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化作业(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化作业(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06 20:33:56

文档简介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以生产方式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    信息文明……
A.铁器文明 B.电气文明
C.工业文明 D.游牧文明
解析:“铁器文明”和“游牧文明”属于农业文明或与农业文明同时代;“电气文明”是工业文明的组成部分。
答案:C
2下列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首先发生在传统的工业领域
B.基本特征是逐步发明和使用机器
C.动力革新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D.瓦特为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部门,而不是发生在传统的毛纺织部门。
答案:A
3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解析:“教堂尖顶”是天主教统治下中世纪的象征,高耸的“烟囱”的数量超过“教堂尖顶”,意味着近代社会的进步,而且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带给人类光明的天神,因此材料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描述应该是赞美。
答案:D
4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解析:从题干数字变化分析,棉布的价格在逐渐下降,从“1780年”到“1860年”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引起了棉纺织业技术的提高,从而导致价格下降。
答案:B
5下表是16~19世纪前期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
农村人口数
城市人口数
16世纪
337.5万
112.5万
19世纪前期
400万左右
800万左右
A.农村卫生条件恶劣,居民增加缓慢
B.城市面积广大,能够容纳众多的人口
C.在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
D.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总数增加缓慢
解析:在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成为雇佣劳动力。这一过程,也被称做城市化进程。
答案:C
6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切合实际的是(  )
A.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解析:世界博览会主要是展示世界文明发展程度及预示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盛会。19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行,主要是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B
7“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大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事。”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
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解析:材料信息中工商业资产阶级崛起,他们跻身社会上层是社会结构变化的表现,其推动力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解析: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逐步扩大,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互相影响。材料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就反映了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解析:回答第(1)问,要从市场、资金、劳动力三个方面分别说明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回答第(2)问,要从市场扩大对技术更新的需求、技术积累对动力更新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第(3)问,要注意思考的角度,从生产技术的发展、国际联系的加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涵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0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请完成: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怎样一个“特殊的位置”?
(2)英国的这种“特殊的位置”是怎样形成的?
(3)如何正确评价“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参考答案:(1)世界工厂;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由英国所操纵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他国家共同满足它的多种需求。
(2)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殖民争霸战争。
(3)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将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和地区强行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当中,使它们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之上的;当然从客观角度看,英国的殖民扩张行为也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变化,推动了当地文明的进步。
课件30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