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2月)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2月)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4 10:00:21

文档简介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
丹东市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
高三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80年代,在辽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玉
猪龙、玉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为三大重器,出土于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数量较少;玉匕
形器、玉块、玉龟、串珠则见于中小幕中,数量较多。由此可推测,红山文化原始部落
A.出现惟玉独尊的等级特权
B.体现旧石器晚期的文明特征
C.呈现区域间文化交融趋势
D.产生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2.《战国策》记载,魏将与秦攻韩,无忌谓魏王曰:“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
时己。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
国。”这反映出当时
A.形成统一市场
B.关税收入可观
C.赋税徭役沉重
D.韩魏国力强大
3.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
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汉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徙民实边
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A.边疆管理制度成熟
B.民族政策开明开放
C.边疆开发方式多样
D.民族交融日益加深
高三期末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4.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和插秧
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实行之初种植规模不大。南宋时,稻麦复种制才得到推广。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
B.北民南迁
C.气候适宜
D.精耕细作
5.明代在全国设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共15个一级政区,合称15省:另外创立省的派出机构
一道,其中有守备道、兵备道、督粮道、提学道、清军道、驿传道等,均为专司一职
的派出机构。这反映出明代
A.机构职能专业化
B.行政制度体系化
C.地方权力扩大化
D.地方层级多样化
6.表1是不同时期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的解释。
表1
著作
作者
时期
观点
《中国论》
石介
北宋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清朝文献通考》
张廷玉
清朝
“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
《海国图志》
魏源
晚清
中国之所以为中央之国,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
于“谓其天时适中”(地球的温带)
表1反映出
A.官方对世界局势认知逐渐清晰
B.中国中心观念开始确立并完善
C.士人阶层己抛弃华夷尊卑心理
D.晚清时传统的中国观发生变化
7.1912年,孙中山在演讲时谈到,“若美利坚、若法兰西为共和之先进国,在今日社会主
义尚阻碍不行,何以故?则以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我国革命为五千年未有之
举,故所主张,不必取法于各国,或且驾美、法而上之。”为此,孙中山主张
A.警惕资本主义过快发展
B.进行社会革命实践民生主义
C.效法苏俄实行社会主义
D.成立责任内阁防止袁氏专权
8.193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派遣由军政要员组成的“中央观察团”到延安和陕甘苏区考
察。中共给予观察团最高礼遇,仪仗队高唱“国共合作,打倒日本”军歌,举行了欢迎
晚会。观察团考察了延安各机关、党校和部队等,受到军民热情接待。考察活动表明
A.中共竭力促成统一抗战大局
B.国民党承认了中共合法地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全面抗战开始推动国共合作
高三期末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丹东市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D B A D B A C C D C A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12分)(1)特点:南北文化统一;文化统一依赖于政治统一;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融入外来宗教思想;具有包容性、开放性。(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历史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价值体系;强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18.(14分)(1)因素:封建专制统治(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的出现;经济政策及立法。(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不同: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受封建势力影响小;明清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塞,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主要是经济功能(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明清的城市由政府管理,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实行自治;明清城市工商业发展缓慢,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城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8分。每点2分)
19.(14分)(1)原因:出于建立和巩固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考虑;共产党因地制宜开展革命工作的政治传统;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良好,资源丰富,战略和地理位置重要;当时东北地区周边局势紧张,有利于国防部署。(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趋势:省级行政区划数量逐渐缩减;直辖市数量变化大,由少到多到被取消;行政层级逐渐精简。(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区域治理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给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环境。(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0.(12分)
示例:人类日常饮料的发展是全球化的产物。(2分)
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大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流和贸易活动。在此过程中,原产美洲的可可;产于亚洲的啤酒、茶、烈酒;产于欧洲的红酒;产于非洲的咖啡等实现了全球性的流动。这些饮料的产生、传播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8分)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自产生后,通过武力扩张、经贸往来、文化传播等形式,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传播和文化的传播,人类文明不断丰富发展。(2分)
其他论题也可,如物种交流丰富人们的生活;美洲的食品丰富人类生活;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物种交流;全球贸易推动了物资的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在饮品选择上有各自的偏好;饮料的发展受到各国饮食习惯、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追求健康饮品成为时尚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