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现代诗歌单元。本单元的四首诗歌代表了不同诗派的风格,在中国现当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三美”主张,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风格。对于学生掌握诗歌艺术技巧,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掌握了基础的诗歌鉴赏方法;
◆还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艺术技巧、意境、风格;
◆不能更好地深入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提取诗歌意象,感悟诗歌意境,把握诗歌艺术技巧;
◆体会诗人内在深沉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深入感受诗歌的“三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多种情感。
◆难点:体会诗歌中的“三美”。
教法、学法
1.讲授;
2.问答 ;
3.小组交流 ;
4.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游历康河剑桥的视频。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初步了解诗中情景,紧扣文本。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介绍诗人的经历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写作背景,联系背景理解诗歌,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徐志摩(1897年-1931年),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校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作品。
教学过程
三、朗诵诗歌,初步体验
先让学生自行诵读,再播放一段诗歌朗诵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了解体味诗歌。再通过具有音乐性的节奏,再结合前面视频中营造的氛围,进一步体验诗人情感和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四、深入分析
◆提问:同学们在看完视频、听完朗读后,你们觉得康河剑桥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抓取意象,感受诗人营造的意境和诗歌的“绘画美”。
教学过程
◆举例意象,深入分析意象内涵
设计意图:感受诗人笔下具有独特意义的意象,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提问(小组交流讨论):从这些意象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读出来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过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创造手法,感受诗人的风格特点和诗歌的“建筑美”。
拓展延伸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赏析了《再别康桥》,在掌握了鉴赏方法后继续赏析徐志摩的另一首诗歌,更大程度上独立思考、自主鉴赏,进一步掌握鉴赏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
◆优点:运用好多媒体,插入视频,引起兴趣。
◆缺点:引导能力不够;
对诗歌的解读不够;
拓展迁移的内容不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