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07 06:44:40

文档简介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没有理由的和不正当的恐惧,它使我们从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这表明罗斯福总统(  )
A.具有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B.对美国前景没有充分把握
C.基本安于美国的社会现状
D.要对美国进行彻底的改造
解析:B项与材料中的“坚定信念”不符,C项与材料中的“进攻”不符,D项错在“彻底”上。
答案:A
2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解析:新政是罗斯福在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的背景下,为摆脱危机而选择的道路。虽然罗斯福在就任总统前后主张实行新政,但题干材料表明他在任总统之前对国家干预经济不甚认同。由此可排除A、B两项。D项错在“率先”上,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发展主张的是经济学家。
答案:C
3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解析: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农产品价格应该是持续下降,不应是逐步提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措施,政府出资兴办大型工程,投资额应该是上升而不应是下降;公共工程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但在一年之内就迅速解决失业问题显然不符合实际(图中显示1934年数值已远远低于经济危机爆发时1929年的数值)。据此判断本题答案应为C项,罗斯福政府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从而逐步恢复了银行的信用,稳定了金融资本市场。
答案:C
4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等保护工人权益、改善工人待遇的条款,故A项的说法正确。当时美国人大量失业,故B项的做法不可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社会消费不足,产品大量过剩,故C、D两项的做法也不可能。
答案:A
5罗斯福曾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罗斯福的这一解释主要针对的是(  )
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
B.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D.推行“以工代赈”
解析:由“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可排除政府救济方面的举措;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D
6右图是美国著名的田纳西工程。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直接目的”。兴办大型水利工程,直接目的就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A
7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解析:“守夜人”的形容是对国家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言,而罗斯福新政之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成了“二老板”。
答案:C
8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满足工人阶级的要求
B.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C.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D.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新政只能缓解危机,不可能消除危机。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作出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用童工。——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保险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旨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课件28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