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设计二:三个问题的追问
这一教学设计主要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来安排教学,重在文本的精细研读,以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深入辨析思考的能力。
学习活动一:“礼教”何以吃人
这一学习活动涉及的主要篇目是《祝福》。
1.搜集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礼教”的基本内涵,特别是封建礼教对“人”的压抑、摧残,就此在班级论坛上进行呈现并展开讨论。
2.《祝福》中涉及的封建礼教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一步步与祥林嫂发生关联的?祥林嫂如何一步步被“困”其间,直至毁灭?
3.画出“祥林嫂生存困境图”,以图表的方式或者自己独创的方式来形象地演示出祥林嫂被吞噬的过程。与全班同学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
4.将同学们的成果,集结成电子文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打印成册)与外校同学相互交流。
学习活动二:他们究竟怕什么?
这一学习活动涉及的主要篇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1.阅读《水浒传》,关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前林冲的相关情节,梳理出林冲的故事,将林冲的故事压缩成两千字左右的文字。然后再将其有声有色地讲出来,录制成音频,配制合适的音乐背景,放置到公共平台上,大家相互交流。
2.在林冲的故事中,他犹如一只被缚住的老虎,缚住他的那条无形的绳索究竟是什么?他到底害怕什么,致使他的拳头往往仅仅停留在空中,并未真正落下?在班级论坛上,大家可以就此问题深入研讨,各抒己见;也可以查阅资料,看看别人的认知与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
3.别里科夫整天神情惊惧不安,脸色苍白,“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更是他始终挂在嘴上的口头禅。那么,他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害怕”,他又是怎么做的?既然他什么都怕,为什么别人还如此惧怕他呢?
学习活动三: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这一学习活动涉及的主要篇目是《促织》和《变形记》。
1.在《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成了善斗的蟋蟀(虫),成名自己更是变成了虫的附属物,因虫而奔走悲喜,因虫而贫贱富贵;在这些“变化”中,什么其实始终没有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碰撞交流。
2.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外形变成了甲虫,但他的什么没有变?他的父母和妹妹外形始终没有变,但他们的什么却变化了?同学们分别独立研究,查找资料,补充完善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组织全班讨论。
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许多事情变了,许多事情却又并非改变,在变与不变之间,隐藏着哪些重要的社会规律呢?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卡夫卡其他作品,思考相关问题。在校内可以举办相应的文学沙龙,邀请学者、作家、老师参与此项活动,大家一同平等研讨,交流彼此看法。校刊可以开辟专栏,对此事进行追踪报道,组织论点争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