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6分)
1.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对此理解正确的( )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70 22.1 7.9
1952 56.9 27.8 15.3
1956 48.7 29.6 21.7
A.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B.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成效显著
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2.《创业史》正是通过梁生宝互助组“买稻种”“新发育秧”“进山割竹”等一系列生活故事,带领互助组通过艰苦创业获得了大丰收,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终于成功了。他创业过程是参与了( )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全行业公私合 营
3.1954年,我国著名中药店“同仁堂”响应党的号召,成为首批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示范企业。该店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 )
A.公私合营 B.实行合并 C.参加生产合作社 D.建立互助组
4.195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④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953年,毛泽东针对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国家所得税占34.5%,工人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方红利占20.5%。1956年以后,资方红利转为按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定息一直发放到1966年。这段材料说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办法是( )
A.没收 B.赎买 C.合作互助 D.分散经营
6.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下表是“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直接读取的信息是(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各行业均衡发展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 D.“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8.“关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借鉴苏联的过渡模式,中国共产党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里的“道路”指( )
A.生产合作社 B.施行赎买政策 C.中外合资 D.增强企业活力
9.纪录片《百炼成钢》中说道:“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
A.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0.读下表《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发展交通运输的可行性 B.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C.发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D.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11.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下列对第二次历史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消灭了剥削制度
B.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作为标志;以三大改造的完成作为标志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施政方针;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下图是“1953——1954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3.“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设工作中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事业拔款;二是有计划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材料表明我国( )
A.完成了三大改造 B.厉行节约以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
14.1957年,一位外国专家参观西安时,获悉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西安成为内地较早的开放城市 D.“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社会面貌
15.“车轮飞转东西南戈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秘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 C.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
17.2019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2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9.1960年到1969年,河南林县县委带领10万英雄儿女,在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其中体现的精神,被概括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时代是( )
红旗渠流经峭壁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0.如图哪一项全面反映了B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2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2.造成1958年~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调整
23.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如雷锋、王进喜等。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4分)
24.【国基初建:激情燃烧中的岁月】
材料一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分)
材料二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3分)
材料三 (1958年)各地普遍实行了全民供给制,吃饭不要钱的梦想变为现实,托儿所、公共食堂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人们看来,这就是共产主义生活的雏形。有农民说:“除了一双筷子、一只碗是自己的,其他都归公了。”
材料三中“除了一双筷子、一只碗是自己的,其他都归公了”是指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如何?(6分)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为其奋斗的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它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第1版)
材料四中“崇高的精神”被归纳为什么精神?简述这一精神的内涵。(5分)
25.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6分)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4分)
(3)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农业比例下降、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上升,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下降、重工业上升等,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A项正确;1949到1956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能说明1956到196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排除B项;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是在1950年代末, 排除C项;1949到1956年间工农业生产总值以增长为主,没有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业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B项正确;新中国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同仁堂的改造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逐步实现企业的公私合营,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项正确;实行合并不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参加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形式,排除C项;建立互助组是农业合作化经济的阶段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错误,排除带有③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5.B
【详解】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工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B项正确;ACD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历史新纪元,但中国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项;“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一五计划基建投资分配中重工业比重最大,这说明一五计划是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大力发展轻工业、注重各行业协调发展表述错误,故AC不合题意。排除AC项;“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没有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项正确;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排除A项;中外合资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增强企业活力出现在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1953-1057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项正确;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均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AB项;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是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通过题干比较表可以得出当时中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凸显了中国当时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交通运输业,排除A项;题干除了说明电力落后外还有钢产量也远远落后,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消灭了剥削制度,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以开国大典为标志的,排除B系那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不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以开国大典为标志的,而不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施政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内容。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初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①符合题意;根据地图可知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距离苏联较近,便于承接苏联援助,②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③符合题意;在党的领导下,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④符合题意;⑤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题干图示是1953-1954年,⑤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设工作中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事业拔款;二是有计划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分析可知,“一五”期间,中共中央提出的三点都是要求各行各业、各部门节约支出,把节约出的资金支持“一五”建设,B项正确;我国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7年,西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且国营纺织厂中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这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重型机器制造业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社会面貌,这与材料主旨相符,D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内地西安才成为开放城市,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车轮飞转东西南戈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秘冬入眼来。”,结合所学可知,“车轮飞转”指的是汽车制造方面的成就,与此有关的一五计划成就指的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钢水奔腾”指的是一五计划在钢铁领域的成就,即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大庆油田建成”与对联描述的成就无关,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公私合营。材料中的白家“百草厅”在建国初期的发展道路是公私合营。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不可能投资国外,也不可能建立股份制经营,排除C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表中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且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不可能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由图表可见,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农业经济水平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遭遇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C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是导致50年代后期农业经济水平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是导致50年代后期农业经济水平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也不是导致50年代后期农业经济水平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依据材料“1960年到1969年,河南林县县委带领10万英雄儿女,在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旗渠的修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同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1961-1965年,排除A项;三大改造时期是1953年-1956年,排除B项;改革开放时期是1978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间轴中B阶段是1956-1966年,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正确的经济探索有中共八大、八字方针调整,还有失误探索,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此,此阶段的特征是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D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对应时间轴中C阶段,排除A项;此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持续发展,排除B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建国初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都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成功之处,排除CD项。故选B项。
2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C项正确;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到1952基本完成,排除A项;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排除B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全国经济的严重混乱。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详解】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排除B、C、D项。故选A项。
24.(1)土地改革。
(2)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3)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同;勇于攀登等。
25.(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
(4)本小题答案不具唯一性,从经济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等方面作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