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中的最后一课。从时序来看,在本单元的四节课中,贯穿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横跨31年。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剧烈的震荡,残酷的战争使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留下创伤;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稳定,撕破了资本主义世界虚浮的繁华表象;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开始了诸多实践;同时期,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也开始此起彼伏,不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发生的。对于法西斯轴心国而言,内部环境因大萧条的影响而不断走向撕裂,复仇主义、种族狂热的种子,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秩序中,似乎找到了优渥的土壤,开始繁育、成熟并酿成战火。(单元分析)
本课教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以及对二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阐述。它上承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本课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揭示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思考应当如何维护和平。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维护和平为出发点,提倡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第一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二战爆发的原因分析。通过教材正文和引言以及史料阅读、学习聚焦等相关资源,能够多角度探究二战的爆发,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史料解读的基础上揭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第二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战争的进程。通过专门的视频制作,整理二战的大事年表,让学生自主梳理进程中的重要节点,认识二战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发展过程。
第三目“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的相关知识。首先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根据教材资源以及适当补充资料重点突破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资料做出自己对于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层面,在初中世界史部分曾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过较为全面地学习,对于初中阶段课程标准关于二战的要求有“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改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由此可知学生对二战进程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但对于二战的背景因素以及二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其深远影响并无太深刻的认识,需要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探究学习。
在心理发展层面,高一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对事物的认知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成长阶段,同时经过初中学习,除了知识上的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史料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课涉及对二战爆发原因以及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理性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课标要求)
2.联系所学内容及新课知识,结合史料理解战前国际秩序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战爆发的背景因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史料、图片、数据表格等,了解二战的进程、转折和结果,理清东西方战场的时空概念,明白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一,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道,为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4能够从当时的情境、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客观地评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感受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的理性与强权;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素养目标: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以及影响
难点:二战爆发的原因、战后国际秩序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结合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法国的元帅福煦曾经在1919年,凡尔赛合约签订后做出一个预言,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预言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国元帅 福煦
生:因为《凡尔赛合约》对德国的处罚太重。
师:大家认为是对德国处罚太重吗?那大家思考一下,福煦的身份?法国再巴黎和会上对德国的态度。福煦真的是认为太重了吗?
生:太轻了。
师:对,福煦作为法国国内的对德强硬派,他认为应该彻底的“打垮”的德国,否则他会再次卷土重来,但是由于巴黎和会师一场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并没有很好协调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所以一战后重新构建的秩序,最终也会走向崩溃,和平依然难以实现。那和平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崩溃,又如何被重建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新课讲授
师: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仿佛是安静的、稳定与和解的几年,但其实在这种安静下,蕴含了一个巨大的威胁——法西斯主义。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的第一字母的内容,梳理20世纪初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情况。
生:阅读教材,完成时间轴梳理。
师:大家梳理得很好,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法西斯政党是在意大利成立的,那他为什么叫法西斯?
生:法西斯原义是指“捆在一起的一束棍棒,中间插一柄斧头,是古罗马高官的权力标志,象征着万众团结一致,服从一个意志,一个权力”。是了、古罗马执政官前放置的棒束作为标志和名称。
师;法西斯最早是权力的象征,在20世纪,这个词语成为了战争的代名词。从整个的时间线上我们可以看出,法西斯主义是逐步地泛滥猖獗的,那我们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来看一看,法西斯主义是如何一步步泛滥的,首先是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法西斯主义几乎同时产生于这几个国家,大家主义看时间,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一历史事件——一战结束。我们在上一课说过,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国家在强权政治的原则下建立了繁华体系,就像列宁说的“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战败国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战胜国对于分赃不均的冲突,在一些国家内激起了国民的极端民族主义,这种极端民族主义进一步与极权主义、军国主义结合产生了法西斯主义。所以说,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法西斯主义还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阅读教材101页的史料阅读,归纳法西斯的特征。
生:法西斯要通过战争的手段获得霸权,对外扩张。对内种族歧视。
师:法西斯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对内恐怖独裁统治,由此它们必然是反对自由主义以及共产主义。这就是法西斯的基本特征,在教材100页的最后一段,请大家做好标记。
师:法西斯主义产生后,开始尝试在国内建立政权,1922,意大利法西斯成功建立政权,德国法西斯在1923也进行了建立政权的尝试,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宣布成立全国临时政府,但是很快被推翻了,希特勒页被捕入狱。但是在1933年和1936年德国和日本法西斯都掌握了政权,这10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催化了德日法西斯呢?
生:30年代经济大危机
师:这场经济危机发生于美国,但是美国并没有建立法西斯专政,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
师: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采取了新政,通过干预和调节应对危机。而法西斯国家则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国内煽动民族复仇主义,要求建立政权,并且结成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对外则加紧侵略扩展,这也说明了不能将二战的爆发简单的归结于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加速法西斯主义的扩张。大家阅读教材,整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
师: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危机使得法西斯主义对外发动战争,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面对法西斯国家不断地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什么不制止呢?
生:英法大国采取了“绥靖政策”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102页史料阅读,思考什么是绥靖政策。
生:姑息纵容
师:绥靖政策是以牺牲他国的方式,对法西斯国家姑息纵容,达到保全自身的目的。
师:可以举出一个绥靖政策的例子吗?
生: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
师:请大家看看这幅讽刺《慕尼黑协定》的漫画。端着盘子的认识英国和法国,盘子里是捷克斯洛伐克,这头狼代表了德国法西斯,盘子上有一个小旗子上面的字是“去东方”这说明了,英法大国在这一时期,对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十分不满,希望希特勒能够侵略苏联。在这幅图片背后的那个阴影是美国,也是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美国也采取了“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师:纵观法西斯主义的产生与扩张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法西斯主义产生于对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繁华体系的不满之上,经过经济大危机的催化,加之大国的绥靖政策,法西斯主义逐渐猖獗,野心越来越大, 最终打破了世界的和平,给世界带来了一场灾难。
师:第二次世界的大战的战火从亚洲到欧洲,从局部地区席卷全球。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目的内容,首先梳理法西斯国家是如何一步步发动侵略。
生: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部分,我们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在欧洲战场,英法“被迫”对德宣战,这个“被迫”也就是说是不情愿的,他们在战场上“静坐”,这也是绥靖政策早战争初期的表现,也说明了,在战争初期,英法等大国依然对法西斯国家抱有幻想。但是接下来,德国军队向西进攻,丹麦、荷兰、比利时相继沦陷,法国投降,法国沦陷之后,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是英国,他想当然地认为英国会屈服。但新首相丘吉尔以特有的胆识和果断告诉他的人民——告诉全世:“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着陆地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中战斗,我们将在山区战斗;我们决不投降。”进攻英国受挫后,认为英国之所以坚持不屈,是寄希望于美苏两国,如果苏联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破灭,于是在1941年进攻苏联。同时的亚太地区,只要美国不干涉,日本人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1941年12月7日,他们偷袭了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全球阶段。1941年12月7日,他们偷袭了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全球阶段。1942年,是轴心国胜利的一年,此时轴心国在每条战线上都处于幸运的顶峰。但是,世界人也在顽强的抵抗,中国的人民坚持十四年抗战,是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底,随着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的胜利第二次转折点开始出现。随着1945德国、日本相继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我们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思考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间,为何法西斯的侵略进展迅速?
生:因为西方大国绥靖政策,法西斯国家的实力比较强。
师:我们从法西斯国家,被侵略的国家,以及西方大国三个角度来看。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实力增强;弱小国家各自为战,没有结成统一战线;西方大国绥靖政策。
师:那同学们再思考,1942年后仅三年半时间反法西斯同盟的反攻就取得重大胜利?
生:因为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以及人们的抵抗。
师: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个宣言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情况的国家集合在了反法西斯的旗帜之下,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大家可以举出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的例子吗?
生: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国远征军……
师:同盟国家的协同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作用,中国是为首的四国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不仅仅是东方主战场,还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师:在课堂中短短几分钟,我们就把二战大致的经过梳理出来了,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永远是一场噩梦,废墟中的童年,因为种族被大屠杀,甚至平民都卷入战争之中。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 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但是在这场关系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搏斗 中,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世界和平得以恢复,但是法西斯主义带来的噩梦,是世界人民都呼吁和平。但是要如何维护得来不易的和平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那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师:战后的一系列会议确立雅尔塔体系,在教材的105页,我们可以看到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由此可见雅尔塔会议的主导者就是英法美,所以雅尔塔体系也是英法美划分势力范围。第一个问题,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主要从四个角度看,首先是领土问题,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欧洲的领土出现了变化,就德国而言,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除此以外大家观察教材105页的地图,可以看到苏联、波兰等国家领土也发生了变化。在亚洲,主要是日本领土的变化,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这是战后中国收回领土的依据,除此以外,苏联要求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千岛群岛让与苏俄。其次是对战败国的处理,除了对于领土进行划分外,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两次审判: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给予侵略战争的密谋者、组织者、执行者应得的惩罚。既是解释历史,又警示未来,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德国处理得比较彻底,但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却有复苏迹象。第三个内容是殖民地问题,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关于托管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在教材的105页有提到,在旧金山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托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被托管地区的自由与独立,由此维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中国的这种主张为旧金山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也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那这里我们就要和一战后对殖民地实行的委任统治进行区别。委任统治其实是国联民意伪装下的变相殖民,而托管制度则是要一个全球的、全球性的一个组织,委托一个或几个会员国,在这个组织的监督下进行管理。这个组织就是联合国,也是二战后形成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保障。联合国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主权国家所组成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仍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并不是由政治家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反法西斯同盟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收了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它的一个最直接的参照物,就是国际联盟,但联合国不是国联的简单继承,而是与国联有着根本的区别。请大家阅读教材,整理联合国的基本史实。
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师:联合国组织的根本宗旨是维持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权和自决原则,加强国际友好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和福利发展,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已经开始显现的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应当完成的历史任务。不仅如此,《联合国宪章》第一次把维护和平与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联合国制定了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机制。联合国吸收国联“全体一致”原则无法维护和平、制止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全理事会,并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从而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我们也要认识到,五大国一致的原则也是一种强权,是大国的强权,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中还带有一定的强权色彩。
师:根据我们刚刚梳理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我们对它进行评价。
生: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师: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过程中,“和平”二字贯穿始终,体现了雅尔塔体系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妥协,也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会产物,带有强权政治色彩,但是与一战后以强权政治为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师:二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全球霸权趋向颓势的过程。二战的胜利,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世界的格局发生的了改变。我们看这幅反映雅尔塔会议的漫画,中间这个小毛驴是英国,而旁边的北美野牛和俄国熊都是巨大的,它和真实的雅尔塔会议的照片是不同的,反映了世界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小结
师:法西斯主义威胁了和平,打碎了和平,世界人民又重建了和平,但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之间的冷战,是真正的和平吗?我们将在下一个单元进行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和平的威胁——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产生
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和平的破灭——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较量
1、法西斯的侵略
2、反法西斯的胜利
和平的重建——国际新秩序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国际格局的改变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围绕二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相关内容展开,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前提下,将本课内容的重点学习的内容放在了战前及战后,并将“和平”作为授课的主题进行着重的分析和思考。本课内容所涉及的分支非常庞杂,在二战期间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细密地进行详细解读和讲授,但这样会偏离本课讲授重点,稍有不慎就不能很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导致课时目标无法达成。
在本课讲授的过程中,我将内容的拆分为法西斯主义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新秩序三个部分,力求在帮助学生重新掌握所学过的内容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对新课内容进行学习和梳理。但在整体把握方面还存在有问题导向不明显,知识衔接做得不够自然,问题设计的启发性不强,在以后的授课中会着重避免这些问题,争取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就处理好这些问题。(共16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战争是秩序的摧毁者,也应该是秩序的重建者。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失职了,他带来的只有秩序的崩溃,却没有秩序的重建。
——《被遗忘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法国元帅 福煦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和平的威胁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的第一、三自然段,梳理20世纪初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情况。
1919年
1922年
1920年
1921年
1933年
1936年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希特勒成立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冈村、东条以军部开展法西斯运动,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意大利与德国结成轴心国
1、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希特勒成立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冈村、东条以军部开展法西斯运动,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1918年
一战结束
一战埋下的祸根
2、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1933
1936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经济危机
1929
1931
1935
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意大利入侵
埃塞俄比亚
1938
德国吞并奥地利;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亚欧洲战争策源地
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意大利与德国结成轴心国
阅读P102页史料阅读,思考绥靖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绥靖政策
3、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姑息纵容
牺牲他国
保全自身
法西斯主义
1919年
1922年
1920年
1921年
1933年
1936年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希特勒成立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冈村、东条以军部开展法西斯运动,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意大利与德国结成轴心国
一战埋下的祸根
30年代经济大危机
绥靖政策
二、和平的破灭
——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较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序幕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亚洲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主战场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全球阶段
1、法西斯的侵略
1939.9.1 闪击波兰 28天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 23天征服挪威
5天征服荷兰 18天征服比利时
40多天征服法国(1940.6.22)
1940.7 空袭英国 1941.6 入侵苏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红军占领柏林(1945年4月30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2日)
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间,为何法西斯的侵略进展迅速?
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实力增强;弱小国家各自为战,没有结成统一战线;西方大国绥靖政策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成立,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世界人民浴血奋战,抵抗侵略
2、反法西斯的胜利
而1942年后仅三年半时间反法西斯同盟的反攻就取得重大胜利?
和平来之不易
三、和平的重建
——国际新秩序
领土问题
战败国处理问题
殖民地问题
体系保障问题
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国际联盟 联合国
1919
战胜国及部分中立国,后苏联与战败国加入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全体一致”
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945
51(1945)—193(今)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大国一致”
“大国核心作用”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时间
参加国
宗旨
决议原则
实质
联合国
领土问题
战败国处理问题
殖民地问题
体系保障问题
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2、“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3、国际格局的改变
和平 合作
妥协 强权
欧洲中心
两极格局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这是和平吗?
和平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