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微专题教案:探究一词多义——了解词义的古今演变(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微专题教案:探究一词多义——了解词义的古今演变(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1 15: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专题三 :了解词义的古今演变
第一课时:探究一词多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
2.把握词语引申的规律。
3.结合文段,学会积累一词多义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词语引申的规律,学会积累一词多义的词语。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推送学习任务单
二、熟悉本课“教学参考资源”,在智课端准备资源并向学生推送助读资源。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探究一词多义——了解词义的古今演变(第一课时)
三、划分小组,规划赋分,制作活动评价量表。
【课堂活动】
一、活动导入
从古到今,词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词义的演变也不是突然变异,而是慢慢引申发展的,且有自己的演变规律。词义发展变化的现象,在以往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是屡见不鲜,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请同学们,按照课本范例分组展示自己梳理归纳的一词多义,课堂上分享。
二、活动过程
任务一、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
阅读本单元“学习资源”中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一文,梳理“资料摘编一组(2)”中词义引申的示例,梳理一个词语中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课文归纳的示例中,选择若干个一词多义,讨论词语本义引申出其他义项的现象。
词语 本义 引申义1 引申义……
规律:
【点拨】
词语 本义 引申义1 引申义2 引申义3
向 向北的窗户 “朝着”或“对着”
道 路 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 正当的手段
脚 小腿 足
朝 早晨 朝见 朝廷 朝代
长 (cháng)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 长久 深远
(zhǎng)延长、赞许等 年长 岁数大,辈分高 兄长、首领、长官
规律:一个词语随着时间的发展,词义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以本义为中心进行引申,使得词义众多,义项之间保持着联系,但是又独立成为一个义项,具有独立表义的能力,同时不排斥本义,这不仅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于面目全非,而且使语言丰富化了。
任务二、结合案例,把握词语引申的规律。
借助《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查找下列字词的本义和所引申出的意义,探究其引申的规律。
兵 亡 书 名 闻
【点拨】
(1)兵
本义指武器 例: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引申为拿武器的人,就是士兵 例:一老河兵闻之(纪昀《河中石兽》)
也引申为很多战士,就是军队 例: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也引申为军队交战,就是战争 例: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亡
本义指逃跑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引申为失去 例:亡羊补牢
再引申为死亡、灭亡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3)书
本义是写 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引申为装订成册的著作 例:无从致书以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也引申为用以陈述对政事的见解的文体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引申为书信 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名
本义是名字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引申为取名 例: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也引申为名声 例: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由名声引申为出名 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5)闻
本义是听见 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引申为听说、知道 例: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听说、知道引申为接受 例: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由听说引申为传布 例:能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特指向君主报告 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又由听说引申为有名、著称 例: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词语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1.词义义项之间具有包容关系,比如名,本义是名字,引申为动词词性“取名”,虽然词性发生了改变,但是“取名”的“名”就是本义名字的意思。
2.词义义项之间具有分化关系,比如闻,其本义引申出听说、知道,由这两个意思又分化有传布、向君主报告和有名、著称三种意思,这三种意思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紧密,分化特点明显。
3.在特定语境下引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个词的意思的确定,要特别关注于其特定的语境,语境不同,词义也是不同,引申义也是不同的。比如闻,在运用于国君、皇帝之类的高地位时,其意特指向君主报告。
任务三、结合文段,积累一词多义的词语
1.再次阅读《师说》,从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一词多义的词语,并加上释义和例句。
【点拨】
2.利用义项之间的联系,识记其中一个词的义项,概括义项间引申的规律。
【点拨】
三、活动小结
本堂活动课,通过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把握词语引申的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学会积累词语,了解词语义项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词语的演变发展有进一步的掌握。
四、布置作业
梳理本册书中的一词多义,汇集到词语积累本上。
活动评价
1.完成本课时【同步测试】。
2.活动评价量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