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2 10:1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 C.朱元璋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本题3分)下表为不同史籍对李自成起义的记述。据此可知起义军主张
A.赈济灾民 B.平买平卖 C.严明军纪 D.减免赋税
3.(本题3分)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1644年处于( )
A.16世纪中期 B.17 世纪早期 C.17世纪中期 D.18世纪早期
4.(本题3分)“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迎闯王”“拜闯王”是因为闯王( )
A.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他的队伍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C.推翻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D.阻止了清军入关
5.(本题3分)引发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 )
①政治腐败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 ③陕西连年大旱 ④朝廷加派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本题3分)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概括最恰当的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7.(本题3分)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历史人物是( )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8.(本题3分)“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黄巢起义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李自成起义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9.(本题3分)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率领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推翻明朝的起义军领袖是
A.陈胜、吴广 B.黄巢 C.李自成 D.洪秀全
10.(本题3分)下图书籍的主人公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 D.康熙帝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公元 907年,朱温建立____政权,中国的政治中心最终迁离关中;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史称______。
12.(本题3分)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2)建立西夏,创制文字——
(3)建立大金,起兵抗辽——
(4)统一蒙古,进攻西夏——
(5)改称满族,国号为清——
13.(本题3分)下图人物是___________,唐朝后期,起义军在他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
14.(本题3分)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__;次年,改国号为______。
15.(本题3分)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_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3)起义失败:李自成在____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三、判断题(共15分)
16.(本题3分)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政权的是皇太极。( )
17.(本题3分)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
18.(本题3分)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
19.(本题3分)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错,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
(1)图中A朝代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2)A朝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御史台。
(3)B政权统治期间倭患严重。
(4)图中A、B、C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5)该图示反映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本题3分)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四、综合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自秦汉以来,尽管间或有短暂的分裂,但统一是历史主流、人心所向。直至今天,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
(1)请将上面古代中国历代形势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2)简述图A所对应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3)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图A所对应历史时期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你会选取哪两则史料?(填写字母),请简要说明理由。
22.(本题15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自《论语》
(2)写出材料二中满人、蒙古人“成功地统治了中国”后所建立的政权名称。以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满人、蒙古人继续“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共同表现。
材料二:满人跟蒙古人一样,成功地统治了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作用。
23.(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人民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繁多,徭役沉重,官吏贪赃枉法。人民在饥寒交迫之下,无暇去顾及礼义廉耻。因此,我应当克制奢侈的行为,节俭开支,轻徭薄赋,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成为盗贼。”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为“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在经济方面采取的 措施。
(2)材料二中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国A是哪位历史人物?国B人物领导的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D
6.B
7.D
8.C
9.C
10.A
11. 后梁 后金
12.(1)赵匡胤(宋太祖) (2)元昊 (3)阿骨打(金太祖) (4)成吉思汗 (5)皇太极
13. 黄巢 西安
14. 满洲 清
15.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吴三桂 山海关
16.错误
17.错误
18.错误
19.(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20.正确
21.(1)B、E、A、F
(2)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中原汉族政权与辽、西夏并立;辽、西夏和北宋之间战争频繁,但最终都以互相妥协而告终,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政权边境设置榷场,在加强物质交流的同时,促进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推动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3)要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可选取A、C。理由:A为反映民族之间经济互动的实物史料(遗址),C为反映民族之间经济互动的文献史料(后世史家论著),都与研究内容相契合,它们还可以互相印证。
22.(1)特点:仁,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以德治国。
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来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任三点)
(2)政权名称:满人——清朝;蒙古人——元朝。(不写民族只写政权名称的,顺序错了不得分)
共同表现:①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②推崇儒家学说;③实行科举制;④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任三点)
(3)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任两点)
23.(1)节俭开支,轻徭薄赋。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黄巢;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