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文言句式与翻译
2023/3/1
1
文言句式
熟练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是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一大要求。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高考往往在断句题和句子翻译题中对特殊句式进行考查。
2023/3/1
2
壹
判断句
2023/3/1
3
【 判断句小结】
1.有判断标志词
·“者”“也”
①“者,…也”“者也” ②“者…”③“…也”
·“为”“是”
·“即、乃、则、皆、诚、亦、素、必”
·“非”“匪”表示否定判断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2.无判断标志词
【口诀助记】为是乃非皆则者也
(为师) (竭泽)
2023/3/1
4
【 判断句翻译小结】
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出“ 是 ”或“ 不是 ”
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 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
“必”“一定是”“乃”“即”“就是” “诚”“确实是” “则”“原来是”“皆”“都是”“素”“本来是”“亦”“也是”
2023/3/1
5
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
①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这是我的过错。
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我让人观望了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
2023/3/1
6
贰
被动句
2023/3/1
7
【 被动句小结】
1.有被动标志词
2.无被动标志词
·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用介词“于”表被动
·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
·用介词“被”表被动
·动词本身表被动。
【口诀助记】见于为被所受
(瑜) (备)
2023/3/1
8
【 被动句翻译小结】
被动句翻译时一般要加“被”,或使用表被动的词语表达,如“受”“受到”“遭到”等。表被动的介词“于”有时省略,翻译时要注意识别并译出被动的含义。
2023/3/1
9
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2023/3/1
10
叁
省略句
省略句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2023/3/1
11
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 问:“获羊乎 ”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桃源人
渔人
渔人
桃源人
渔人
桃源人
(省略主语、宾语)
杨子
邻人
杨子
邻人
(省略主语)
2023/3/1
12
临河三中 陈静
3、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4、为 击破沛公军
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欲与 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留待。
5、(1)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改之。
(2)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6、沛公军 霸上。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病)
(病)
(病)
(医)
(吾)
友人
省略宾语
之
择
鼓
省略介词
于
于
友人
鼓
(省略谓语)
于
(省略主语)
2023/3/1
13
临河三中 陈静
【 省略句小结】
省略是文言文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省略介词宾语“之”以及省略介词“以”“于”等,在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2023/3/1
14
临河三中 陈静
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省略句的译法。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②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④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⑤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⑥邓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022新高考Ⅱ卷)
⑦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慕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2015·四川卷)
一定要使他们(百姓)上能赡养父母。
省主语“烛之武”
省“之”,指代亡郑这件事
省宾语“之”,指代百姓
省宾语“之”,指代“秦国”
省介词“于”
2023/3/1
15
肆
倒装句
2023/3/1
16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
否定句
疑问句
“之”“是”
主谓倒置
“相”“见”
2023/3/1
17
主语
谓语
宾语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甚矣,汝之不惠
渺渺兮予怀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方法点拨
主谓倒装在高考翻译题中极少碰到。翻译时按“主+谓”的顺序调整。
2023/3/1
18
主语
谓语
宾语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邹忌》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何陋之有《陋室铭》
唯利是图 唯你是问
之、是
疑问句
否定句
不、弗 、未、非、否、毋、无、莫
安、何、曷、胡、孰、谁、奚、焉、恶
文言文里,宾语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方法点拨
判定宾语前置句既要结合语意,又要结合其标志词语。
翻译时按照“动(介)+宾”的顺序调整;翻译第三种类型, 去掉“是/之”,宾语后移即可。
2023/3/1
19
1、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别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有不称赞自己的。而你的功劳这么大,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
2、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2023/3/1
20
3/1/2023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为秦桧所害,魂赴天庭。帝曰:“来者曷为者也?”对曰:“吾乃南宋岳飞也。”曰:“何以来此?”曰:“吾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做事唯命是从。为奸人秦桧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帝拘之。”帝曰:“桧安在?”乃命拘桧。曰:“夫飞,何罪之有?何以杀之?虚言之务去!”对曰:“莫须有!”怒言:“此等奸臣,虽生,何面目以归宋!宜杖死。”曰:“桧知罪矣,求见恕。”曰:“罪已至及,定不相许。”乃廷杖之,桧死。帝叹曰:“岳飞之不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乃曰:“夫飞,尔复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帝乃命养其子,以慰其灵。
2023/3/1
21
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认识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初步熟悉文言文翻译方法。
2、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3、通过对文言文的翻译,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六种方法
2、通过练习文言文翻译,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翻译如何考?
有何规律可循?
2018年全国卷1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真题透练——找规律
2018·全国卷1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①以:凭借;虚词 ②出征:出兵征讨;实词
③率:率领;实词
④以为:作为;虚词 ⑤先驱:先锋;实词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以:因为;虚词 ②履:行为;实词,古今异义 ③素:向来,一向;虚词 ④作:建造;实词 ⑤屋五十间: 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特殊句式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命题规律: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偏义复词
省略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判断句、固定句式
2022年全国乙卷
(1)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周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呢?”
克: 打败 奈......何:拿......怎么办?
(2)现在(我)请求(找来)年老体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
鳏寡:丧妻丧夫 论:评定 供秩:安置
2021全国乙卷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既:已经 断:裁决 断之以法:以法断之(状语后置) 忿:愤怒
(2)(皇帝)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
覆视:复核查验 当:判处 矜:怜悯 状:情形 闻:使动用法,这里译成“上报 ”
总结
文言翻译
的原则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
对于大多数词句,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句,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高考重点考查直译能力。
文言翻译的方法:
“六 字”经
留、删、换,调、补、变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
例:
1.赵惠文王十六年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3.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①留:
【提醒】
(1)需要“留”而不译的内容包括:①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等专有名词;②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熟语,比如成语或习惯用语。
(2)避免保留过多。可以把某个词语拆分一下,看拆分后是否可以翻译或者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此判定是否保留这个词语。
②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例:夫赵强而燕弱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发语词)
(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助词)
(偏义复词)
③换:
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主要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⒈每纵游骑剽掠 抢劫掠夺
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身世卑微、见识短浅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像影子一样
字字落实留删换
。
④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例: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2.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提醒】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直译的基础上,将古文倒装句的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使译文通顺。考生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将状语移到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定的中心语之前;③主谓倒装,翻译时要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如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弗之罪也”,翻译时应将宾语“之”移到动词“罪”之后。
⑤补: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⒈沛公谓张良曰:“(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 )而衰,三( )而竭 。
⒊竖子,不足与 ( ) 谋。
⒋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提醒】
“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文言语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考生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通顺。在翻译时需要增加或补充成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等;②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的内容,如介词、关联词等;③数词后面补充量词;④词类活用中的省略部分应补全,比如使动用法就要加“使”“让”等词,意动用法就要加“感到”“认为”等词。如果句子成分的省略影响句意的表达,翻译时要加上省略的内容,可加上括号。词类活用必须按活用后的意思翻译。
⑥变: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变”即“意译”。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原则,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
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宜用意译。
例1: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2019浙江高考)(比喻)
译文: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用处。
例2: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译:秦汉时的明月(依然高悬),秦汉时的关隘(依然留存)。
文从句顺调补变
真题建构
2022年新高考1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救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022年全国甲卷
(1)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