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清朝时的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和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A.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B.有裁决军政大事的职权
C.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D.实际上行使了宰相职权
2.(本题3分)清朝中期限制对外贸易,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岸对外通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推行自由贸易
3.(本题3分)清朝乾隆年间,大臣胡中藻写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
A.建立厂卫制度 B.大兴文字狱 C.推行闭关锁国 D.设立“三司”
4.(本题3分)“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古代读书人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但在清朝时期,更多的读书人却噤若寒蝉,远离现实政治,埋头于故纸堆中。这一变化是因为清政府( )
A.设立“三司”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5.(本题3分)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A.闭关锁国 B.文化专制 C.巩固边疆 D.重农抑商
6.(本题3分)乾隆时期规定: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外商来华贸易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C.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D.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7.(本题3分)根据下表呈现的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内容
1288年 宰相桑哥向忽必烈建议把总制院改为宣政院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清朝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D.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8.(本题3分)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B.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C.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9.(本题3分)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世界各国的商人眼里,Canton(广州)这个名字,就是“财富”的同义词。很多人即使没听说过广州,也听说过Canton,甚至误以为Canton就是中国。这反映了清代( )
A.闭关锁国政策下的特殊情形 B.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通过海外贸易展现大国风度 D.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10.(本题3分)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3“跪受笔录”出现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军机处的设立,使_____进一步强化。
12.(本题3分)“有官无吏”“跪受笔录”“照旨办事”是清朝特殊机构________的典型特征。
13.(本题3分)北宋时,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清朝时,规定有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4.(本题3分)文字狱造成了_____,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15.(本题3分)明朝时,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畅销海内外; 1757年,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判断题(共15分)
16.(本题3分)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军机处,反映了古代皇权不断削弱的历史趋势。
17.(本题3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自卫作用。____(判断对错)
18.(本题3分)军机处的设立全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19.(本题3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
20.(本题3分)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开放政策。( )
四、综合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才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清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消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 知识概括明清对外政策的变化。
22.(本题15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制度保障稳定
材料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示意图,指出元朝在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写出此时随着民族的交融孕育出的一个新的民族的名称。
【探究二】措施维护统一
材料二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这个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大航海。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在大航海时代就代表中国积极参与,且在海洋贸易与维护中国的海权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我们今天完全可以在英雄郑成功的身上挖掘出另一层的文化价值,那就是海洋英雄。
——据苏文菁《海洋英雄郑成功》
(2)从材料二中找出郑成功被尊崇为“海洋英雄”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事例加以印证。并写出1684年清政府为巩固东南海防采取的措施。
【探究三】政策指引发展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反映的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3.(本题15分)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要发展,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宋朝贸易】
材料一:南宋都城临安商业繁荣,城内“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即无虚空之屋。”当时的泉州、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泉州、广州设有“蕃坊”“蕃学”市舶司。南宋的外贸(如图)所得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材料一,宋朝设立市舶司这一机构的目的是什么?简述南宋海外贸易的范围。
【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远航。……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所到之处,为了“示中国富强”,郑和都会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用中国货物换取亚非各国的特产奇珍。
(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南宋和明朝推行海外贸易的异同。(异同各答出一点即可)
【闭关锁国】
材料三: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这种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及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一条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A
6.B
7.D
8.D
9.A
10.D
11.君主专制
12.军机处
13. 转运使 十三行
14. 社会恐怖 思想言论
15. 景德镇 广州十三行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错误
21.(1)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获取海外的奇珍异宝。
(2)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从开放交流到闭关锁国。
22.(1)举措:建立行省制度;民族:回族。
(2)理由:积极参与海洋贸易与维护中国的海权;事例:1662年收复台湾;措施:设置台湾府。
(3)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或鼓励海外贸易到严厉限制海上贸易);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但最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4)从各民族交往、政治制度、统治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3.(1)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相同之处:政府主导与支持。不同之处:宋朝的海上贸易,是彻底的经济活动,没有政治色彩;明朝的海上贸易,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经济实惠。(异同各答出一点即可)
(3)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5)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关注民生;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作斗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权;保持政局稳定,增强综合国力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