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1.会读“剃” “仇”等10个生字,能认真观察,识记“鬼”“表”的字形并会书写。
2.默读课文,通过个人圈画关键词和小组合作填写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 “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明白“我”并不是剃头大师,从中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受童年的乐趣。
3.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向他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并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害人精”部分的难懂词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做《剃头大师》,出示课题,齐读。剃头就是——理发,那怎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呢?技艺高超的人。那剃头大师就是——理发技艺高超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大师?(预设:舞蹈大师、绘画大师、书法大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二、初读课文,初识大师
1.首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好下面几件事: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在旁边打上小问号;
③思考问题: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1)课文读完了,你们在哪些地方画了小问号呢?(出示课文图片,生说师划)跟他划了一样的举手。还有不同的吗?老师要表扬你们,边读边想,并能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
(2)梳理生字新词。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吧。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第一组:冤家 锃亮 推剪
①你来读一读。(评价:锃是后鼻音,你读准确了。)
②你们见过推剪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看上去比较古老。
③男生一起读一读。
第二组:随便处置 嚓嚓两剪刀 摆出架势 闯祸
①预设1:你连“摆出架势”的轻声都读出来了,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预设2:小小地提醒你一下,这里“摆出架势”的“势”要读成轻声,再来读一遍,很好,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
②女生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组:受刑 规规矩矩 耿耿于怀 胆小鬼
①“刑”和“耿”都是后鼻音,“矩”是第三声,你读对了。
②“耿耿于怀”是什么意思呢?(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不能忘记。)
③ 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来读一读。(生读词语)
(3)你发现了吗?老师的这三组词语中还藏着小秘密呢(每一组词都在描写一个人物)第一组在写谁呢?(老剃头师傅)第二组呢?(“我”)最后一组(小沙),大家一起说——
(4)借助主要人物,整体感知,厘清文章结构:第一至六自然段写小沙和老剃头师傅的故事;第七至第十八自然段写小沙和“我“的故事。
2.巧借课题,走进“大师”。
(1)引出“剃头大师”,走进课文:课题是《剃头大师》,文中的“剃头大师”是谁?
(2)你觉得“我”真能获得“剃头大师”的美名吗?默读第七至第十八自然段。
3.梳理过程,学习方法。
(1)“我”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剃头大师”呢?“我”是怎么样给小沙剃头的,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找到剃头的第一步。(出示第十自然段)
(2)交流关键词语。课件演示:红色横线画出“嚓嚓两剪刀”,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并在左上格板贴“嚓嚓两剪刀”。(提示:这是“我”剃头的动作。)
(3)两剪刀下去,头发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课件演示:蓝色波浪线标岀“剪下一堆头发”,板贴“剪下一堆头发”,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提示:这是小沙头发的变化。)
(4)梳理剃头过程的第二步与第三步。
(出示学习要求)
横线画出:“我”怎么剃
波浪线画出:头发的变化
①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
②小组合作,完成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即《语文作业本》P64第四题。
③ 汇报反馈。
第二步: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
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长长短短
(提示:找到关键词简单概括。)
第三步: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再剪再修
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越修越糟
④自主修改。(对照板书,学生修改思维导图)
三、精读课文,多法解难
1.方法一:联系生活实际。
(1)小沙的头发最后变成了什么样。
(2)出示句子: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3)请学生谈理解。(抓住关键词:梯田)
(4)小结。
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梯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板贴:联系生活实际)
2.方法二:联系上下文。
(1)看来“大师”并非真大师,那么顾客是个好顾客吗?(交流出示)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2)你觉得小沙是个优秀的顾客吗?(学生默读7——18自然段,找相关语句)
(3)多种形式朗读,感受顾客的“优秀”。(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
(4)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就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板贴:联系上下文)
3.方法三:向他人请教。
(1)小组合作,互相请教,解决课文中仍然不懂的句子。
(2)小结:向身边的同伴请教,也是一个好办法。(板贴:向他人请教)除了向同伴请教外,在平时阅读文章时,我们还可以向老师和长辈请教呢!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当我们发现一些难懂的句子时,就可以用上今天学的这些方法。(指板书)
四、留疑,结课
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 “我”并非真正的剃头大师。文中还介绍了一位剃头师父,他是谁?小沙叫他什么?(“害人精)
小沙为什么叫他“害人精”呢?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这节课学到的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再走进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板书:
19 剃头大师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上下文 向他人请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我”这位“剃头大师”,还学习了一些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另一位剃头师傅吧!
二、学以致用,理解“害人精”
1.虽然“我”的剃头水平很糟糕,老剃头师傅也没获得小沙的认可,被其称为“害人精”。小沙为什么称老剃头师傅“害人精”呢?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3.朗读句子,总结学法:刚刚我们已经通过在文中找相关句子,理解了“害人精”一词的意思,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学过的——联系上下文。
小沙的剃头经历你们有过吗?如果没有,可以回家问问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爸爸妈妈,他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小沙的剃头经历。向他人请教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朗读中再体会。(学生自由读,男女生轮读)
三、体会剃头过程的不同,理解题目用意
1.体会剃头过程的不同
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吧。(教师引导概括,直接在文中圈画)
(1)剃头用的工具不同:老剃头师傅用的是剃刀和推剪,“我”用的是剪刀。
(2)小沙剃头时的心情不一样:老剃头师傅那,小沙一直是痛苦、害怕的;“我”剃头时,小沙是从开心到害怕的,有心情的变化。
(3)剃头的结果不一样:老剃头师傅总能给小沙剃一个不错的头,“我”害小沙剃了光头。
2.理解题目用意
从剃头的过程来看,我这个“剃头大师”的确是名不副实的,老剃头师傅可比他专业多了。那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2)教师补充、引导: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用“大师”一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我”第一次拿起剃刀的骄傲和自信,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3)联系写作背景。
这里的“剃头大师”还有可能是作者自己或者是她的两个弟弟,因为作者女儿小的时候,作者就曾做过她的“剃头师傅”,作者的两个弟弟也曾做过彼此的“剃头师傅”。这是作者女儿和两个弟弟的童年趣事,作者把它写下来了,很有趣,是不是?
四、拓展延伸
《剃头大师》这个故事出自作者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课件出示:《好好姑妈》《小傻表弟》《电话仙子》《苍蝇博士》)看了这些题目,你最想读哪个故事呢?
课后,同学们就去买来看一看吧,它们和《剃头大师》一样有趣。
五、学写生字“鬼、表”
鬼:第一笔撇小,第六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表: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横 横 竖 横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2.完成生字抄写本上生字的书写。
板书:
19.剃头大师
童趣 作者的生活经历 《调皮的日子》
“害人精” ?
工具
剃头过程不同 心情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