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一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一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1 23:09:22

文档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一练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达标(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确凿(záo) 哺育(fǔ) 喧嚣 一拍既合
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 无遐及此
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 锋芒毕露
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 迥乎不同
【答案】D;【解析】A哺育(bǔ) 。一拍即合。B炽痛(chì) ;无暇及此。C亘古(gèn),仰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李华同学在学习上勤勤恳恳,诲人不倦,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B.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帮扶工作精神,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答案】B;【解析】A.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C.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D.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3.下列属于语意重复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持续干旱少雨,许多水库的存水量已减少了一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B.国内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和品牌致力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C.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次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
D.对于高铁的设计和施工,始终要坚持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生态的原则。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病因的理解。A.“减少了一倍”是逻辑上的错误,应该改为“减少了一半”。B.搭配不当,“精神”与“创新”不搭配。C.“一直”与“长时间”语意重复,应该去掉其一。D.缺少主语,删掉“对于”。所以选择C。
4.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答案】C;【解析】A.说话太生硬;B.寒舍是称自己的家;D.不耻下问用错了,注意身份。
故选C。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里,“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招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序排列的能力。本段文字围绕第④句“人无信不立”的观点展开论述,④句应放在首位,②①句紧承④句从“传统”和“现今”两个方面具体阐述;③句“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⑤句“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是对如何做的总结;正确的语序为:④②①③⑤。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8题。(9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②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
⑤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6.选文围绕“待人厚”,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请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3分)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帮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请人帮助自己修改文章;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再三道谢。
7.“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质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表达了作者含蓄的批评态度。
8.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三段叶圣陶先生文字工作上待人宽厚的总结,又是引出第四段中后面先生日常生活中宽厚待人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16分)
齐白石的人格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3分)
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⑩段和第 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本文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在写作方法上的相同之处及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文章通过写齐白石工作和生活的几件事,表现了齐白石傲如古松、痴如顽石、谦如空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齐白石的敬佩之情。
10.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白石发现蟹腿特点时惊喜、激动的心情,表现了他的痴迷精神。
11.不矛盾,说他“傲如古松”是指他不慕权贵,自尊自强;说他“谦如空谷”是指他虚心好学,尊重他人。这里的“傲”与“谦”,恰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
12.不能颠倒。因为第⑩段写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第 段写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两段从古到今,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所以不能颠倒。
13.(1)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选取典型的小事情,《齐白石的人格》表现了齐白石傲如古松、痴如顽石、谦如空谷的特点,《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表现了叶圣陶待人宽、律己严的特点。
(2)都采用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 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有活力做铺垫。
15.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16.已过耄耋之年,精神仍健旺,保有气派和风范;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17.示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一练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达标(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确凿(záo) 哺育(fǔ) 喧嚣 一拍既合
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 无遐及此
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 锋芒毕露
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 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李华同学在学习上勤勤恳恳,诲人不倦,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B.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帮扶工作精神,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下列属于语意重复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持续干旱少雨,许多水库的存水量已减少了一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B.国内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和品牌致力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C.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次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
D.对于高铁的设计和施工,始终要坚持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生态的原则。
4.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里,“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招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8题。(9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②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
⑤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6.选文围绕“待人厚”,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请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3分)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16分)
齐白石的人格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3分)
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⑩段和第 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本文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在写作方法上的相同之处及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 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