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基础检测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强聒( ) 辟邪说( ) 壬人( )
胥怨( ) 体恤( ) 会晤( )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两句是( )
A.一夜飞度镜湖月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D.度义而后动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籍吏民,封府库
C.范增数目项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
二、课文填空
5.《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
6.《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7.《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攻击新法。
8.《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三、文句翻译
9.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guō pì rén
xū wù xù
2.BD
解析:BD项都是“估量、考虑”之意。
A,渡过、越过。 C,量长短
3. D
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4. D
解析:A、B、C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5.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6.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7.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
8.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三、9.我却认为接受皇上命令,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夺官吏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荒谬有害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动。
10.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
11.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