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优化作业(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优化作业(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06 20:36:05

文档简介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答案:C
2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
A.结束“两个凡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一国两制”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个关键性的步骤。
答案:B
3下列有关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改革的起步早于城市
B.农村改革借鉴了苏联建设的成功经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主要改革形式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崭新的探索,与苏联的建设道路截然不同。
答案:B
4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已经启动,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D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以得出开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答案选B项。
答案:B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性质
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的性质。
答案:D
6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题目提供的时间着手进行分析。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将企业搞活。题干材料中厂长经理们的呼吁,就是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企盼。
答案:C
7右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刊登广告,推销产品,有利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但并不能促进中外合作生产。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
8(2013·天津文综)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解析:“集中统一管理”“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情况,故排除A、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企业产品质量的情况,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一时无法适应,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
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
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1990年12月《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请完成:
(1)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
(2)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
(3)据以上材料,邓小平的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参考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明确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3)一致。因为邓小平的观点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课件29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