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2六国论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
①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非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诈虞,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骈首抵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①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②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节选自清·李桢《六国论》)
注释:①终刘于虐:最终虐杀。刘,杀戮。
5.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赂秦耶 率:轻率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
C.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 岂非以其暴邪
B.赵尝五战于秦 其溺于攻伐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日驱无辜之民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后来秦国多次攻打赵国,李牧却连连败退。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胁迫啊。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假如(六国中)有像秦一样善于利用有利的地理形势。
D.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
怎能使六七个君王,凌驾于人民之上。
8.下面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贿赂敌人就是削弱自己,给国家带来无穷的祸患甚至亡国。
B.苏洵于第四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提出了六国求得生存的正确策略。
C.李桢认为六国都想称霸天下,后世论者是站在六国立场的偏颇之论。
D.李桢于篇末点明主旨,指出六国是有保全自己甚至称王天下的途径。
9.请你结合以上两则选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六国”灭亡的原因。
二、语言表达
1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周忠和等人发现侏罗纪具膜质翅膀恐龙—长臂浑元龙化石。长臂浑元龙标本是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带领团队在辽宁晩侏罗世地层考察时获得的一件新化石,发现于燕辽生物群晩侏罗世早期(距今约1.63亿年)的海房沟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复原完毕,并将之取名为长臂浑元龙,它体长约32厘米,体重约306克,为杂食性。研究人员认为其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浑元龙的正型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善攀鸟龙类化石,为了解这类恐龙提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三、选择类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灭殆(dài)尽 暴(bào)霜露 弊在赂(lù)秦 骊 (lì) 山 廊腰缦 (màn) 回
B.思厥(jué)先祖父 为(wéi)国者 洎(jì)牧以谗诛 逦 (lǐ) 迤 鼎铛 (chēnɡ) 玉石
C.日削(xuē)月割 一夕安寝(qín) 小则获邑(yì) 胜负之数(shǔ) 仓庾(yǔ)
D.六国互丧(sāng) 如弃草芥(jiè) 抱薪(xīn)救火 奉之弥 (mí) 繁 辇 (niǎn) 车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大概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苟且
1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以攻取之外 ②以有尺寸之地
③举以予人 ④以地事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洎牧以谗诛
⑦不赂者以赂者丧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①⑥⑦/②④/③⑤ D.①④/②⑤/③/⑥⑦
15.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杳不知其所之也(去) 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B.率赂秦耶(一概) 秦以攻取之外(用)
C.始速祸焉(开始) 多于周身之帛缕(比)
D.理固宜然(应当)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
四、微写作
16.本课两篇文章都通过论史针砭时弊,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请借鉴两文的论证方法,谈一谈你对居安思危的看法,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A 6.D 7.A 8.B 9.苏洵:六国向秦国割地求和,导致自己实力亏损而灭亡。
李桢:(1)六国灭亡乃是天意。
(2)六国与秦一样不行仁义,暴虐无道。
(3)六国实力不如秦国。
(4)六国不像秦国那样善于利用地理优势。
10.关键信息:①我国科学家发现长臂浑元龙化石;②长臂浑元龙代表种新的善攀鸟龙类;③为了解善攀鸟龙类恐龙提供了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11.C
12.B
13.D
14.D
15.C
16.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迈克尔 戴尔说过: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也许有人会说,他是胆小鬼;可我不这样认为,这句话恰好说明他是个有见识的人。因为有见识才能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才有了如今戴尔电脑的辉煌成就。
所以说,人要学会居安思危。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史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靡靡之音,荒废政事才造成了亡国惨剧。尽管当时大臣已经提醒政治并不安稳,但他只认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日后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境遇。就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后惨遭毒害。
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都要做到居安思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