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
易卜生
魅力作家“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
16岁入药材店当学徒,22岁去首都奥斯陆参加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工人运动并从事写作。曾长期担任剧院编导,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战争爆发后长期侨居罗马等地。
成就: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作品:易卜生自1850年写了第一部剧本《凯替来恩》起至1899年出版最后一部剧本《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止,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发表了25部剧本,有诗剧、悲剧、喜剧、历史剧和问题剧等。他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背景回眸
资产阶级婚姻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朋友劳拉的亲身经历写成。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易卜生在以劳拉为原型创作《玩偶之家》时,融进了更深、更广的社会内容。剧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从属地位,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而易卜生对戏剧结尾的情节处理,又使这种意义得到很大提高。
娜拉的爱情虽然破灭了,但她不脆弱,而是觉悟了出走。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比起原型来更高、更集中、更具有典型性。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题目解说
知其大概
初读、理清文脉
1.预习检查:结合课文注释①,把握《玩偶之家》的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节选部分的内容。
知其大概
初读、理清文脉
2.围绕以下问题给文章做批注:事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的?对话中提到哪些人?他们的身份是什么?他们和这个家庭是什么关系?娜拉与海尔茂谈论的话题开始时是什么?之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娜拉在这个家庭里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娜拉与海尔茂这两个人的性格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娜拉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研读讨论
第一阶段:矛盾冲突之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意义
研讨前可以思考下列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作为依据。
1.矛盾冲突发生之前,娜拉与海尔茂各自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矛盾冲突发生之时,两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对方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种前后变化中,表现出两人的哪些特点?
研读讨论
第一阶段:矛盾冲突之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意义
2.娜拉是从什么时候产生了出走的想法?促使娜拉出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娜拉自已是怎么说的?海尔茂认为“妻子”在家庭中“应该”是怎样的?在娜拉反抗过程中他是怎么说的?
3.矛盾冲突的结果,是娜拉于寒夜之中毅然走出家门,剧作家想以这个结果告诉观众什么?
拓展延伸
如果形成荣誉的基本定性的是由主体自己想象为具有绝对独立性的个人身上的主体性,在爱情里最高的原则是主体把自己抛舍给另一个性别不同的个体,把自己的独立的意识和个别孤立的自为存在放弃掉,感到自己只有在对方的意识里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认识。从这个观点来看,爱情与荣誉是互相对立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把爱情看作荣誉所已包含的东西的实现,因为荣誉所需要的正是要得到旁人的承认,要在旁人身上认识到自己的无限性。
——黑格尔《美学》
总结归纳
《玩偶之家》戏剧冲突的特点
①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海尔茂自私自利,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娜拉追求妇女解放,不安于“玩偶”地位,于是双方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②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中。
③戏剧冲突紧张曲折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研读讨论
第二阶段:耐人寻味的台词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1.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各有不同,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圈画,进行归类。从中能发现,在海尔茂心中娜拉是怎样的、应该是怎样的,在海尔茂的思想观念中所谓夫妇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能发现海尔茂的哪些特点,作者赋于其人这些特点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研读讨论
第二阶段:耐人寻味的台词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长台词与短台词人手,思考:由人物的长篇大论中可以窥见什么?而有时人物的只言片语往往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那些隐而不说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不说?另外,在长篇大论与只言片语的交锋中,又可以发现什么?在矛盾冲突真正发生之后,海尔茂的话先长后短,娜拉则反之,这种变化有怎样的意味?
研读讨论
第三阶段: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1.立足于全剧,思考下列问题:剧中哪些地方旨在折射娜拉所处的社会?能否借此概述剧中社会的情况?剧作家借娜拉之口指出了这个社会的哪些问题?是否提出了建议?
《玩偶之家》的社会意义
《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第一,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的作品,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中的男子结合;而《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等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启示人们,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自立自强。
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有利于为妇女解放的舆论造势。
研读讨论
第三阶段: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2.阅读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后思考: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你的观点是什么?
观点一:娜拉堕落或回来。从娜拉这一人物形象来看,娜拉小时候是父亲的玩偶,嫁给海尔茂后是海尔茂的玩偶,她天真、单纯,尽管愤而离家出走,但她并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男权思想是主流思想,娜拉的父亲如此,海尔茂如此,社会中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娜拉想独立生活,无疑是不可能的。
观点二:娜拉能独立生活。从娜拉伪造签名借钱、和海尔茂决裂等情节来看,娜拉是一个勇敢、坚强、有自尊、有主见的女子,尽管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她决不会堕落或回来。同时,社会上也并非都是海尔茂这类人,如阮克大夫这样的人也许会真心给予娜拉帮助。
课堂延伸
2020年10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她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作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共有1804名女孩走出贫困山村,进入大学。近日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张桂梅校长回忆了因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视频中“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对张桂梅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
课堂延伸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向下的自由不是自由,向下的权利也不需要争取。”
课堂延伸
女性尚未踏足拥有决策权的金字塔顶端,所以她们无法讨论那些她们所关注的事情,更别说找到解决办法了。
——Kevin Miller 美国大学女性协会高级研究员
女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