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独立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独立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1 22:10:54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独立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豆腐发酵制臭豆腐
B.黄豆酿酱油
C.粮食酿酒
D.水果榨果汁
2.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pH范围判断,其中一定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唾液(6.6∽7.1)
B.胆汁(7.1∽7.3)C.胃液(0.9∽1.5)
D.血浆(7.35∽7.45)
3.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碳酸钠、小苏打、Na2C03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4.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
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下列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
颜色不正确的是(▲)
酸溶液
碱溶液
纯水
A.红色
B.蓝色
酚歃
C.红色
D.蓝色
试液
试液
5.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分子式是Cs0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B.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2+20H
C.CsOH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D.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
溶液的p州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b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10
20
D.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NaC和NaOH
NaOH濬液的体积
7.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
含有一种碱性物质一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
B.料酒
C.纯成
D.食盐水
8.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例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个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A
B
D
9.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CF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0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OH
a
@
o

(OH
N
(@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O
10.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11.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O川)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
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溶个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
D.d点溶液中含有较多的Ba2+、OH、SO42、H+
0Ba(OH2溶液质童/g
1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HCI MgSO4 Cu (NO3)2
B.AgNO3 NaCl Mg (NO3)2 NaOH
C.Ca (OH)2 NaNO3 Na2CO3 NH4CL
D.HCI K2SO4 NaOH NaNOa
13.为了探究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设计如下实验:①在两支试
管中分别放入铁粉和铁锈;②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现象。针对该实验的目
的,下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
稀盐酸
A该实验步骤正确完整
稀盐酸
B.应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C.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

国铁锈
D.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和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14.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它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Fe
Zn
盐酸
Mg
B+C02S02
co
出口
影C-Caco3 NaHCO3NaCO3
DKOH CHOH NOH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独立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D)
A.豆腐发酵制臭豆腐 B.黄豆酿酱油 C.粮食酿酒 D.水果榨果汁
2.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 pH 范围判断,其中一定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C)
A.唾液(6.6∽7.1)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血浆(7.35∽7.45)
3.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D)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4.如图“五环旗”的上面 3 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 2 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
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下列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
颜色不正确的是(D)
A.红色 B.蓝色
C.红色 D.蓝色
5.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分子式是 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CsOH -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B.CsOH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2++20H
C.CsOH 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CsOH 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 CsSO4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
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b 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图中 b 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 NaCl 和 NaOH
7.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
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A)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8.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例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C )
A B C D
1
9.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C)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 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 Na+和 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结合生成 H2O
10.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C)
A.滴入适量 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 Cl-的个数比为 1:1
D.滴入适量 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11.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
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a 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向 b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C.c 点烧杯内液体的 pH=7
D.d 点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Ba2+、OH-、SO 2-4 、H+
1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A.NaCl HCl MgSO4 Cu(NO3)2 B.AgNO3 NaCl Mg(NO3)2 NaOH
C.Ca(OH)2 NaNO3 Na2CO3 NH4CL D.HCI K2SO4 NaOH NaNO3
13.为了探究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设计如下实验:①在两支试
管中分别放入铁粉和铁锈;②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现象。针对该实验的目
的,下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B)
A.该实验步骤正确完整
B.应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C.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
D.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和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14.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它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B)
2
15.为测定一瓶 NaOH 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分别取该溶液于 A、B 两个密闭器中,将一定浓度
的稀盐酸滴加到 A 中,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 1 所示;
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 B 中,利用 pH 传感器测定溶液 pH 变化情况,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D)
A.说明 NaOH 溶液是部分变质
B.图 1 中 ab段主要发生中和反应
C.图 2 随着氯化钙溶液不断加入,pH 不可能等于 7 图 1 图 2
D.根据图 2,反应结束时,溶质只有 NaCl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硫酸
第 16 题图 第 17 题图
16.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硫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硫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
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硫酸溶液中,溶液变 红 色。
(2)硫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硫酸可用于清除铁锈(主要成分为 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Fe2O3 + 3 H2SO4 = Fe2(SO4)3 +3 H2O 。
(3)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 BaCl2 (钡盐),Na2CO3(碳酸盐) (填一种
即可)。
(4)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硫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
变(相同)的量是 ABD (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B.硫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温度
17.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蓝 色。
(2)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酸碱反应皆可) 。
18.某物质由 Na2SO4、Na2CO3、CaCl2、CuSO4、NaCl 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它的组成,
做如下实验:
①取该物质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由此可以推断:原混合
物中肯定有 Na2CO3 ,肯定没有 CuSO4 、Na2SO4、CaCl2 。
3
19.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NaOH+NH4Cl=NaCl+NH3↑+H2O ②2KOH+(NH4)2SO4=K2SO4+2NH3↑+2H20
③Ca(OH)2+2NH4NO3=Ca(NO3)2+2NH3↑+2H2O
(1)上述反应中 NH4C1、(NH4)2SO4、NH4NO3属于化肥中的 氮 肥。
(2)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铵盐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 盐和氨气 和水。
(3)熟石灰改良过的土壤不能使用铵盐作肥料的原因是铵盐会与熟石灰反应,而失效。
20.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酸碱中和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实验测定结
果如图甲、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表明酸和碱的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图乙表明实验时将 碱溶液滴入酸中。
(3)在反应 50s 时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可观察到实验现象是 溶液呈红色 。
第 20 题图 第 22 题图
21.在道路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
钾、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科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以下实
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填空:
(1)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 KNO3,NaCl ,肯定没有 CuSO4 。(填化学式)
(2)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3 分,共 30 分)
22.小红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 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试
管底部冒出气泡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红将 CO2通入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 CO2与 NaOH 是
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 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
盖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 CO2与 NaOH 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
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
(3)小红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 BaCl2/ CaCl2 溶液(填
一种盐),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 CO2与 NaOH 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4)要证明 CO2与 NaOH 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还可以加入 Ca(OH)2,[物质类别与第
(3)题不同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 )2+ Na2CO3 = CaCO3 ↓
+2NaOH 。
23.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常含有少量的 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
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 B 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 D 中,利用装置 D 的质量变化
测定食用碱中 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CO2=BaCO3↓+H2O 。
(2)装置 A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装置 E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 H2O 和 CO2,
防止进入 D中。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使 CO2充分被 Ba(OH)2吸收 。
(4)若撤除装置 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第 23 题图
5
四、解答题(共 6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H-1,Cl-35.5
24.石灰石是常见的主要矿石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的碳酸钙
的质量分数,取来一些矿石样品,并取来稀盐酸 200 克,平均分成 4 份,进行实验,结果如
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5 10 15 20
生成 CO2的质量(克) 1.76 3.52 m 4.4
(1)表中 m 的数值是 4.4 。
(2)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0% 。
6物质及其变化 独立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豆腐发酵制臭豆腐 B.黄豆酿酱油 C.粮食酿酒 D.水果榨果汁
2.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pH范围判断,其中一定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唾液(6.6∽7.1)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血浆(7.35∽7.45)
3.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4.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下列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A.红色 B.蓝色
C.红色 D.蓝色
5.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分子式是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B.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2++20H-
C.CsOH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b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NaCl和NaOH
7.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8.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例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10.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11.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含有较多的Ba2+、OH-、SO42-、H+
1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HCl MgSO4 Cu(NO3)2 B.AgNO3 NaCl Mg(NO3)2 NaOH
C.Ca(OH)2 NaNO3 Na2CO3 NH4CL D.HCI K2SO4 NaOH NaNO3
13.为了探究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设计如下实验: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铁粉和铁锈;②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现象。针对该实验的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
A.该实验步骤正确完整
B.应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C.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
D.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和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14.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它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15.为测定一瓶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分别取该溶液于A、B两个密闭器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滴加到A中,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B中,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
A.说明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
B.图1中ab段主要发生中和反应
C.图2随着氯化钙溶液不断加入,pH不可能等于7
D.根据图2,反应结束时,溶质只有NaCl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硫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硫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硫酸溶液中,溶液变 ▲ 色。
(2)硫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硫酸可用于清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 ▲ (填一种即可)。
(4)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硫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是 ▲ (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B.硫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温度
17.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 色。
(2)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
18.某物质由Na2SO4、Na2CO3、CaCl2、CuSO4、NaC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
①取该物质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由此可以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 ,肯定没有 ▲ 。
19.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NaOH+NH4Cl=NaCl+NH3↑+H2O ②2KOH+(NH4)2SO4=K2SO4+2NH3↑+2H20
③Ca(OH)2+2NH4NO3=Ca(NO3)2+2NH3↑+2H2O
(1)上述反应中NH4C1、(NH4)2SO4、NH4NO3属于化肥中的 ▲ 肥。
(2)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铵盐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 ▲ 和水。
(3)熟石灰改良过的土壤不能使用铵盐作肥料的原因是 ▲ 。
20.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酸碱中和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实验测定结果如图甲、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表明酸和碱的反应是 ▲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图乙表明实验时将 ▲ (填“酸溶液滴入碱溶液”或“碱溶液滴人酸溶液”)中。
(3)在反应50s时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可观察到实验现象是 ▲ 。
第20题图 第22题图
21.在道路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钾、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科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填空:
(1)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 ▲ ,肯定没有 ▲ 。(填化学式)
(2)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0分)
22.小红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红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 ▲ 。
(3)小红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 ▲ 溶液(填一种盐),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4)要证明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还可以加入 ▲ [物质类别与第(3)题不同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3.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装置A的作用是 ▲ ,装置E的作用是 ▲ 。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第23题图
解答题(共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H-1,Cl-35.5
24.石灰石是常见的主要矿石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一些矿石样品,并取来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克) 1.76 3.52 m 4.4
(1)表中m的数值是 ▲ 。
(2)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独立作业
【① 请用2B铅笔填图!②学号为6位数,200+班级+两位数学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1) ;(2) ;
(3) ;(4) ;
17. (1) ;(2) ;
18. ;
19.(1) ;(2) ;
(3) ;
20.(1) ;(2) ;
(3) ;
21.(1) ;
(2) ;
三、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22.(1) ;
(2) ;
(3) ;
(4) ;
(1) ;

;(4) ;
四、解答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
24.(1) ;
(2)
(⊙
@

2
3
A
B
0



0000
6
5
7
B
c)
D
8
8
8
A
B
D
9)
9
9
A
B
D
9
10
11
12
A
B第一章独立作业
算加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
多选、借选均不给分)
1-5 DCDDC
6-10 DACCC
11-15 CABBD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1)
红;(2)Fe203+3H2S04=Fe2S043.+3H20;
(3)
BaC2(钡盐),NaCO3(碳酸盐);(4)
ABD
17.(1)

;(2)
(酸碱反应皆可)
18.
Na2CO3
CuSO4、NaSO4、CaCl2
19.(1)

;(2)
盐和氨气
(3)
铵盐会与熟石灰反应,从而失效
20.(1)
放热
;(2)
碱溶液滴入酸中
(3)
溶液呈红色
21.(1)
KNO3,NaCl
CuSO4
(2)Nacl AgNO,AgC+NaNO:
三、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22.(1)
试管底部冒出气泡
(2)
二氧化碳溶于水
(3)
BaCl2/CaCl2
(4)Ca (OH)2,HCI Ca(OH )2+Na2CO3=CaCO3 +2NaOH
23.(1)
Ba(OH)2+CO2=BaCO3J+H20
(2)
吸收空气中的CO2
吸收空气中的H20和CO2,防止进入D中:
(3)使C02充分被Ba(OH2吸收;(4)
偏大
四、解答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
24.(1)4.4
(2)80%(公式:2分(无↑扣1分),答案80%:2分)第一章 独立作业
算加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5 DCDDC 6-10 DACCC 11-15 CABBD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1) 红 ;(2) Fe2O3 + 3 H2SO4 = Fe2(SO4)3 +3 H2O ;
(3) BaCl2 (钡盐),Na2CO3(碳酸盐) ;(4) ABD ;
17. (1) 蓝 ;(2) (酸碱反应皆可) ;
18. Na2CO3 CuSO4 、Na2SO4、CaCl2 ;
19.(1) 氮 ;(2) 盐和氨气 ;
(3) 铵盐会与熟石灰反应,从而失效 ;
20.(1) 放热 ;(2) 碱溶液滴入酸中 ;
(3) 溶液呈红色 ;
21.(1) KNO3,NaCl CuSO4 ;
(2) ;
三、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22.(1) 试管底部冒出气泡 ;
(2) 二氧化碳溶于水 ;
(3) BaCl2/ CaCl2 ;
(4) Ca(OH)2,或HCl Ca(OH )2+ Na2CO3 = CaCO3 ↓+2NaOH ;
(1) Ba(OH)2+CO2=BaCO3↓+H2O ;
吸收空气中的CO2 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防止进入D中;
使CO2充分被Ba(OH)2吸收 ;(4) 偏大 ;
四、解答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
24.(1) 4.4 ;
(2)80%(公式:2分(无↑扣1分),答案8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