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1 12: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课题释义
故都
的秋
秋是描写的内容
表明描写地点北平,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标题可否改为“北平的秋”?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1.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特点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南国之秋又有何特点
“慢”、“润”、“淡”、“一点点清凉”
“清”、“静”、“悲凉”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江南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首尾呼应,使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与眷恋之情表达的更为浓烈。
作者借助了哪几幅图景来表现故都的秋 试为每幅图景拟一个小标题。(用一个短语概括,尽量含一“秋”字)
秋花图(秋晨小院图)
秋槐图(秋槐落蕊图)
秋蝉图(秋蝉残鸣图)
秋雨图(秋雨话凉图)
秋果图(秋果奇景图)
故都秋景图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任务: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具体体现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碧绿的天色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穿着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
泡一碗浓茶,细数一丝—丝的日光,静对牵牛花
从色彩上看,以冷色调为主,突出秋的清冷
描摹秋的干净清明,也描写秋带给人的清闲之感
从对人物活动的描写上看,侧重于突出秋带给人的清闲之感

主要是从听觉上写秋的恬静、静谧的特点。
以声衬静
悲凉
作者对故都之秋如此眷恋,那他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悲凉呢
郁达夫
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作者介绍
因此,主张民主主义的郁达夫被迫先后在上海、杭州、福州等地居住。颠沛流离的生活使郁达夫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思想苦闷。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在北平病逝。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触景伤情,写下此文,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
小结全文
悲秋不等于悲叹,哀愁不等于沉沦,和前人一样,郁达夫在秋光中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只要人类还在,文化不死,伤春的泪就流不尽,悲秋的歌就唱不完!愿你一生爱笑,不畏秋凉,用最美的方式面对悲伤。
作业布置
请写一篇关于“秋"的文字,注意要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