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意,探究思想
——必修下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单(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及任务
1.理解文章大意,梳理结构层次。
2.理解发论者观点,初步探究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
3.有理有据交流阅读与思考的收获
学习过程
【课前任务】
一、阅读《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与《齐桓晋文之事》及《庖丁解牛》三篇诸子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画出文章的结构图示。
(测评量表)
层次结构合理 (30分) 内容概括准确 (30分) 内容全面 (30分) 图示清晰 ( 10分)
二、根据以下提示问题,探究三篇文章中孔子、孟子、庄子的处世观点。
(一)《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篇探究问题: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四人谈志的内容是什么?他们志向的实质是什么?孔子的反应怎样?
学生 四人谈志 孔子评价 志之实质
子 路 (仲由)
冉 有 (求)
公西华 (赤)
曾 皙 (点)
2. “夫子哂之”是否定子路吗?
3.你怎样理解“吾与点也”?
(二)《齐桓晋文之事》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中,齐宣王最初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孟子给他宣传的政治理想又是什么?
2.结合孟子对理想生活图景的描述,概括孟子社会理想的特点。
(三)《庖丁解牛》探究问题:
1.庖丁为文惠君阐述的解牛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2.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中任务及活动】
一、三篇文章结构探讨
1.小组交流三篇文章结构。
2.抽签展示其一。
3.根据量表打分。
二、探究三篇文章中反映出的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观点。
【测评量表】
解读合理 (30分) 解读充分 (30分) 结合文章内容 (20分) 表达清晰 ( 10分) 其他 (10分)
探究记录: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探究
2.《齐桓晋文之事》篇探究
3.《庖丁解牛》探究问题
课后作业
1.拓展阅读《礼记·礼运》篇及《论语·公冶长》篇,进一步体会孔子的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礼记·礼运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②,无施劳③。”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 盍:何不。 ②伐善:夸耀自己的优点或才能。伐,夸耀。 ③施劳:张扬自己的功劳。施,张扬、炫耀。
2.完成同步测试练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