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28
课 题 月光下的凤尾竹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的优美情绪并哼唱主题。
过程方法 认识葫芦丝的形状,能分辨葫芦丝的音色。有乐器的试着吹奏几句旋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
难点关键 分辨葫芦丝的音色
学情分析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为四三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傣族风情画卷。引导学生从情绪和速度中感受音乐形象,完整聆听乐曲,并用动作表示不同的段落、激发学生对傣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课件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情景导入1、老师播放傣族风景图片,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一个民族,它有着神奇的传说,四季如春的气候,那里的人们都能歌善舞,你们知道是哪里吗?2、学生发言:3、老师介绍傣族: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两个地方。傣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傣族人民把孔雀和大象视为吉祥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所以有“水的民族”的美称。最欢乐的节日就是“泼水节”,用这种方式表示冲走灾难,带来吉祥和祝福。傣族的音乐优美、动听,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二、欣赏乐曲认识葫芦丝:1、播放乐曲录音,并提问: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老师总结:(出示葫芦丝图片)是用葫芦丝演奏的,葫芦丝是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3、复听乐曲,老师提问:葫芦丝的音色很特别,就像听到马头琴的音色就知道是蒙古族的音乐,听到葫芦丝的音色就知道是傣族的音乐。我们再听一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呢?3、老师总结:葫芦丝音色柔和、优美、圆润、婉转,略带鼻音。4、老师提问:听到这么优美的音乐,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三、分段欣赏1、第一乐段:(1)、老师播放第一乐段,并提问:第一乐段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2)、学生观察乐谱,分辨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3)、老师提问:这四个乐句有什么特点呢?(4)、老师总结: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是变化重复,前两小节一样,后面的小节不同,也可以叫作同头换尾。(5)、老师提问:老师出示第一乐段乐谱,指导学生演唱,注意连音和断音的唱法。2、第二乐段:(1)、老师播放第二乐段,并提问: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2)、老师总结:这段旋律的节奏更加舒展,旋律出现在高音区,情绪显得更加激动。(3)、老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二乐段主题。3、完整欣赏:(1)、老师完整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听到不同的乐段时,用动作表示。(2 )、欣赏合唱版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四、教师总结 运用图片进行简短的介绍,让学生对傣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的形状、音色以及演奏方法。欣赏第一乐段,引导学生从情绪和速度中感受音乐形象,并划分四个乐句,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通过对比学唱旋律。通过对比与第一乐段在节奏和情绪上的不同来学唱。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月光下的凤尾竹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