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2 09:1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18-19课;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1分)他的书房里,挂着一首他自题的小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他曾多次谈论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他就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2.(本题1分)精准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是探究学习的必备技能。在“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专题学习中,我们可以参阅的资料是( )
A.互联网上关于青蒿素研究的论文
B.博物馆中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图片
C.《人民日报》关于“两弹一星”的报道
D.图书馆收藏的焦裕禄人物传记
3.(本题1分)4月16日,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回顾历史,开启我国航天员飞天之旅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在我国西部戈壁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升入了太空。
D.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舱任务。
4.(本题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第一线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袁隆平: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数百万人生命的屠呦呦等。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崇尚民主、提倡科学 B.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C.科技创新、强国兴邦 D.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5.(本题1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以24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创意无限;近年来,很多博物馆用V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利用最新的三维建模技术或3D自动成像系统对文物进行数字存档。这表明中国科技( )
A.水平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C.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进 D.进步得益于综合国力的增强
6.(本题1分)“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新中国千方百计地吸纳海外核能与火箭专家回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号召与关怀下,邓稼先、钱学森等专家先后回国,成为核工业领域和航天科技领域挑大梁的人物。”由上可见,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努力 B.苏联的援助 C.国家领导人重视 D.综合国力的增强
7.(本题1分)某班同学为开展“中国航天日”活动收集到下面几张图片。你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杨利伟走出舱门 翟志刚太空漫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A.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影响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D.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8.(本题1分)感动中国颁奖词中写道“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此颁奖词赞誉的是( )
A.钱学森 B.翟志刚 C.屠呦呦 D.杨利伟
9.(本题1分)2022年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圆满收官后,探月四期已全面启动,中国航天事业正全面开启星际探测的新征程。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0.(本题1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系列飞船首次成功实现载人飞行的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神舟七号
11.(本题1分)“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我们的生活,让疫情时代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和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 )
A.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航天技术的运用
12.(本题1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的历史性成就,其中包括(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②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③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④“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本题1分)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意味着( )
A.中国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中国开启了航天之旅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推进 D.中国实现了太空行走
14.(本题1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所针对的领域是( )
A.科学文化 B.国防科技 C.民族宗教 D.经济建设
15.(本题1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行、消费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简单的一日三餐到“绿色食品”,从粗衣土布到名牌服装,从自行车到私家车,无不体现了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B.我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6.(本题1分)新中国成立来的70多年,也是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70多年,更是十几亿国人生活发生巨变的70多年。人们的衣食住行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风俗人情的变迁。下列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穿衣彰显个性化的多姿多彩 B.饮食凭粮票购买必需生活品
C.住房从简陋平房到高楼林立 D.出行有了快捷的高铁和飞机
17.(本题1分)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如期举办,北京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既主办过夏季奥运会同时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 B.北京地处沿海的区域优势
C.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D.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18.(本题1分)北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被称为“双奥之城” 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相隔多少年?( )
A.20年 B.15年 C.14年 D.10年
19.(本题1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20.(本题1分)漫画《我家这四十年》(见下图)可说明我国( )
A.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生活面貌 B.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D.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0分)
21.(本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肉票、糖票、布票、煤票等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人民日报》对北京市民胡先生进行采访,胡先生回答:“80年代初,我回家特别麻烦,先坐火车,再换公共汽车,再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到90年代就好了,北京到我们具的直达列车开通了,不用再费那么多周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都影响着人们支付方式的变化。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让人们切实感受到40年来发生的巨变。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今票证退出我们生活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哪方面的巨大变化?此变化对人们生活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支付方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2.(本题6分)“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梦想蓝图】
(1)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把①②补充完整。
【梦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A._________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B._________
(2)A、B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 这些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作用
【梦想前行】
粮票 超市随意选取的商品 人民币 扫码支付
(3)上列图片见证了我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概括两点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3.(本题6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方巨响”与原子弹的首次使用相距多少年?
材料二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赞誉
(2)材料二中赞誉的这位科学家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4.(本题7分)在新中国的辉煌发展史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勇于开拓,努力奋斗,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者之歌。阅读以下几组“最美奋斗者”的事迹,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美奋斗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岗村“大包干”被中央肯定后发展为怎样的农村政策?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最美奋斗者”——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彪炳史册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他们中的许多人,如钱学森、郭永怀等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但为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也有很多人像于敏一样,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科学家们和广大研制人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这样的成就令世界为之惊叹。他们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两弹一星”群体体现了怎样的优秀品质?
材料三 “最美奋斗者”——袁隆平:用一辈子,守护好中国饭碗
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重大贡献。
(3)材料三中,袁隆平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你认为应该从袁隆平院士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25.(本题5分)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所做的贡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钱学森(1911—2009) 袁隆平(1930—2021)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B
6.C
7.B
8.C
9.B
10.B
11.C
12.D
13.C
14.A
15.C
16.B
17.D
18.C
19.D
20.A
21.(1)凭票购物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紧缺;退出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提高,物品丰富
(2)交通运输方面或出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任意三点即可)
22.(1)①中国共产党成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用:这些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由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随意挑选;从现金支付到扫码支付(或移动支付),改革开放的实施;科技的进步。
23.(1)19年。
(2)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3)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支持。
24.(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意义: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或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品质: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等品质。
(3)贡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精神: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
25.标题: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模人物
阐述: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袁隆平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模人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