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同步测试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
B.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
D.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给予,送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②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损民以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多敌国的力量。
4.《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5.《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重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2)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7.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王最终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联系作品,谈谈李斯是怎样使秦王收回成命的?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A
6.(1)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啊!
(2)这是为什么呢?要使事情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
7.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九个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第二部分由物及人,指出逐客的无理和偏执、秦王轻视人民不思进取的过错,最后直接说理,秦王欲成就统一大业,必须海纳百川。(言之成理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