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内容,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内容,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青青蛇儿满地爬,蛇儿遍身开白花,瓜儿长长茸毛生,老君装药要用它。”边出示边跟学生互动: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
预设:葫芦。
老师追问:这可不是一般的葫芦,而是一个宝葫芦,你知道这个宝葫芦有什么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宝葫芦的秘密》。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拓展介绍。
①这个故事节选自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童话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在1958年创作。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葆,一次机缘巧合,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给王葆的生活带来了奇妙的变化,可也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
②作者简介:(1906—1985)原名张元定,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童话代表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
3.引发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宝葫芦里藏着什么秘密?宝葫芦给王葆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从看图猜葫芦,再到介绍童话《宝葫芦的秘密》,旨在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轻声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简单梳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王葆(bǎo) 妖怪(yāo) 规矩(jǔ) 乖(guāi) 撵(niǎn) 脚丫(yā)
拽住(zhuài) 冲着他 (chòng) 又瘦又长(shòu)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妖 矩 乖 撵 丫 拽 冲 瘦
点拨:
①“矩”单字读第三声,在词语“规矩”中读轻声,是“约定、惯例”的意思。
②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妖=女+夭”“矩=矢+巨”“冲=冫+中”。
③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如“乖=乘-人”。
④“冲”是个多音字,“冲着他摇尾巴”中的“冲”表示对着、向着,读“chòng”;读“chōng”时,可以组词“冲锋、冲浪、冲击”。
⑤可以借助偏旁理解生字的意思。如“撵”“拽”都是提手旁,说明这两个字和人的动作有关。“撵”的意思是“驱赶、赶走”,可以利用顺口溜“两个车夫在赶车”来识记生字。“拽”的意思是“拉、牵引”,后半部分是“曳”,可以组词“拉拽、拽不动”。“瘦”的偏旁是“疒”,“疒”的古文字形像人生病了躺在床上,联系生病会使人变瘦的常识,可以组成词语“瘦弱、瘦小”。
⑥可以借助树枝图片的形状来识记生字。如“丫”。
(3)开火车: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
介绍 声明 妖怪 规矩 劈面 幸福 向日葵
(4)全班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①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读后收获,并相机板书:(自我介绍、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幻想得到宝葫芦)。
②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板书中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③学生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第1—4自然段是王葆自我介绍;第5—17自然段,写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第18—21自然段,写王葆幻得到宝葫芦。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识记。集中识字,师生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品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感受王葆的童真形象。
2.探究过程
(1)读课文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主人公自我介绍的句子,说说你觉得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2)默读课文其他段落,思考:说说王葆还有哪些特点?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3.探究活动
(1)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请你读一读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主人公自我介绍的句子,说说你觉得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反馈:
◇我姓王,叫王葆。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预设:我从这句中的“不是……也不是……是……”体会到王葆是个有趣的孩子。
◇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预设:我觉得王葆是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板书:爱听故事)
过渡:你瞧,这就是王葆。除了爱听故事,王葆还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接着往下读,去进一步认识他。
(3)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其他段落,思考:王葆还有什么特点呢?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4)交流反馈: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预设:王葆一边回奶奶的话,一边从奶奶身边溜走了,真调皮!
点拨: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预设:从“一面溜开”“一面摆手”这些动作,我感受到了王葆的调皮。(板书:调皮)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儿了。”
“那,我怕冷。”
预设:王葆刚刚还在说“怕烫”,一会儿又说“怕冷”,其实就是不想洗脚,他在找借口,在向奶奶耍赖呢!
追问:是呀,一会儿嫌烫,一会儿又怕冷,这时你觉得王葆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预设:从这么短短两句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有点任性,又有点淘气的王葆。
教师随机朗读指导:请你带上这样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句子吧。
什么!剪脚指甲啊?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
预设:我从“光着脚丫”“跑”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了王葆的淘气。他既不喜欢洗脚,也不喜欢剪脚指甲,总想着逃。(板书:淘气)
教师随机朗读指导:请你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王葆的淘气劲儿。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预设1:我觉得王葆是个爱幻想的孩子。他听了奶奶讲的故事,就经常会幻想自己得到宝葫芦后的幸福。(板书:爱幻想)
预设2:我觉得王葆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听多了宝葫芦的故事,他竟然产生了得到宝葫芦的幻想。
(5)分角色朗读6—14自然段,老师读旁白,男生读王葆说的话,女生读奶奶说的话。说说从王葆和奶奶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我感受到王葆真淘气,每次都要奶奶给他讲故事,才会乖乖洗脚、剪脚指甲。
预设2:我感受到王葆和奶奶的感情很好。奶奶很疼爱他。
小结:是呀,王葆虽然调皮淘气,但是只要奶奶给他讲起宝葫芦的故事,他便乖乖听话;奶奶包容着王葆的天真调皮,为他讲述着数不完的故事,祖孙两人之间的美好感情洋溢在整个童话故事里。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一问题研读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分析,引导学生走入故事情景,感受人物的童真形象。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说说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2.探究过程
(1)自主研读,结合关键词句思考王葆为什么特别想得到宝葫芦。
(2)小组交流阅读成果,形成小组结论。
(3)派代表展示小组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归纳。
3.探究活动
(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结论。
(2)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归纳。
过渡:听奶奶讲了那么多宝葫芦的故事,王葆也特别想要一个宝葫芦。他常常在心里想: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出示这一句,学生齐读)
(1)你们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想要一个宝葫芦吗?请你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反馈: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预设1:宝葫芦特别神奇,想要水蜜桃就有水蜜桃,想要大花狗就有大花狗。所以王葆特别希望得到宝葫芦,希望宝葫芦也能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愿望。
预设2:一旦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就能要什么有什么了,所以王葆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小结:原来这个宝葫芦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愿望,怪不得王葆那么想要宝葫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
——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预设:王葆经常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些烦恼,当王葆有算术题不会做时,种的向日葵长得很瘦弱时,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时,他就特别渴望宝葫芦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
小结:是啊,如果有了宝葫芦不仅能要什么有什么,而且还能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愿望,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怪不得王葆这么想要得到宝葫芦呢。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习题“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文段进行分析和体会。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的重点生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让学生读一读本课15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介 绍 妖 矩 乖 撵 烫 丫 拽 福 舔 葵 瘦 棒 罢
教师点拨:
(1)“绍、妖、矩、撵、拽、福、舔、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绍、妖、撵、拽、福、舔、棒”都是左窄右宽。“舔”字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最后两点并排。“拽”的右半部分是“曳”,不要多加一点。“福”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加一点。而“矩”是左右等宽,“矩”字左半部分的“矢”,第四笔撇不出头,右半部分最后一笔是竖折。
(2)“介、烫、葵、罢”为上下结构,需上下对齐。其中“葵”最后一笔是“丶”。“罢”上半部分写得略扁。
(3)“乖、丫”为独体字,以中竖为中心,左右要对称。
(4)“瘦”是半包围结构。病字旁的撇向左下延伸,两点紧凑。被包围的“叟”字上半部分两边略收,下面“又”字的捺比较舒展,向右下延伸。
2.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到了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调皮、淘气、爱幻想的孩子,希望借助宝葫芦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愿望,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王葆得到宝葫芦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介绍 声明 妖怪 规矩 劈面 幸福 向日葵
2.选做作业:王葆后来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是怎么得到这个宝贝的呢?快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并根据课文中的故事展开想象。
2.能展开想象,创编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能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并根据课文中的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创编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认读词语。
王葆 介绍 讲故事
规矩 幻想 宝葫芦
2.根据词语提示,有条理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小学生王葆从小爱听故事。奶奶每次要求他干什么,就得给他讲个故事,这是他们的规矩。奶奶给他讲了很多宝葫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得到了宝葫芦后,实现了美好的愿望。王葆就幻想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宝葫芦,这样就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通过简要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情境。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读一读奶奶讲的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并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进行创编。
2.探究过程
(1)默读第15—17自然段,根据表格中的要求,找出相应的句子。
(2)填写表格,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3)师生合作,学习创编故事。
3.探究活动
(1)奶奶给王葆讲了关于宝葫芦的哪些故事呢?请你默读第15—17自然段,根据表格中的要求,找出相应的句子。
人物 宝葫芦怎么得来的 带来什么变化 人物后来怎么样
张三
撞见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
过上了好日子。
(2)反馈交流,口头填空。
人物
宝葫芦怎么得来的
带来什么变化
人物后来怎么样
张三
撞见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
过上了好日子。
李四
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冒出一条。
王五
肯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
赵六
掘地掘出了一个宝葫芦。
/
(3)观察表格并思考:这些故事哪里很奇妙?
◇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预设:我发现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式很奇妙。(板书:奇妙)
点拨:这么多方式里面,你们觉得哪种获得宝葫芦的方式最奇妙?为什么?
预设1:我觉得张三获得宝葫芦的方法最奇妙,他是撞见神仙得到宝葫芦的。我们都没见过神仙的样子,可张三却碰到了,还意外得到了这个宝贝。
点拨:“劈面撞见神仙”中“劈面”是什么意思?
预设:我知道“劈面”就是迎面的意思。
预设2:我觉得王五肯换衣服就能得到宝葫芦最奇妙。换衣服是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事情,他却因此得到了宝贝。
点拨:是啊,换衣服这么普通的事情,奶奶为什么也加进故事里呢?
预设:奶奶大概是想让王葆也乖乖换衣服。
追问: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奶奶?
预设: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爱王葆、用心良苦的奶奶。
点拨:你们想想,奶奶还有可能把什么内容也加进故事里?
预设:奶奶可能为了让王葆养成好习惯,会把好好洗脚、好好吃饭……这些王葆平时不太愿意做的事情也加进故事里。
小结:原来宝葫芦的故事里藏着奶奶的爱啊!
过渡:你还觉得哪些内容很奇妙?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预设:我觉得宝葫芦带来的变化十分奇妙。
点拨:从哪些词语中你感觉到很奇妙?
预设:我从“立刻”“马上”这两个词语中感到奇妙,好像主人公一说出自己的愿望,一眨眼功夫,这些东西就变出来了,宝葫芦真是神奇!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吧,看看谁能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预设1:我觉得这些故事的结果很奇妙。无论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赵六,他们有了宝葫芦后全都过上了好日子,真是让人羡慕啊!
小结: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可真有趣,每个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很奇妙,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过上了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好日子。
(4)师生合作,学习创编故事。
①奶奶只讲了这些故事吗?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
预设:不是,我从小开始听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听到了十来岁,远远不止这几个故事。
追问:你觉得奶奶会怎样讲宝葫芦的故事,才能让“我”从很小的时候一直听到十来岁都不腻?
预设:我觉得奶奶讲了很多故事,而且故事一定很有趣,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过渡:你能选择其中一个最喜欢的宝葫芦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吗?
②师生合作创编张三的故事。
a.怎样才能把故事讲生动?
预设:可以加上时间和地点,还可以想象人物遇到的困难,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如何得到了宝葫芦以及宝葫芦带来的美好变化等。
出示讲述思路:
人物 时间、地点
遇到哪些困难(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
如何得到了宝葫芦
宝葫芦带来什么变化
点拨:我们用上这些要素,把故事细节补充完整,故事就变得有趣、奇妙得多啦!
b.谁能学着奶奶的样子给大家讲一讲张三的故事?(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一个夏天的中午,张三要去进京赶考。他迎面撞见了一位神仙。神仙留着花白的长胡子,手里还托着一个葫芦。张三朝老神仙鞠了一躬,刚要离开,老神仙叫住了他:“你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一个朋友,我有礼物送给你,可让你想什么就有什么。”一眨眼的功夫,葫芦就飞到了张三的手中,老神仙也随之消失不见了。张三惊喜万分,揣好葫芦继续赶路。走到半路上,他又饥又渴,肚子咕噜咕噜叫起来,嘴里也实在渴的不行了。他想起来了宝葫芦,心想:要是这时候能吃上一口水蜜桃,那该多解渴啊!”没想到,他的眼前立刻出现了一盘水蜜桃。张三狼吞虎咽吃了两个,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贝。后来不用说,张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过上了好日子。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创编张三的故事时,想象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张三怎么得到宝葫芦的,后来遇到了什么困难,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宝葫芦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等,当我们通过这样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这些细节补充完整后,故事就变得有趣、奇妙得多啦!(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 怎么得到的 遇到什么困难 得到了什么宝贝 带来什么变化)
过渡:我们学会了怎么编故事,那么我们的宝葫芦故事大会就要开始了。
③四人小组合作创编奶奶讲的其他宝葫芦故事。
a.创编故事星级判断:
一星级:选择文中的一个宝葫芦故事,把故事改编完整。
二星级:选择文中的一个宝葫芦故事,把故事改编得生动、具体。
三星级:选择文中的一个宝葫芦故事,把故事改编得更加奇妙、有趣。
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创编小提示,大家一起合作完成,到时候请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宝葫芦故事。
b.交流分享。
预设:赵六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天都会去他的田里转一转。这一天,他又扛着锄头下地去了。“把这块地里的杂草锄一锄,可以种点土豆。”赵六思索着。说干就干,他弯下腰,举起锄头向杂草锄去……突然,“咣当”一声,锄头好似碰到了什么,发出一声脆响。赵六停下手中的活儿,拨开土块一看,居然是一个小小的葫芦。“这小玩意儿挺有趣,可以带回家给儿子玩玩。”赵六把葫芦擦擦干净,揣进口袋又继续干活了。忙活一下午,赵六坐在田边一棵树荫下乘凉,他坐在树荫下开始盘算:“土豆不如辣椒收益高,要是我把这块地全部种成辣椒,那收益肯定比土豆好很多。”他刚想完,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田里噌噌噌地长满了辣椒,一会儿工夫,枝头挂满了红彤彤的辣椒。看着眼前的变化,赵六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刚刚捡了个大宝贝啊!
设计意图:童话故事不同于儿童小说,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紧紧抓住童话的“奇妙”这一元素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人物和情节的奇妙。文中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给学生的创编留有很大空间,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示思维提示、示范引领等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把握创编故事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18—21自然段,创编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故事。
2.探究过程
(1)默读第18—21自然段,想象如果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想用宝葫芦做什么呢?
(2)学生创编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故事,交流分享。
3.探究活动
(1)过渡:听过这么多宝葫芦的神奇故事,王葆就更想得到宝葫芦了。出示第18—21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王葆遇到困难、麻烦时,就会很迫切地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帮助。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
◇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
师生合作朗读,从朗读中体会王葆的迫切心情。
(2)如果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会用宝葫芦做什么呢?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情况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预设1:突然我想到了宝葫芦,立刻在心里默念:宝葫芦,宝葫芦,快帮帮我,这道数学题怎么做啊?口袋里的宝葫芦好似听到了我的呼唤:“主人,放心,看我的吧。”一道白光闪过,原本空白的作业本上居然出现了数学题的答案。我惊得张大了嘴巴,四下张望一番,发现没人注意我,这才敢翻看作业本。上面的笔迹居然和我的一模一样。我忐忑不安地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居然也没有发现,反而还夸奖我聪明,这下,我才放心了。
预设2:看着又瘦又长的向日葵,我可发愁了,这样的向日葵拿到学校去,肯定会被同学们笑话的。我默默地想着:要是宝葫芦能帮我就好了。背包里的宝葫芦一下子跳了出来,跳到我的肩膀上:“主人,看我的吧!”一阵微风吹过,向日葵摆动起身子来,一边扭动,一边噌噌噌往上长。没一会儿,花朵变得又大又圆,颜色金灿灿的,好看极了。我激动地捧着向日葵,恨不得明天就是比赛的日子。
设计意图:课文结尾呈现出开放的样态,可以继续创编故事,在创编中感受童话的奇妙,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拓展延伸
过渡:王葆后来真的得到了宝葫芦,过上了“要什么有什么”的幸福生活。
1.在《宝葫芦的秘密》书中,他总会遇上很多像“没料到”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看看之前我们想的和原著一样不一样呢?
出示片段:
从此以后——你们当然也可以想到,我各方面的生活也都起了变化。以前我每天自习,总得让数学题费去我许多时间。可是现在还不要一秒钟我刚把书打开,拿起铅笔来慢慢地削,脑筋还没来得及开动呢,桌上就冒出了一叠纸,上面整整齐齐写着算式和答数。①
以前我总是忙忙叨叨,连吃饭都嫌没有工夫。现在——就说吃饭吧,那时间也给省了下来,因为我的肚子经常是饱饱的。因为我经常有各种各样的糕饼糖果——据说全都是按照我的意图办来的。②
批注:
①书本才打开,答案就已经写好了,这幸福可来得太突然了。
②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还不用花时间吃,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幸福啊!
2.过渡:可是,这是真的幸福吗?我们接着往下看。读到这儿,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呢?你有什么疑问吗?
出示片段:
我只知道自己有这么一种特殊的幸福,要什么有什么,可我从来没研究过这些东西究竟是怎么来的。反正这是宝葫芦的事儿:它有的是魔力,难道还变不出玩意儿来?
可是,原来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这!——嗯,可怎么说得通呢!”
我忽然感觉到这个世界上的事简直太奇怪、太不合理了。
宝葫芦说:“怎么,你是不是嫌这些东西还不够好?我还可以给你更好的。”
“滚你的!”我大叫一声,把宝葫芦一踢,它就滚了个七八尺远。我越想越来火,又追上去指着它的鼻子——不是鼻子,是它的蒂头:“你你!”③
我气得实在说不出话来了。我的本意是想要说:它既然没这个本领变出东西来,那么它自己早就该承认,早就该老老实实告诉我呀。它干嘛要去——要要……④
批注:
③王葆原来是那么爱这个宝葫芦,这里为什么这么生气?故事情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④宝葫芦没本领变出东西?那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这个情节引起了我的兴趣,会吸引着我一步步地读下去。
设计意图:聚焦宝葫芦和王葆之间的关系导入原著片段,适时引发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王葆和宝葫芦,感受了童话故事的奇妙。了解了创编故事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知道了可以通过加上时间和地点,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方式创编故事,同学们通过自己编宝葫芦的故事,也当了回童话作家。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童话的经典之作,故事运用神奇的想象,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吸引着我们不断往下读。你越下读,越能感受到童话的神奇色彩。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五、布置作业
1.如果你有机会得到宝葫芦,你希望它帮你做什么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创编一个属于你的宝葫芦的故事。
2.选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读完后和同伴们讨论讨论:王葆最终为什么放弃了宝葫芦?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