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据史书《稗时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是以下哪一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转运使 B.五军都督府 C.刺史 D.厂卫特务机构。
2.(本题3分)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官员有这些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选官标准苛刻 B.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C.明朝赋税徭役繁重 D.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本题3分)史学家傅乐成指出, “(明代)士大夫,尤其是言官,则以敢言为荣,对宦官、权臣,常作激烈的攻击。明自太祖广开言路,此风历久不衰……但文人见解,有时不免迂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八股取士禁锢士大夫思想 B.言论自由使皇帝虚心纳谏
C.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皇权 D.政治腐败致大臣争权夺利
4.(本题3分)“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
A.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
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
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
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5.(本题3分)《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朱元璋废除丞相 B.朱棣“靖难之役”
C.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D.京剧的诞生
6.(本题3分)下图为中国古代史时间轴(部分),其中四个序号对应的朝代或政权分别是
A.唐、辽、南宋、明
B.唐、南宋、辽、明
C.明、南宋、唐、辽
D.明、南宋、秦、辽
7.(本题3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以下示意图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秦-隋-元 B.秦-元-明 C.隋-唐-元 D.唐-明-清
8.(本题3分)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全部内容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做出改变的根本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C.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9.(本题3分)明朝读书人,为了能够在八股取士中录取成功,不可以做的是
A.熟读“四书”“五经”
B.严格按照八股文体答卷
C.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解释题目
D.发挥个人的文采批评时政
10.(本题3分)元朝时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是谁在位期间取消的( )
A.朱元璋 B.朱棣 C.皇太极 D.努尔哈赤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朱元璋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制度和中书省。
12.(本题3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_____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13.(本题3分)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14.(本题3分)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废除了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
15.(本题3分)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互不统属。 ②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中央 ①废除_____制度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 ③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明成祖设立东厂,合成“厂卫”。
三、判断题(共15分)
16.(本题3分)明太祖朱元璋为监督官民设置了特务机构锦衣卫。( )
17.(本题3分)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正确”,否则打“错误”。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1)材料一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情况。( )
(2)材料二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反映的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 )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是非常和睦的。( )
(4)材料三说的“八股之害”开始于明朝。( )
(5)三则材料能使我们感受到唐朝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 )
18.(本题3分)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是明朝时的全国制瓷中心。( )
19.(本题3分)元朝设置枢密院负责监察事务。( )
20.(本题3分)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废除丞相,丞相掌管的事由三司分管。
四、综合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探析古代经济的发展,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
材料二 瓦肆早的五更头回就上演“小杂剧”,迟来的就看不到;不论风雨寒暑,勾栏里看客之多,日日如此;“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南宋也有勾栏瓦市“于茶中作夜场”。当时的里巷小儿的父母如被纠缠得紧,就塞给他一点钱,让去听说书。
——虞云国《水浒寻宋》
(2)根据材料二概况宋代城市发展的几个特点(不能照抄原文)。请举两个具有这些特点的宋朝大都市。
材料三 明中期,社会生产蓬勃发展,在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白银日趋货币化,农业生产趋向商品化,农民纷纷流入城镇,从事商品生产,一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崛起,私人海外贸易日渐兴盛,并迫使明廷在隆庆年间开放海禁,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江南一些工商业市镇破立而出,……明朝后期的社会,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全国性市场初步形成,并向世界延伸,海外贸易迅速增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得都很好。每年天气暖和的几个月里,季风雨降临,使长江南岸的一些地区的农作物能一年两熟……因此,公元2世纪的人口调查结果是,中国汉朝拥有人口5950万,16世纪初……中国的人口为1亿多,超过了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从美洲引进了诸如花生、玉米和甘薯之类的粮食作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因素。
22.(本题15分)材料 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明清之际著 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 郊所坑者……”
请回答:
(1)科举制度始创于哪个朝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明朝的科举制的题目必须来自于哪里?必须以宋朝哪位儒家代表人物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3)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带来哪些不同利的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材料二 唐朝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后来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
材料三 宋朝采取压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升进士地位。
材料四 明朝科举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要求答卷分为八个部分,因此称之为“八股文”。
(1)根据材料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是哪一皇帝在位时期?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殿试,就是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请问,殿试始于哪一皇帝?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产生怎样的影响?
(4)明朝采取的科举考试是什么?它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D
6.A
7.B
8.C
9.D
10.A
11. 三司 丞相
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熹
13. 大都 1368
14. 大唐西域记 丞相
15. 三司 诸子 丞相 中书省 兵部 锦衣卫
16.正确
17.(1)正确(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18.正确
19.错误
20.错误
21.(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朝代:南宋。
(2)特点:出现瓦子(或娱乐兼营商业场所;可以观看说书、杂剧表演);出现夜市;打破坊市界限(或打破了生活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商业繁荣。都市:开封(或东京、汴京);临安(或杭州)。
(3)白银日趋货币化,农业生产趋向商品化,工商业市镇崛起;私人海外贸易日渐兴盛;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全国性的市场形成,并向世界延伸。
(4)国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比较发达。国外: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
22.(1)隋朝。
(2)“四书”“五经”。朱熹。
(3)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3.(1)九品中正制;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
(2)武则天。
(3)政策:重文轻武;影响:营造了社会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变化:实行八股取士;影响: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取的官员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