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氯及其化合物 配套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氯及其化合物 配套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3 09:2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氯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
1.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 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
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和
2. 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 B. 液氯无酸性,氯水有酸性
C. 液氯和氯水都有漂白性 D. 液氯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
3. 下列关于氯气、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氯气、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均含氯元素的单质
B. 氯气和久置氯水无漂白性,而液氯和新制氯水有漂白性
C. 久置氯水中无,其他成分与新制氯水相同
D. 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均具有酸性,且后者酸性强
4. 下列关于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干燥的氯气和氯水均能使鲜花褪色
B. 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D. 氯气和氯化氢通入溶液中均能产生白色沉淀
5. 下列制取、探究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原理和装置均合理的是( )
A. 制取 B. 探究漂白性
C. 收集D. 尾气处理
6. 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Ⅰ:若二氧化锰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 图Ⅱ:仅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 图Ⅲ: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 图Ⅳ: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的化学性质活泼,与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 光照下,新制氯水会产生气泡,该气体是
C. 若发生泄漏,应立即向高处转移
D. 漂白粉比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长期保存且不影响其使用效果
8. 在一定条件下,向和过量粉的混合物中通入纯净的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B. 装置、中盛装的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C. 装置、之间应添加一个干燥装置
D. 此实验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9. 数字化实验是一种将实验现象定量化的手段,某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对新制氯水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探究,如图是光照过程中氯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像可知,随着光照反应的进行,氯水的大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B. 新制氯水中含有、、这三种分子
C. 光照过程中,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
D. 光照前后,氯水的漂白性并未发生变化
10.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烧瓶内的试剂可以是
B. 装置具有除杂和贮存气体的作用
C. 实验结束后,振荡会观察到液体分层且下层呈紫红色
D. 利用该装置能证明氯、溴、碘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1.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装置
现象 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导管 左边棉花先变橙色后变无色,右边棉花先变蓝色后变无色 产生红棕色气体 锥形瓶中产生气体,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结论 气体极易溶于水 氧化性: 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非金属性:
A. B. C. D.
12.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
A. 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 证明与水反应放热
C. 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 探究钠与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13. 含氯的物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知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六种,其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氯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
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起到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漂粉精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将含有氯气的尾气通过___________进行处理,在处理时发生的反应中氯气作为_______。
氧化剂 还原剂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写出氯气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制备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
实验室用或制取氧气中都用到,其作用相同。
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取并收集。
用图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气体。
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取。
用图装置收集。
用图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气体。
除去中的水蒸气,可利用盛浓硫酸的形管。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5. 实验室常用与浓盐酸加热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某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向足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的浓盐酸,加热,反应结束时收集到标准状况;将反应后得到的残余液过滤、洗涤滤渣,洗涤液和滤液混合;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计算: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浓盐酸能和二氧化锰反应的生成的最低浓度假设反应后残余液体积为。保留至
将生成的通到溶液中制得消毒液,求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
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消毒液里的次氯酸钠与洁厕灵里的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氯气对人体有害,不同浓度氯气对人体的影响如表所示。
浓度 对人体的影响
可立即麻痹呼吸中枢,导致瞬间死亡
极为危险,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
在小时内便可致人严重中毒
为_____填化学式。
通过计算分析,在密闭空间里,若将次氯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氯气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6. 已知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的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 忽略氯气与水反应、盐类水解及溶液体积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所得溶液中为__________。
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答】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D错误。
2.【答案】
【解答】
A.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故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混合物,故A正确;
B.液氯是纯净的氯气不存在氢离子无酸性,氯水中含盐酸、次氯酸呈酸性,故B正确;
C.液氯无漂白性,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
D.液氯为黄绿色,氯水为浅黄绿色,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
【解答】
氯水中,氯气与水发生:,溶液中含有、、等分子,含有、、等离子,氯水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其中见光易分解生成盐酸而变质,所以久置氯水为稀盐酸溶液,以此解答。
A、氯气、液氯和新制氯水中均含氯元素的单质,但久置氯水为稀盐酸溶液,不含氯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B、氯气、久置氯水和液氯不含,无漂白性,而新制氯水含,有漂白性,故B错误;
C、久置氯水中无、、,其他成分与新制氯水相同,故C错误;
D、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均具有酸性,久置氯水为稀盐酸溶液,所以等浓度时后者酸性强,故D正确。

4.【答案】
【解答】
A.因干燥的氯气遇到鲜花生成次氯酸,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均能使鲜花褪色,故A正确;
B.氯气的杀菌,消毒,漂白作用是由于遇水生成了次氯酸,而不是氯气有毒,故B错误;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故C正确;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氯气和氯化氢通入溶液中均能产生白色沉淀,故D正确。

5.【答案】
【解答】
A.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应用酒精灯加热,故A错误;
B.干燥后的氯气中无次氯酸,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故B正确;
C.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C错误;
D.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
【解答】
A.图Ⅰ,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完,故A错误;
B.图Ⅱ,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不仅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还可以证明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
C.图Ⅲ,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故C错误;
D.图Ⅳ,氯气遇到湿润有色布条:,具有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
【解答】
项,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故A错误;
项,氯水中的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得到盐酸和氧气,则该气体为,故B错误;
项,氯气是有毒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发生泄漏,应立即向高处转移,故C正确;
项,次氯酸钙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杀菌作用,且不稳定易分解,所以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因此需密封保存,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
【解析】 装置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浓,A正确;中盛装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中盛装浓硫酸,用于除去水蒸气,从而获得纯净的氯气,B正确;氯化铝易水解,应在、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水蒸气进入中,C正确;尾气除氯气外还有,不能直接排放,D错误。
9.【答案】
【解答】
A. 溶液中存在反应、,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值减小,故A正确;
B.新制氯水中存在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含有、、这三种分子,故B正确;
C.光照过程中,发生反应,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故C正确;
D.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光照后次氯酸分解,氯水的漂白性减弱,故D错误;

10.【答案】
【解析】装置制备,不加热,分液漏斗中装浓盐酸,故烧瓶中固体可以是,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项正确;
装置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可除去中的杂质气体,实验过程中关闭可在锥形瓶中贮存少量,项正确;
与装置中的反应生成,与装置中的反应生成,碘溶解在苯中呈现紫红色,出现分层现象,但苯的密度比水小,故上层呈紫红色,项错误;
通过装置、中与、与的反应可证明氯、溴、碘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项正确。
11.【答案】
【解析】极易溶于水,使导气管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导气管中,A正确;
通入,左边棉花先变橙色,是由于发生反应:,右边棉花先变蓝色,可能是与反应,也可能是与反应,不能由此判断和的氧化性强弱,B错误;
浓硝酸遇到灼热的碎玻璃是由于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气体,使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C错误;
由于酸性,,所以向盛有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可能是与溶液中的溶质反应,也可能是挥发的与反应所致,但不能根据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就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D错误。
12.【答案】
【解答】
加热纯碱或小苏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使试管炸裂,此实验装置错误,故A符合题意;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脱脂棉燃烧,此实验装置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时,锥形瓶中氯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大,此实验装置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氯气与钠反应时,尾气端一定要加上蘸有碱液的棉花球除去尾气中残留的氯气,避免氯气污染环境,此实验装置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
次氯酸;

溶液;
制盐酸;漂白粉
【解答】
氯原子是号元素,核外电子分为三个电子层,一层个电子,二层个电子。三层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离子为阴离子,原子周围有个电子,氯离子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有漂白性,则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起到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漂粉精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次氯酸;;
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气体利用原料氯化钠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氢,微热时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氯气是有毒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与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溶液;;
氯气是一种有着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制盐酸、漂白粉、有机溶剂与多种农药,
故答案为:制盐酸;漂白粉。
14.【答案】
15.【答案】;


;,完全反应生成氯气,则密闭空间内含氯气的浓度为,介于之间,属于极为危险,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
【解答】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消耗二氧化锰,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其中,则剩余溶液中,此时盐酸浓度为能和二氧化锰反应的生成的最低浓度,;
将生成的通到溶液中,发生反应为:,氯气完全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物质的量浓度为;
消毒液里的次氯酸钠与洁厕灵里的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含有、,原子个数比为,则为;
,完全反应生成氯气,则密闭空间内含氯气的浓度为,介于之间,属于极为危险,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
16.【答案】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