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晋商俗称“西商”、“山贾”。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南庄”两大晋商劲旅。上述材料说明
A.晋商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全国甚至销售到国外
B.清代中期山西的票号成为中国唯一的金融资本集团
C.清朝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十分活跃,领先于世界
D.晋商是明清时期最有经营实力的商帮
2.(本题3分)下表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情况。清朝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 )
统计时间 1651年 1711年 1754年 1795年
人口数量 4253万 9845万 10942万 29690万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广泛种植,粮食产量的增加
③制定有利的经济政策,重视农业发展
④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本题3分)某校七年级学生研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从以下两幅图片得出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十分兴盛 B.清朝前期,尤其是乾隆时期,人口迅速增长
C.清朝前期,苏州是十分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D.人口的增长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4.(本题3分)《苏州府志》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据此可知( )
A.苏州地区商业繁荣 B.苏州地区手工业开始衰落
C.苏州土地兼并严重 D.苏州手工业工场比较成熟
5.(本题3分)读下图,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
A.见延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佐证了抑商政重的合理
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6.(本题3分)如图是某同学探究某一主题的笔记。据此可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清朝的商业 B.唐朝的金融 C.清朝的经济 D.元朝的外贸
7.(本题3分)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将有关山西的建筑雕塑、文物古迹、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进行收集、整理、精编、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下列建筑雕塑能够见证山西晋商民俗文化的是( )
A.洪洞大槐树 B.平遥“日昇昌”票号 C.云冈石第20窟大佛 D.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8.(本题3分)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所著的《日本文化交流史》记载,明朝时期,日本贡使朝贡中国物品中,日本刀在日本国内每把市价八百至一千文,而明朝给付每把五千文,差价高达五倍。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
A.促进了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意义要高于经济价值
C.有利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D.中国对日本商品需求量大
9.(本题3分)如下图是清朝年画《新正逛厂甸》,年画中的厂甸位于北京外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商贾和小贩云集,摆摊设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形成交易市场。该图反映的风貌是
A.农产品投入市场 B.商帮形成
C.白银广泛使用 D.商业繁荣
10.(本题3分)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
盛,形成了商业网。这一商业网包括
①农村集市 ②城镇集市 ③区域性市场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 _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
12.(本题3分)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13.(本题3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________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________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________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____镇;湖北的________镇在明朝中期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江宁、________、________、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________,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________、徽商等。____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________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________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________、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14.(本题3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概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啊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
耕地面积增加 到________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兴修水利 对________、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________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 ________增加,棉花、甘薯、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________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5.(本题3分)明朝时,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畅销海内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三、判断题(共15分)
16.(本题3分)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里面存在着雇佣关系。( )
17.(本题3分)清朝初年,湖南、湖北等地人口大量西迁入四川等地,史称“湖广填四川”。
18.(本题3分)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19.(本题3分)明代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中国当时此类青花瓷的生产中心是江西景德镇。
20.(本题3分)据记载,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四、综合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的部分目录
第三讲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 一、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 二、______________ 三、康雍乾盛世 四、盛世的透视
(1)请你参照主题和第一部分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部分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雍乾盛世”在商业上的表现。透视“盛世”,我们可以感知“盛世”的哪些共同点?
22.(本题15分)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明清时期,农业、商业和前代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三:
材料四:《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内容,说说宋朝都城的商业与唐都长安城的商业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4)清朝前期的商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列举清朝前期两个商帮的典型代表。
23.(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的部分目录:
第三讲 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 一 从 到昭宣中兴 二 三 康雍乾盛世 四 盛世的透视
(1)请你参照主题和第一部分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一、二部分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透视“盛世”,我们可以感知“盛世”的哪些共同点?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A
6.C
7.B
8.B
9.D
10.D
11. 苏州 票号
12. 交子 商帮
13. 手工业工场 江宁 棉织业 陆路 城镇 盛泽 汉口 苏州 扬州 苏州 晋商 晋商 绸缎 放贷 票号 粮食
14. 垦荒 乾隆 黄河 海塘 玉米 品种 城镇
15. 景德镇 垦荒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21.(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表现: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共同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阶级矛盾缓和等。
22.(1)筒车;曲辕犁。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宋代都城的商业更加繁荣,街道和宅巷都可以开设店铺,突破了唐朝商业区局限于市的范围。
(4)晋商、徽商。
23.(1)文景之治;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共同点:贤明的君主;重视农业生产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