1)概括论证方法
【提问方式】
文章 XX段/文章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题要点】
a明确各种论证方式。
b.根据论证方法的不同点分析文章或具体段落运用的论证方法。
c.做出正确的分析。
【答题技巧】论证方法+方法作用
3.论证方法考查
3.论证方法考查
①举例论证∶
a辨别标志∶"例如'"譬如""如"
b.方法作用∶使论证更为具体,增强说服力;
②比喻论证∶
a辨别标志∶比喻词∶如、好像、似等
b方法作用∶使论证生动彩象、易被人接受;
③对比论证∶
a辨别标志∶相反、与之不同
b.方法作用:形象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
④道理论证∶
a辨别标志∶xx说,俗话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等
b.方法作用:使说理更为深刻、透彻,增强论据的权威性
4.论证结构考查
4.论证结构考查
【提问方式】请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答题要点】
a明确议论文论证的结构和顺序。
b.通读全文分析议论文结构和顺序。
c.概括答题。
【层递结构、并列结构、总分结构、对照结构】
议论文
(二)客观题
1.做题方法:读-找-比-判
设错方式: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混淆时态、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增减限制、主次颠倒、错解事例、强加因果、拼凑词 句、肯否失当、文不对题。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总结-找主体
-判断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时,要注意分析文中不同概念之间的区
别以及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总结:作答时,要注意试题中的相关选项,表述的要点要全面,不能有任何遗漏。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总结-文中的有些观点、问题等有着相关的时态,比如已然、未然等,设误项故意混淆“已然和未然”。
-时态混淆:着、了、过、
-未然与已然:已经、曾经、过去、未来、之前、之后;可能、大概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总结:忠于原文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总结-解答论述文相关题目时,要注意分析中心词前的相关修饰、限制语言。
-限制词:数量【少数、大多数、部分、几个】
范围【凡、全都、所有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总结:分析选项时,注意分析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事件的主次等。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因果词:因为、所以、因此、由于
议论文
2.客观题:读-找-比-判
技巧总结:阅读时,要注意分析语句表达的肯定和否定。
科普文
(一)文体知识
说明对象、说明方法
(二)阅读方法
1.读标题,明对象。
2.浏览全文,理结构,明顺序。
3.通读全文,把握对象特征、说明方法和情感。
(三)做题方法
1.客观题:找-比-判
设错方式: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
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