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15-17课;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1分)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如果为下列照片配上解说词,最合适的一句是( )
“辽宁舰” 核潜艇 歼一20战机 水下发射导弹
A.科技创新、人民幸福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海上盾牌、捍卫主权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
2.(本题1分)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了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C.积极推进强军之路 D.努力发展文化事业
3.(本题1分)下图所示军种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人的中国人民解放火箭军最有力杀手铜。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任务是打击地面目标核反击 B.有助于中国争夺世界霸权
C.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 D.是我国现代化军队的必备
4.(本题1分)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已远超美国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没有意义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5.(本题1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中,作为中国战略威慑核心力量的是
A.陆军
B.空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6.(本题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正向现代化迈进。下列关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改所取得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击机
B.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C.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战略导弹部队
D.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
7.(本题1分)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改变外交方针政策,不再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1956年首次提出来 B.是在接见印度尼西亚代表团时提出的
C.仅适用于亚洲各国 D.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8.(本题1分)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9.(本题1分)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出自(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10.(本题1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涉台声明答记者问说道:“美方应纠正错误,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停止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以实际行动维护而不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据此可知,中国( )
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本题1分)“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中国不支持别国,也无需别国支持 D.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12.(本题1分)2022年是尼克松历史性访华的50周年。50年前的今天,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抵达中国。周恩来总理在迎接尼克松时对他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尼克松访华( )
A.促成了朝鲜战争停战 B.促使中国重返联合国
C.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确立了中美外交关系
13.(本题1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外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4.(本题1分)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美国认为的“最惨重的失败”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D.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5.(本题1分)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环境。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
①按照“一边倒”方针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其在中国特权
③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本题1分)2022年5月23日,拜登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会谈,会后拜登对媒体公然表示,美国将采取军事手段“保卫台湾”,坚决反对大陆“单方面以武力改变现状”。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不结盟运动的纲领 D.《联合公报》规定
17.(本题1分)20世纪70年代初,某报纸登出一幅名为《High lob(吊高球)》的漫画。下面对这幅漫画解析正确的是( )
A.中美对抗,苏联中立 B.中苏合作,对抗美国
C.中美缓和,苏联孤立 D.美苏冷战,中国孤立
18.(本题1分)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它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宣布
19.(本题1分)中国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的成功举办说明
①中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 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④中国环境宜人适合举办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本题1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 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这反映了我国
A.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深入扩大 B.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5分)
21.(本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1956年我国仿制的喷气式飞机 图二 我国自主研制的隐身战斗机歼-20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会见巴勒斯坦海军参谋长时曾说过,我国当时海军力量薄弱,不能派舰艇访问,海军司令肖劲光只能乘飞机出国访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人民海军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三 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五大战区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实行历史性重塑。
(1)比较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海军力量发展有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军队建设形成怎样的新格局?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加强国防力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2.(本题7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6月,中国总理对印度和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中印和中缅两国分别于28日和29日在新德里和仰光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保证主权国家之间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本准则。
——《中缅印三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3)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
23.(本题6分)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2)材料二中周恩来的发言源自哪一国际会议?他的这段发言阐述的是哪一外交方针?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乔的笑》反映了中国取得哪项外交成就?《历史性的握手》指中美两国外交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突显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事实证明,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独善其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全球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日报网(2020年4月18日)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如何体现一个大国的担当。
24.(本题6分)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随着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俄乌战争正式打响。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月29日表示,中方始终主张,对话谈判才是化解危机最现实可行的方式。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重建和平而努力。
(1)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哪一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在万隆会议上我们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材料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主权领土内的军事行动规模是欧洲几十年来不曾见过的。这种单边措施直接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他再次呼吁俄罗斯停止军事活动,撤回军队。
(2)中国身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被排挤在外,是从何时改变这种情况的呢?
材料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立起来,然而,美国对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军事上包围,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的政策,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上述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那么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呢?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三、论述题(共5分)
25.(本题5分)请结合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体现图片内容所反映的共同主题;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世纪70年代后,海军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1956年,我国研制出了歼-20战机;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水下发射导弹等,加强我国国防力量,因此图片体现了我国在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等军队方面的建设,因此题干图片体现了科技强军、钢铁长城,B项正确;题干体现军队建设,没有反映人民幸福,排除A项; “歼一20战机” 是空军取得的重大成就, “水下发射导弹”是导弹部队取得的成就,排除C项;“辽宁舰” 是海军的成就 , “歼一20战机” 是空军取得的重大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了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可知,我国军事装备不断改善,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强军之路,C项正确;航空母舰不属于核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航天技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我国现代化军队的必备,D项正确,排除C项;火箭军主要任务是核反击任务,故A错误;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排除B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这份资料可知,我国军种逐渐完善,军事配备现代化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钢铁长城”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C正确;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尚未超过美国,A错误;军队强大直接提高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能力,B错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在材料中没有提及,D错误。综上故选C。
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15年1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火箭军的前身是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现已更名为火箭军)。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6.C
【详解】2015年将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反映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加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现已更名为火箭军)。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所以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不是1956年,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来的,不是印度尼西亚代表团,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各国,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A项正确;中国积极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无关,排除B项;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已经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B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原则指的是中国独立自主处理国际关系,不受外来干扰,排除A项;求同存异中的“同”指: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 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异”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排除C项;一国两制针对的是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美方应纠正错误,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停止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以实际行动维护而不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不同任何国家同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含义是深层次的概念,而不是复述,排除B项;“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以偏概全,排除B项;题干重在说明中国和美苏的关系,而不是三者和平相处,且这一时期美苏并不是友好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抵达中国。周恩来总理在迎接尼克松时对他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双方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朝鲜停战协定是在1953年,与题目考查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是1971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美建交是1979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从而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而导致的外交僵局,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推动了新中国在70年代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A项正确;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排除C项。故选A项。
14.B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时间点“1971年”,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B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表现为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按照“一边倒”方针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其在中国特权,①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③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1979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承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美国将采取军事手段“保卫台湾”反对大陆“单方面以武力改变现状”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联合公报》规定,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广大亚非国家参与的一次国际会议,万隆基本精神是求同存异,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美国、苏联”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而在美苏两国的争霸过程中,美国此时也处于守势地位,所以中美双方都有改善两国关系的需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苏联被中美两国孤立。因此图中漫画《High lob(吊高球)》正是反映了这一现象,C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不在是对抗,排除A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没有被孤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由材料“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提的“公告”是指《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提的“公告”是指《中美联合公报》,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中日建交无关,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会议”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④说法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材料中““一带一路”建设,筹建 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属于加快构建新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故D符合题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属于对外开放领域的深入扩大,排除A;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共十二大,排除B;“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与材料中开放型经济建设不符合,排除C。故选D。
21.(1)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由落后到逐渐强大
党和国家对国防的重视;科技发展;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4)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这体现出的特点是,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我国当时海军力量薄弱,不能派舰艇访问,海军司令肖劲光只能乘飞机出国访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可知,这体现出的变化是由落后到逐渐强大,这是因为,党和国家对国防的重视,科技发展,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 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五大战区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实行历史性重塑”可知,我国的军队建设形成的新格局是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我国加强国防力量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求同存异”促进了万隆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会见与中国存在着领土纠纷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的。具体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山城万隆开幕。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虽然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并不妨碍亚非国家的团结,大家应该抛开分歧、搁置争议,为了共同利益而加强合作。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求同存异方针提出后,促进了万隆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3.(1)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由对抗走向关系正常化。
(4)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全球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
【详解】(1)根据材料一“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万隆会议、中美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万隆会议、中美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国际环境的特点是: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建国初期,新中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及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发言来源于万隆会议;他的这段发言阐述的是“求同存异”的方针。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乔的笑》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历史性的握手》指的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的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关系正常化。
(4)根据材料四“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全球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结合所学是知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全球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
24.(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求同存异”。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中国应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详解】(1)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问,根据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我们的中国方案是“求同存异”,保证了会议的成功。
(2)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那以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被排挤在外的状况开始改变。
(3)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根据题干中的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中国国情同发,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以我为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中国应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25.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合作,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并多次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倡导各国要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详解】本题是写小短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要根据题意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图片分别与国际合作有关,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合作,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并多次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倡导各国要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