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6课 大航海时代——全球航路的开辟
提出问题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条件是什么?
2.新航路开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东西方航海的目的和结果有何区别?
何谓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
Part 01
航路探源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条件
探究学习
经济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根本原因)
材料一 15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手段的货币,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视之为改变命运的关键所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社会原因:《马可·波罗行纪》诱导西欧人到东方寻金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兴盛于14—16世纪,它从意大利开始,发展到西欧各国。 ……人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他们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高贵和人的力量的伟大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是欧洲史上过渡转型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哺育了新航路的开辟。
——李露霞:《浅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精神动力:文艺复兴推崇的人文主义思想鼓励冒险精神
材料四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精神动力:西欧人传播基督教热情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
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五 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均已是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有力量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也希望借此获得财富,以提高在欧洲的地位。例如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曾一年内先后派三支探险队驶向茫茫大海。
政治原因: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
材料六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原有贸易路线: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奥斯曼
帝国
商业原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引发了商业危机。(直接原因)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想一想,如果你是航海家,你会为远航做哪些准备呢
罗盘
星盘
地圆说
多桅大船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A. 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
B. 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 推动世界联系加强
D. 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B
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据此推断该地图
A. 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
B. 得到中国皇帝的认可
C. 为欧洲探险家提供支持
D. 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
C
Part 02
并驱争先
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开辟的进程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平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洲
非
洲
大洋洲
北
美
洲
好望角
南美洲
北冰洋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航海时间 航海路线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年 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年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1497-1498年 开辟通往印度和东方的新商路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1519-1522年 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欧洲
东
西
西欧—大西洋—印度洋
西欧—大西洋—太平洋
—印度洋—大西洋
迪亚士、达·伽马
四个人物
哥伦布、麦哲伦
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C
15世纪末,下图中国家卡里库特(在今天的印度)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A
Part 03
千帆竞发
其它航路的开辟: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卡伯特 1497
卡蒂埃 1534
哈得逊1610
德雷克1577
德雷克1580
塔斯曼1642——1643
巴伦支
1594-1597
航向 支持国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及成就
向 北 英国 1497 卡伯特 发现_________
法国 16 世纪 卡蒂埃 到达______________
荷兰 巴伦支 三次航行_______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德逊(英)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 的航路
俄罗斯 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 的航线
向 南 英国 1578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_______
荷兰 1642-1643 塔斯曼 环航 ,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纽芬兰岛
北冰洋
拉布拉多半岛
经北冰洋通向亚洲
北太平洋到北冰洋
合恩角
澳大利亚
1.这些航路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的新航路相比有何不同?
高纬度
探寻南半球
2.结合地图以及材料分析这些航路开辟的直接意义是什么?
丰富地理知识,开辟众多航线,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Part 04
渐行渐远的东西方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1518年,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国威,是一种政治行为,后期因国力空虚难以为继。
主要目的在于海外寻金,拓展商路,是一种经济行为,后发展为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的强大。
东西方航海的目的和结果有何区别?
中国明朝,郑和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横渡印度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虽然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但却并未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一份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习近平于2020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的讲话
课堂总结
全球航路的开辟
航路探源
——开辟动因与条件
并驱争先——新航路开辟进程
千帆竞发——其他航路的开辟
动因:经济、社会、商业、政治原因及精神动力
条件:造船技术、地理知识
迪亚士: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达·伽马: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新航路,欧亚贸易主干
道之一
哥伦布:开辟从欧洲到美洲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对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探索:卡伯特、卡蒂埃、巴伦支、哈德逊
对南半球的探索:德雷克、塔斯曼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启美洲历史新篇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D
迁移练习
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B.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C.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D.唯利是图是商人本性
C
“想要不经由穆斯林的中间榨取,从神秘的印度直接运回无尽的财宝,并与治理印度的基督教国王祭司约翰尼斯联手,夹击伊斯兰教,并据此最终完成夺回耶路撒冷的终极目标,是中世纪后期拉丁世界的基本世界战略”。由此可以看出欧洲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因是( )
A. 传播基督教和获取财富
B. 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 建立与印度的商业联系
D. 对印度基督教国王的崇拜
A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取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的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1)为了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建立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
(2)哥伦布西行路线及目的地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2)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西方殖民者的目的是扩张和掠夺,他们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而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交易”。
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之后,结合历史和现实,你们对于中国与海洋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
迁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