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我(zēng wù)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 (谋害 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乙]她教给我的道理很多,都是些(fán suǒ)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丙]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丁]那本《山海经》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 (粗拙 粗劣)的本子。
(1)根据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词语。
(zēng wù) (fán suǒ)
(2)给上面丙中的加点词语注音。
霹雳( ) 震悚( )
(3)分别从甲、丁两段文字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段中的横线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抵 郑重 竹杆 淡薄
B.和蔼 守寡 橘子 茉莉
C.菩萨 寂莫 哀悼 凑合
D.诘问 保姆 磨难 辨子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这个面如土色,来自贫困山区的小姑娘,我的心里一阵阵难受。
B.从他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东西。
C.既然这次迟到是因为堵车,那还情有可原,今后你可要遵守纪律。
D.我的手机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说我中大奖的消息。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童年的“我”对于阿长谋害“我”的隐鼠的怨恨,在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便完全彻底消失了。
B.他一直仔细地观察在座的每个人的每一句话。
C.童年的事情,往往不容易忘记;童年的读书生活,更会让人们回味无穷。
D.文中的“我”非常喜欢阿长买的《山海经》,被视为珍宝。
5.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6.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字词,填在横线上。
(1)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____________(冷淡 淡薄 冷漠)起来,但完全 ______________(消失 消灭 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_________(询问 审问 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 这 ________ (就 也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_______ (却 也 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_______(基本 全部 完全)消灭了。
7.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B.“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个句子中加点词分别是代词、形容词、动词、介词。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之情。
D.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守岁、贴春联、挂灯笼等习俗,并流传至今。
二、综合性学习
8. 学完《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后,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边是出自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的书法作品,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楷体,中正平稳。
B.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C.字形瘦长,笔画飘逸。
D.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2)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根据本篇课文中你最难忘的内容,依照示例,续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去世后,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额头与额头相贴
毕淑敏
小时候家中有一支精致的体温表,银头好似一粒扁杏仁。它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钢笔套里。妈妈把体温表收藏在我家最小的抽屉里——缝纫机的抽屉里。
那时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得吞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我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加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炭煤。我想我一定发烧了,我觉得自己的脸可以把一盆冷水烧开。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我拧开黑色笔套,体温表像定时炸弹一样安静。我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冷冰如蛇的凉意,从腋下直抵肋骨。我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这是妈妈惯常守候的时间。
终于时间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可我什么也没看到,体温表如同一条宁静的小溪,鱼呀虾呀一概没有。我百思不解,难道我已成了冷血动物,体温表根本不屑于告诉我温度了吗?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仿佛上面沾满了水珠。一定是我忘了这一关键操作,体温表才表示缄默。
我拿起体温表,全力甩去。我听到背后发出犹如檐下冰凌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滚动……
罪魁是缝纫机锐利的折角。
怎么办呀?
妈妈非常钟爱这支体温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品。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支体温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
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知道任何修复它的可能都是痴心妄想。
我望着窗棂发呆,看着它们由灼亮的柏油样棕色转为暗淡的树根样棕黑。
妈妈回来了。
妈妈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
后来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给打碎了!
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
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情感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谁没有失手打碎过东西?我亲眼看见她打碎一个很美丽的碗,随手把两片碗碴一撂,丢到垃圾堆里完事。
大人和小孩,是如此的不平等啊!
不久,我病了。我像被人塞到老太太裹着白棉被的冰棍箱里,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寒气。“妈妈,我冷。”我说。
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抽屉,但手臂随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妈妈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温度。
母亲是个严厉的人,在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妈妈的口唇有一种菊花的味道,那时她患很重的贫血,一直在吃中药。她的唇很干热,像外壳坚硬内瓤却很柔软的果子。
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扶住我的头,轻轻地把她的额头与我的额头相贴。她的每一只眼睛看定我的每一只眼睛,因为距离太近,我看不到她的脸庞全部,只感到灼热的苍白。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温度,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
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
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像树一样栽在心中。
(原文有删节)
9. 梳理作者思路:①由体温表引出话题,小时候“我”家体温表的重要地位。②打碎体温表挨了母亲的打,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母亲深沉的爱。
10. 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记叙顺序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赏析下列句子。
(1)我像被人塞到老太太裹着白棉被的冰棍箱里,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寒气。(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温度,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从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温表表示缄默的原因是“我”不懂得使用。
B.“我望着窗棂发呆,看着它们由灼亮的柏油样棕色转为暗淡的树根样棕黑。”这句话写出了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内心备受煎熬的情景。
C.文中的“怎么办呀?”独句成段,突出“我”打破体温表时的紧张、害怕和不知所措的心理。
D.选文前半部分写妈妈对“我”打碎了体温表的严厉,“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后半部分写生病后妈妈对“我”的体贴关心,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参考答案
1.(1)憎恶 烦琐 (2)pī lì zhèn sǒng (3)谋死 粗拙
2.B 【解析】A项中,“竹杆”应为“竹竿”;C项中,“寂莫”应为“寂寞”;D项中,“辨子”应为“辫子”。
3.A 【解析】“面如土色”形容极端惊恐,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C 【解析】A.“完全”与“彻底”语义重复,删掉一个即可;B.搭配不当,将“观察”改为“听”;D.偷换主语,可改为:文中的“我”非常喜欢阿长买的《山海经》,把它视为珍宝。
5. (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3)动作、语言描写
6.(1)淡薄 消失 诘问
(2)又 却 完全
7.B 【解析】B.“或”是连词。
8.(1)C
(2) 一本图书,满载关爱与希冀。
(3) 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在我的生活里。
9. 心中怨恨母亲 母亲用额头作为体温表为孩子测体温
10. 插叙。突出当时体温表的珍贵,为下文母亲打“我”作铺垫。
11. (1)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发烧时的真切感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用动作(细节)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我”的担心和关爱。
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